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1月6日,自由民主党(FDP)退出执政联盟,德国陷入半年政治真空,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学家预测2025年将迎来第三年衰退,企业界对结构性改革的渴望达到顶点。
导语‖德国新联合政府内阁名单揭晓,弗里德里希·默茨(基民盟)以果断姿态领军,与拉尔斯·克林拜尔(社民党)联手应对政治停滞与经济低迷。
文章详述默茨与16位内阁成员的背景、政策重心及企业界期待,揭示性别、地域平衡与权力博弈的暗流。
信息源于《明镜》、《南德意志报》和《世界报》
2024年11月6日,自由民主党(FDP)退出执政联盟,德国陷入半年政治真空,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学家预测2025年将迎来第三年衰退,企业界对结构性改革的渴望达到顶点。
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领导的基民盟(CDU)、基社盟(CSU)与社民党(SPD)组成联合政府,内阁名单如一剂强心针,点燃希望。默茨与社民党领袖拉尔斯·克林拜尔精心布局,纳入多位具企业背景的部长,力求重振经济、恢复国家竞争力。
弗里德里希·默茨,联邦总理
69岁的默茨是德国政坛的坚韧斗士,1955年11月11日出生于北威州的布里隆,正值狂欢节开幕,却以冷静与决断著称。
他出身中产家庭,父亲为地方法官,母亲为教师,早年在布里隆完成中学教育,1976年入读波恩大学攻读法学,1985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进入律师行业,专注于商法与税法。
1989年加入基民盟,1994年当选联邦议员,迅速崭露头角,2000年至2002年担任基民盟议会党团主席,展现卓越的组织能力。
然而,默茨与默克尔的长期竞争塑造了他的政治轨迹。2002年,默克尔夺得党主席,默茨退居幕后,转战商界,2004年至2009年任贝莱德(BlackRock)德国高管,管理数白亿欧元资产,积累财富与国际人脉。
默茨的政治理念根植于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减税、精简官僚与强化市场竞争,深受企业界欢迎。他多次批评默克尔的中间路线,尤其是2015年难民政策,认为其削弱基民盟保守根基。
2018年、2020年与2021年,他三次竞选基民盟主席,均告失利,却在党内积累深厚支持。
2024年,他终于掌舵基民盟,带领联合政府上台,承诺通过减税、能源改革与基础设施投资振兴经济。柯林贝尔联合协议由默茨主导,强调电价下调(每千瓦时降5欧分)、住房建设加速及移民管控,迎合保守选民。
默茨的执政风格兼具冲劲与务实,但挑战重重。
党内,他需平衡基民盟温和派与保守派,协调基社盟的地区诉求。社民党左翼对其经济自由主义抱有戒心,可能阻碍社会福利改革。
外交上,俄乌冲突、中东局势与特朗普上台的不确定性考验其领导力。他计划在总理府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直接介入外交与国防,引发传统外交部的疑虑。
默茨的高调风格或激化党派矛盾,但其商界经验与果断决策为其赢得跨党派尊重。他需在内政外交展现决断力与稳健性,兑现“让德国重新强大”的承诺。
拉尔斯·克林拜尔,财政部长兼副总理
47岁的克林拜尔是社民党的中流砥柱,1978年2月23日出生于下萨克森的蒙斯特(Munster),父亲为军人,母亲为零售商,成长于军营与小镇的朴实环境。
