九旬老人重症胆管炎命悬一线,医护背水一战托起耄耋新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18:13 2

摘要:重症监护室里,当91岁的吴奶奶恢复自主进食,吞下护理人员递来的小米粥时,在场的人无不为其动容。就在半个月前,吴奶奶因急性重症胆管炎经历了急诊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等多重考验,在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和重症医学科的不懈救治下,最终转危为安。这场持续半个月的生命

重症监护室里,当91岁的吴奶奶恢复自主进食,吞下护理人员递来的小米粥时,在场的人无不为其动容。就在半个月前,吴奶奶因急性重症胆管炎经历了急诊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等多重考验,在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和重症医学科的不懈救治下,最终转危为安。这场持续半个月的生命保卫战,不仅彰显了该院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实力,更是对“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

吴奶奶的家属为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送来锦旗以表感谢

病情危急 九旬老人多重疾病缠身

91岁的吴奶奶饱受胆结石困扰多年,此前因腹部疼痛多次住院治疗,1月前在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行ERCP及胆道支架植入术。4月6日晚20时许,吴奶奶因腹部疼痛加重7小时被紧急送至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急诊科。入院时吴奶奶腹部持续疼痛,并向腰背部放射疼痛,检查结果提示总胆红素68.53umol/L,间接胆红素39.72umol/L,间接胆红素28.81umol/L,均远超正常范围,被诊断为急性重症胆管炎。这是一种极为凶险的临床急腹症,它主要因胆道结石导致胆道系统梗阻和感染,进而引发全身脓毒血症,此病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若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患者生命将危在旦夕。

更为棘手的是,吴奶奶有高血压病、间质性肺炎等多项基础病史,心肺等多器官功能严重退化,身体条件极为脆弱,为救治工作带来重重困难。

鉴于患者身体条件,肝胆胰脾外科主任蒋模威、主治医师喻智勇首先尝试为患者进行ERCP+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但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有“鸽子蛋”大,微创取石十分困难。

时间不等人,蒋模威立即将有关风险告知家属,经家属同意后当机立断转而进行全麻下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取石术,经过6小时的鏖战,手术顺利完成,但吴奶奶的“闯关”仍在进行。

仁心守护 昼夜坚守创生命奇迹

术后,吴奶奶被送入重症医学科进行监护。让人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第二天吴奶奶仍持续高热,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感染指标高,降钙素原15ng/ml,白细胞15.54*10^9/L,氧合指数低,靠药物才能维持血压,脱机拔管困难。更让人揪心的是,术后复查CT发现胆道出血,患者病情不容乐观。

医院院长、重症医学科带头人李振龙在了解患者病情后,立即来到科室,召集多学科会诊,听取了患者病情进展的汇报。在李振龙的统筹调度下,专家们为患者制定了下一步个体化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并联系患者家属积极献血保证血源充足。

但天不遂人愿,吴奶奶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指标每天都在下降,血小板最低仅有35*10^9/L,胆红素水平居高不下,转氨酶最高大于1000U/L,乳酸水平持续升高,家属忧心忡忡,一度想放弃治疗。但李振龙院长坚定信心背水一战,带领重症医学科童新勇主任、朱学渊副主任昼夜坚守在床旁,根据患者每日的病情变化,优化调整治疗方案,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坚定守护,期盼着曙光。

一天、两天、三天……在医护人员的不懈救治下,吴奶奶的病情日趋好转,血红蛋白及血小板逐步上升,感染逐步得到控制,乳酸及转氨酶恢复正常,并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还可以自己进食及床上活动。

看着吴奶奶一天天好转,科室医护人员心中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患者家属更是感激不尽,连写两封感谢信并为医务人员送来了锦旗以表谢意。信中动情写到:“贵院有三奇,一奇在胆识,不因高龄畏风险,敢为他人所不为;二奇在仁术,手术台上刀走龙蛇,监护室里心细如发,用心用情;三奇在担当,院领导亲督救治,科领导紧密配合……”

吴奶奶的家属连写两封感谢信表达谢意

面对九旬老人脆弱的生命之火,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医疗团队以“偏向虎山行”的胆识突破年龄禁区,用精准的操作化解手术风险;当病情反复陷入至暗时刻,医护人员又以“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守点亮希望之光。当吴奶奶康复出院,她带走的不仅是康复的喜悦,更见证着现代医学人文关怀的温度——在这里,每个生命都值得倾尽全力。在医学尚未征服所有疾病的今天,这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这种“与死神掰手腕”的勇气,正构建着新时代医患关系的信任基石。

来源:法周融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