他就读于汉诺威大学,攻读政治学与社会学,2001年加入社民党,2003年成为地方议员,展现组织才华。
2005年,他进入联邦议院,2017年升任社民党秘书长,2021年成为联合党主席,尽管当年选举仅获16.4%选票。他以娴熟的谈判技巧扭转劣势,成为联合政府的幕后推手,促成基民盟与社民党的克林拜尔联合协议。
克林拜尔隶属社民党保守派“Seeheimer Kreis”,主张平衡经济改革与社会公平,擅长跨派系沟通。他在联合谈判(Koalitionsverhandlung)中力推5000亿欧元特别基金,投资能源、教育与基础设施,赢得企业界认可。
德国商会、零售协会等敦促其迅速结束临时预算状态,明确资金来源,推出大幅折旧政策,激发投资、就业与增长的良性循环。
然而,债务刹车政策限制其财政空间,需在减税与福利间找到平衡。克林拜尔的决策风格谨慎,2021年总理候选人之争的犹豫引发党内批评。他需应对社民党左翼对市场化改革的疑虑,同时协调基民盟的自由主义倾向。
他的个人魅力(1.96米身高、亲和形象)为其赢得公众好感,但需在财政部展现果断执行力。
卡特琳娜·赖歇(Katherina Reiche),经济部长
51岁的赖歇是基民盟的资深政治家,1973年7月16日出生于勃兰登堡的瑙恩,父母为化学家,家庭重视教育。
她就读于波茨坦大学,获化学博士学位,1992年加入基民盟,1998年当选联邦议员,2005年至2013年在环境与交通部担任国务秘书,专注于能源与交通政策。
2015年,她转战商界,2019年起担任能源企业高管,管理可再生能源项目,积累深厚行业经验。
2024年,默茨召其重返政坛,引发游说团体“游说控制”的争议,警告其能源背景可能导致利益冲突。
赖歇的核心任务是降低电价,联合协议(Koalitionsvertrag)承诺每千瓦时降5欧分,通过降至欧盟最低标准的电税、削减网络费用实现。她需与联邦网络局协作,确保改革迅速落地,为企业创新与技术发展腾出空间。
赖歇主张加速能源转型,支持风能与太阳能,但需平衡工业需求与环保目标。她来自勃兰登堡,却长期居于北威州,东部基民盟成员质疑其“东部代表”身份,增加党内协调难度。赖歇的科学背景与务实作风为其赢得尊重,但需应对公众对能源价格的敏感情绪,化解利益冲突指责。
卡斯滕·威尔德伯格(Karsten Wildberger),数字部长
55岁的威尔德伯格是商界出身的非典型部长,1969年出生于巴登符腾堡的卡尔斯鲁厄,父亲为工程师,母亲为教师。
他就读于慕尼黑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专攻固态物理,1990年代初进入麦肯锡咨询公司,2000年起在电信与能源企业担任高管,2016年至2021年任Media Markt母公司首席执行官,成功推动数字化转型。
2024年,默茨提名其领导新设的数字化与国家现代化部,被数字协会Bitkom誉为“里程碑”。
威尔德伯格需精简官僚程序,落实联合协议的紧急减负计划,加速数字化转型。
他主张建立全国数字基础设施,推动电子政务与企业数字化,目标是提升德国在欧盟的科技竞争力。企业界要求其明确部门权限与资源,确保政策高效执行。
威尔德伯格的非政治背景为部门注入新鲜视角,但缺乏政坛根基可能使其在权力博弈中面临挑战。他需协调基民盟与社民党对数字政策的优先级分歧,同时应对公众对数据隐私的担忧。他的果断风格与跨国经验是优势,但需快速适应柏林的政治生态。
贝尔贝尔·巴斯(Bärbel Bas),劳工与社会部长
57岁的巴斯是社民党左翼的代表,1968年5月3日出生于北威州的杜伊斯堡,成长于工人阶级家庭,父亲为公交司机,母亲为家庭主妇。
她中学毕业后在杜伊斯堡交通公司担任文员,1986年加入社民党,1990年代进入企业健康保险机构,2004年升任部门主管,管理逾200名员工。
2009年当选联邦议员,2013年起担任社民党议会党团健康与教育事务副主任,2021年成为联邦议院议长,展现沉稳领导力。
巴斯掌管巨额社会预算,需改革公民收入,回归类似Hartz4的严格政策,强调就业激励。
联合协议要求她优化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劳动力参与率。雇主协会主席赖纳·杜尔格要求劳工部聚焦“更多工作”,回归社会市场经济核心。
巴斯支持将最低工资提至15欧元,迎合工会诉求,但杜尔格强调工资应由劳资双方决定,考验其沟通智慧。她还需推进养老金改革,应对老龄化挑战。
巴斯的基层背景为其赢得公众信任,但社民党左翼的理想主义可能与基民盟的务实路线冲突。她需在福利与经济效率间找到平衡,化解雇主与工会的对立情绪。
韦蕾娜·胡贝茨(Verena Hubertz),住房与城市发展部长
37岁的胡贝茨是社民党的新星,1987年出生于特里尔,父亲为教师,母亲为社工。
她就读于特里尔大学,获工商管理学位,2014年与同学创立烹饪应用Kitchen Stories,获苹果公司青睐,展现创业天赋。
2016年,她实习于特里尔的残疾人援助机构,组织创吉尼斯纪录的集体鼓乐活动,凸显社会责任感。
2020年加入社民党,2021年当选联邦议员,迅速晋升经济与住房事务副主任,与克林拜尔建立密切关系。
胡贝茨负责住房政策,联合协议提出“住房建设加速器”,包括临时支持低效住宅标准、简化土地分配、放宽技术与噪音规定。
行业协会GdW与ZIA要求100天内推出快速土地分配法规与简化建筑标准,应对住房短缺危机。胡贝茨主张加速城市规划审批,支持可负担住房建设,但需平衡开发商与环保团体的诉求。
她的年轻形象与科技背景为政策注入活力,但缺乏资历可能使其面临执行压力。她需在社民党左翼的公平诉求与基民盟的效率导向间找到平衡,赢得公众与行业的信任。
阿洛伊斯·赖纳(Alois Rainer),农业部长
54岁的赖纳是基社盟的独特代表,1970年出生于下巴伐利亚的哈伊巴赫,成长于农场家庭,父亲同名,曾任市长与联邦议员,姐姐格尔达·哈塞尔费尔特是资深政治家。
他中学毕业后学习肉类加工,1995年获大师资格,2000年与同事创下825米白肠世界纪录(后被比利时超越)。1988年加入基社盟,2002年当选地方议员,2013年进入联邦议院,专注于农业与农村事务。
赖纳接替绿党出身的杰姆·厄兹代米尔,回归传统农业立场。
联合协议承诺保留农业柴油税收优惠,简化牲畜舍审批,为现有设施提供保护。他已承诺保留山区奶牛的栓系养殖,取消绿党推动的儿童食品广告禁令与植物产品增值税优惠,赢得零售与食品行业支持。
农民协会主席约阿希姆·鲁克维德批评改革力度不足,赖纳需遏制畜牧业衰退,平衡现代化与传统农业需求。他的务实作风与基层根基为其赢得信任,但需应对农民对克林拜尔联合协议的不满,化解环保团体对畜牧政策的批评。
斯特凡妮·胡比希(Stefanie Hubig),司法与消费者保护部长
56岁的胡比希是社民党的稳健派,1968年出生于莱茵兰州的路德维希港,父亲为法官,母亲为文员。
她就读于美因茨大学,获法学学位,1992年通过司法考试,1995年成为地方法官。1996年加入社民党,2000年进入联邦司法部,2005年升任部门主任,负责民法改革。
2008年转赴莱茵兰州,担任州政府司法要职,2014年任联邦司法部国务秘书,2016年起担任州教育部长,管理复杂教育系统。
胡比希重掌司法部,负责维护法律稳定与消费者权益,联合协议要求她强化数据隐私与公平交易。
她主张加速司法数字化,提升消费者保护透明度,但需平衡企业合规成本与公众期待。胡比希的资深司法背景确保部门平稳运行,但司法改革可能引发基民盟与社民党的理念分歧。
她需应对公众对隐私安全的敏感情绪,化解潜在的党派争议。胡比希的严谨作风与跨部门经验是优势,但需在高调的内阁中提升个人影响力。
卡斯滕·施奈德(Carsten Schneider),环境、气候、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长
49岁的施奈德来自东德,1975年出生于图林根的埃尔福特,父亲为银行职员,母亲为护士。
他中学毕业后在埃尔福特人民银行学习银行职员,1995年加入社民党,1998年当选联邦议员,代表埃尔福特与魏玛。
2005年起担任社民党议会党团预算发言人,2017年任东德事务专员,2021年成为联邦政府东德专员,专注于区域经济发展。
施奈德的环保经验有限,其任命出人意料,源于克林拜尔推崇其东德背景与忠诚。
他隶属保守派“Seeheimer Kreis”,需推动联合协议中的气候目标,加速可再生能源与核设施安全管理。施奈德主张平衡环保与经济增长,但需应对东部选民对高成本环保政策的疑虑。他还需协调绿党退出后的环保议程,弥合基民盟与社民党的优先级分歧。
施奈德的自行车赛经历(自称培养了韧性)与东德根基为其赢得信任,但需快速补齐环保专业知识,化解公众对政策连续性的担忧。
约翰·瓦德富尔(Johann Wadephul),外交部长
62岁的瓦德富尔是基民盟的外交专家,1962年出生于石荷州的基尔,父亲为医生,母亲为教师。
他就读于基尔大学,获法学学位,1987年加入基民盟,1994年当选联邦议员,2009年起担任基民盟议会党团外交与国防事务副主任,2017年成为德-南高加索议会小组主席,深入研究区域外交。
他主张与部分选择党(AfD)成员合作,允许其担任委员会要职(若无不良记录),此立场在基民盟内部引发争议。
瓦德富尔需应对俄乌冲突、中东局势与特朗普上台的不确定性,凭借对南高加索的了解展现外交手腕。
联合协议要求他深化欧盟与北约合作,推动对乌克兰的援助协调。默茨计划在总理府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可能削弱外交部影响力,瓦德富尔需在有限空间内发挥作用。
他的专业背景与细腻风格是优势,但需应对基民盟内部对选择党立场的分歧,化解公众对外交政策连续性的担忧。
瓦德富尔需平衡默茨的强硬路线与社民党的温和倾向,巩固德国的国际地位。
鲍里斯·皮斯托留斯(Boris Pistorius),国防部长
65岁的皮斯托留斯是德国最受欢迎的政治家,1960年3月14日出生于下萨克森的奥斯纳布吕克,父亲为商人,母亲为社民党地方议员。
他就读于明斯特大学,获法学学位,1980年加入社民党,1991年起担任奥斯纳布吕克市议员,2004年至2013年任市长,展现治理能力。2013年成为下萨克森内政部长,2023年出任联邦国防部长,以直言与果断著称。
皮斯托留斯推动坦克、战机与无人机采购,计划向立陶宛派遣作战旅。
2024年,基民盟、社民党与绿党改革债务刹车,解除军费限制,使他拥有更大财政空间。克林拜尔联合协议要求他提升德国在北约的防务角色,加速军备现代化。
他主张“战备”与恢复义务兵役,引发社民党左翼疑虑。皮斯托留斯需平衡国内分歧与国际压力,确保德国成为欧洲防务支柱。他的高人气(民调常年领先)与务实作风是优势,但需兑现采购与部署承诺,化解公众对军费激增的担忧。
亚历山大·多布林特(Alexander Dobrindt),内政部长
54岁的多布林特是基社盟的资深成员,1970年6月5日出生于巴伐利亚的佩尔,父亲为建筑工人,母亲为文员。
他就读于慕尼黑大学,获政治学学位,1990年加入基社盟,2002年当选联邦议员,2013年至2017年担任联邦交通部长,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起担任基社盟地区领袖,2024年接掌内政部,出人意料。
多布林特面临移民政策两难,联合协议承诺减少非法移民,迎合保守选民,但执行难度巨大。他需在右翼的“宽松”指责与左翼的“苛刻”批评间求平衡,加强边境管控与社会融合。
他以政治妙语著称,2022年在楚格峰抨击前政府“无望”,但内政部的复杂任务考验其实战能力。多布林特需协调基民盟与社民党对移民政策的立场分歧,化解社会分裂风险。他的巴伐利亚根基与直率风格为其赢得支持,但需提升在内政领域的专业影响力。
卡琳·普里恩(Karin Prien),家庭、老年、妇女与教育部长
60岁的普里恩是基民盟的资深成员,1965年出生于阿姆斯特丹,祖父母为躲避纳粹迫害移居荷兰,母亲为荷兰人,父亲为德国商人。
她就读于波恩大学,获法学学位,1981年加入基民盟,年仅16岁,展现政治热情。1990年代成为律师,2017年起担任石荷州教育部长,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反对性别化语言,引发绿党不满。
2021年加入基民盟联邦执行委员会,巩固党内地位。
普里恩需推动联合协议中的教育现代化与家庭支持政策,增加幼儿园补贴与职业培训。
她主张平衡教育公平与效率,但需应对基民盟保守派与社民党进步派的理念分歧。
普里恩的犹太背景与多元经历为其赢得跨党派尊重,但反性别化立场可能激化与左翼的矛盾。她需在高调的内阁中提升影响力,化解公众对教育资源分配的敏感情绪。
普里恩的坚韧作风与法律背景是优势,但需快速适应联邦层面的复杂博弈。
雷姆·阿拉巴利-拉多万(Reem Alabali-Radovan),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
35岁的阿拉巴利-拉多万是内阁最年轻成员,1990年出生于莫斯科,父母为伊拉克移民,1996年获德国庇护,定居梅前州。
她就读于罗斯托克大学,获政治学学位,2015年加入社民党,2017年担任梅前州移民专员,2021年当选联邦议员,赢得首府施韦林(Schwerin)选区直选席位。
同年担任联邦政府移民与融合专员及反种族主义专员,展现快速崛起。
阿拉巴利-拉多万需推动全球发展援助,聚焦气候融资与人道救援,联合协议要求她深化对非洲与亚洲的合作。
她主张包容性发展,强调移民融入与反歧视,但其低公众知名度与社民党内部对党主席萨斯基娅·埃斯肯落选的争议,可能使其面临压力。她的任命得益于州长曼努埃拉·施韦希格的提携,代表社民党年轻化与多元化趋势。
阿拉巴利-拉多万需在国际舞台提升德国影响力,化解国内对援助预算的质疑。她的移民背景与亲和形象是优势,但需应对党内派系的复杂博弈。
沃尔弗拉姆·魏默(Wolfram Weimer),文化与媒体国务部长
60岁的魏默是保守派出版人,1964年出生于巴登符腾堡的斯图加特,父亲为记者,母亲为教师。
他就读于海德堡大学,获历史学学位,1985年进入新闻业,1998年担任《世界报》主编,2004年创立《西塞罗》杂志,2010年成立魏默媒体集团,出版《欧洲》《经济快讯》等保守派刊物。2024年,默茨提名其担任文化部长,取代绿党背景的克劳迪娅·罗特,引发文化界争议。
魏默需推动联合协议中的媒体自由与文化资助政策,增加对独立艺术的支持。他主张保护言论自由,反对过度政治正确,但其保守立场可能与文艺界的进步派冲突。魏默需弥合文化界分歧,平衡传统与现代艺术的资助需求。
他的非政界背景为其带来独特视角,但需适应柏林的政治生态,化解公众对文化政策保守化的担忧。魏默的出版经验与高调风格是优势,但需在多元内阁中提升协调能力。
托尔斯滕·弗赖(Thorsten Frei),总理府部长
51岁的弗赖是默茨的亲信,1973年出生于巴登符腾堡的多瑙艾辛根,父亲为地方官员,母亲为教师。
他就读于弗莱堡大学,获法学学位,1995年加入基民盟,1999年至2004年担任多瑙艾辛根副市长,2004年至2013年任市长,展现地方治理能力。2013年当选联邦议员,2021年起担任基民盟议会党团首席经理人(Geschäftsführer),协助默茨协调党内事务。
弗赖负责总理府运作,堪称政府“管家”,需平衡基民盟与社民党的政策分歧,协调联合协议的执行。
他主张高效行政,支持默茨的减税与移民管控政策,但需在党派博弈中保持中立。弗赖的基层经验与忠诚使其成为默茨的左膀右臂,但总理府的协调角色要求其应对高强度的政治压力。
他需提升在内阁中的个人影响力,化解公众对政府效率的质疑。弗赖的务实作风与法律背景是优势,但需在复杂博弈中保持灵活性。
帕特里克·施奈德(Patrick Schnieder),交通部长
“当然是施奈德!”政坛观察家们如今会这样评论他的交通部长任命。毕竟,他曾在联邦议院交通与数字基础设施委员会任职多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显而易见。
北威州的伊娜·沙伦巴赫(Ina Scharrenbach)曾被视为热门人选。施奈德将于2025年5月1日迎来57岁生日,带来一项内阁奇闻:他身高2.02米,超过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1.98米)、社民党领袖拉尔斯·克林拜尔(1.96米)与基社盟主席马库斯·索德(1.94米),堪称内阁“巨人”。
施奈德与托尔斯滕·弗赖(Thorsten Frei)共享地方治理经验,1999年至2009年,他担任莱茵兰-普法尔茨艾费尔地区比特堡-普吕姆县阿尔茨费尔德镇镇长。总结他的特点:身材高大,来自艾费尔。他的绰号?自然是“艾费尔铁塔”(Eifelturm)。
2009年,他当选联邦议员,活跃于多个委员会,除交通委员会外,还包括选举审查委员会,并担任德-比-卢议会小组主席。他的学术背景?不出所料,法学学位。施奈德的丰富履历与亲和形象为交通部注入活力,但需应对基础设施老化与绿色交通转型的复杂挑战。
多罗特·贝尔(Dorothee Bär),科研与航天部长
除短暂中断外,47岁的贝尔自2002年起担任联邦议员,近23年的议会生涯在年轻部长中尤为突出。她以耐心与韧性著称,稳步跻身基社盟核心,曾负责基民盟/基社盟议会党团的家庭、老年、妇女、青年及文化事务。科研与航天部的任命看似顺理成章,实则展现其跨领域能力。
在巴特基辛根选区,选择党(AfD)因未及时注册候选人而失利,贝尔以50.5%的选票轻松胜出。足球迷或会注意到,她是拜仁慕尼黑俱乐部行政顾问会的成员,堪称“德甲基社盟”的代表。
贝尔需推动科研创新与航天发展,平衡预算与国际合作,同时应对公众对高成本航天项目的质疑。她的丰富经验与亲民风格是优势,但需在男性主导的内阁中巩固影响力。
尼娜·瓦尔肯(Nina Warken),卫生部长
45岁的瓦尔肯是又一位法学背景的部长,主要活跃于巴登符腾堡。2013年起——除短暂中断——她持续担任联邦议员。她的卫生部长任命出人意料,打破了外界预期,但政坛任命常有意外之选。瓦尔肯熟稔议会事务,活跃于多个委员会,深谙立法细节。她反对将选举年龄降至16岁,立场鲜明,凸显其对传统政治程序的坚持。
瓦尔肯需应对德国医疗体系的结构性挑战,包括医院改革、数字化医疗与老龄化压力。她的法学背景与议会经验为政策协调提供支持,但缺乏卫生专业履历可能引发质疑。
她需在默茨的改革框架下,平衡效率与公平,赢得医界与公众信任。瓦尔肯的稳健作风或助其应对争议,但需快速适应高强度部长职责。
马蒂亚斯·米尔施(Matthias Miersch),社民党议会党团主席
56岁的米尔施是克林拜尔的盟友,1968年出生于下萨克森的汉诺威,父亲为工会成员,母亲为文员。
他就读于汉诺威大学,获法学学位,1990年加入社民党,1998年当选联邦议员,2009年至2019年领导社民党议会党团左翼,专注于社会与移民政策。2024年秋,克林拜尔任命其为党秘书长,2025年升任议会党团主席。
米尔施需协调社民党议员支持联合协议,落实财政与社会改革。他对奥拉夫·朔尔茨的强硬移民政策与对乌克兰军援持保留态度,代表左翼立场,主张温和的融合政策。
米尔施需安抚社民党左翼对市场化改革的不满,同时支持克林拜尔的财政计划。他的忠诚与经验为其赢得信任,但与克林拜尔的紧密关系可能引发党内猜忌。米尔施需在议会中提升社民党的凝聚力,化解公众对联合政府稳定性的担忧。
延斯·斯潘(Jens Spahn), 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
44岁的延斯·斯潘(Jens Spahn)当选联盟党联邦议院党团主席,接替即将成为联邦总理的弗里德里希·默茨。此次选举中,斯潘获得91.3%的支持率。208名联盟党议员中有197人参与投票,其中178人支持斯潘,17人反对,2人弃权。这一结果略高于默茨2022年首次当选时的89.5%,显示出斯潘在党内的广泛认可。
斯潘的政治生涯始于2002年,当时他首次当选联邦议员。2018年至2021年,他担任卫生部长,正逢新冠疫情肆虐。然而,他因采购高价口罩等决策备受批评,甚至成为舆论焦点。
2021年后,斯潘转任党团副主席,将关注点转向经济政策,同时在内政领域频频发声,例如在移民和安全问题上提出强硬主张。他的多面性逐渐为他赢得党内支持。
斯潘上任后明确了自己的立场。他在党团会议上表示,新联盟必须“迅速进入执政状态”,并重申与选择党(AfD)的界限:“我们与他们毫无共同点。” 这一表态是对联邦宪法保护局将选择党定性为“确证右翼极端主义”组织的回应。
为此,斯潘宣布不会推荐选择党议员担任委员会主席,展现出对党内和公众压力的妥协。然而,他此前在议会职位分配辩论中曾建议将选择党“视为其他反对党”,这一矛盾立场引发了不小争议。尽管如此,他的最新表态显然意在平息外界质疑,同时巩固联盟党的主流形象。
斯潘与默茨的关系堪称复杂。两人曾在2018年竞争基民盟主席,最终败给安妮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2020年,斯潘支持阿明·拉舍特(Armin Laschet)而非默茨,与支持默茨的基社盟主席马库斯·索德尔(Markus Söder)形成对立。尽管如此,斯潘在当选党团主席时感谢默茨的提名,称“合作让我们建立了信任”。这一转变显示出两人从竞争走向合作,为联盟党的新联盟政府奠定了基础。
外界普遍认为,斯潘的野心不止于此。党团主席一职历来是通往总理宝座的跳板,默茨、默克尔和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都曾以此为起点。如今,斯潘接棒默茨,不仅标志着个人政治生涯的巅峰,也预示着联盟党在默茨领导下的政策延续与调整。他的当选,既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也为未来打开了更多可能。
德国新政府的挑战与展望
新内阁肩负振兴经济的重任。默茨的自由主义与克林拜尔的谨慎需协同,企业界期待100天内见成效。移民、军费与能源政策的争议可能引发波澜,但女性部长占比过半、东德与年轻面孔的加入,为改革注入活力。默茨的领导力与内阁的多元化将是成败关键。❖
大家如何看待这一届德国政府的领导班子?欢迎发表各位的意见!
信息出处
来源:德语达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