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西壮族瑶族地区,师公、道公、麽公是三种相似而不相同的民间信仰从业者。他们有各自的历史渊源、信仰体系还有仪式形式。本文旨在记录、介绍、剖析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宗教,认识人类,或少数民族信仰历史的复杂、多元性。本文不涉及任何传教、迷信意图,亦不存在任何不良引导。
一篇文讲清楚壮族师公、道公、麽公的区别
◎思恩编辑部
在广西壮族瑶族地区,师公、道公、麽公是三种相似而不相同的民间信仰从业者。他们有各自的历史渊源、信仰体系还有仪式形式。本文旨在记录、介绍、剖析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宗教,认识人类,或少数民族信仰历史的复杂、多元性。本文不涉及任何传教、迷信意图,亦不存在任何不良引导。请甄别阅读,谨慎评论。
什么是师公
师公,说起来是壮瑶族的“半职业”宗教人员,处在巫师和道士之间。在壮族这里,师公就是专门搞宗教仪式活动的神职人员。他们得经过特定的宗教仪式,还得有一套传承体系来培养,这样才能成为大家认可的“宗教头头”。在民间,师公的地位较高,大家还把他们叫做“武道士”,平时村里要是有驱邪这类事,基本都找师公。
师公信仰属于壮族巫教的一种,它把壮族的原始巫术和道教的一些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有的信仰体系。师公们本事不少,会跳傩舞、唱经文,碰上有鬼邪作祟,还能做法事驱鬼。像葬礼、超度亡灵这些大型宗教活动,也得靠师公主持。他们手里拿着铃铛、竹卦、锣鼓这些法器,有时候还会舞剑,这些在做法事的时候可都派上大用场了。
师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那时壮族先民对超自然力量产生了崇拜和信仰,觉得自然界里的山川、河流、树木都住着神灵,这些神灵能影响大家的生活和命运。所以,他们就想用巫术跟神灵沟通,祈求神灵保佑。师公的“老祖宗”可以说是壮族的“巫公”,后来受到汉族道教“梅山派”的影响,慢慢就变成了半巫半道的样子。
到了唐宋时期,道教在壮族地区越来越流行,师公信仰也受到了影响。道教的神灵体系、仪式规范啥的,都逐渐融入到师公信仰里,让师公信仰变得更有条理、更规范了。到了明清时期,师公信仰迎来了鼎盛阶段。那时候,师公们不仅忙着主持各种宗教仪式,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事务,成了壮族民间社会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师公传承的方式和武侠小说里拜师学艺差不多,得跟着师父学上好几年,背经书、练用法器,最后还得通过“受戒”仪式,这才算正式出师。
师公的信仰内容丰富,主要有祖先崇拜、神灵崇拜,还有祛病禳灾这些。他们特别信奉“三元”祖师,也就是唐宏、葛雍、周斌,觉得他们是上、中、下三元的祖师爷。师公信仰的神灵谱系是按照壮族原始宇宙观里的上、中、下三界来构建的。上界是以“雷王”为首,中界有的地方以“社王”为首,也有些地方是以布洛陀为首,下界的水神,有的地方以“龙王”为首,还有的地方把水神“图额”当作首领。除此之外,师公们还信奉太上老君,还有盘古、公三界这些陪着老君的神灵。
师公的仪式形式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布麽仪式和诵经仪式。布麽仪式的时候,师公通过跳舞、唱歌、念咒语这些方式和神灵沟通,希望神灵能保佑大家。诵经仪式,则是师公诵读经书,传达神灵的旨意,指导大家的生活。
师公做法事的时候,场面不小,一般都得几十人组成一个团队,敲锣打鼓地跳傩舞。他们穿着华丽的道袍,挥舞着宝剑,嘴里不停地念着词儿。他们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驱赶恶鬼、超度亡灵,保护全村人的平安。师公有自己专门的经书和法器,像铃铛、“筶”(就是用罗汉竹一节劈开两边做成的竹卜)这些。做法事的场地布置也比较复杂,得有法坛,还得挂上至上佛神的画像,法具也不少,像剑、锣、鼓、钹这些都得有。
什么是道公
道公是壮族民间宗教里,专门接受道教传承的神职人员。是道教在壮族的传播者。从本质上来说,道公更像是汉族道教里的“文道士”,只不过融入了不少壮族的特色。道公和师公不一样,他们的信仰体系主要来源于道教,通过学习和传承道教的经典、仪式,来主持各种宗教活动。
在壮族地区,道公随处可见,他们不仅主持道教的各种仪式,还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当中。道公很擅长写经文、画符咒,主持祭祀仪式也不在话下,比如超度亡灵的时候,道公就负责文书方面的工作。他们的装备有笔墨纸砚、道袍,法器主要是木剑和令旗。在壮族的宗教活动里,道公和师公常常一起合作,道公主要负责在里面念经这些事。
明清时期,道教发展得特别兴盛,对壮族民间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壮族地区的道公分成武道(梅山道)和文道(茅山道)两种。武道道公主要传承梅山道的法术和仪式,他们特别擅长驱邪镇鬼、治病救人;文道道公则主要传承茅山道的经典和仪式,擅长诵经念佛、祈福禳灾。
道公是直接从汉族道教传承下来的,他们的经书都是把道教经典翻译成壮语的版本,就像是经过“官方认证”的道士。道公的传承也是师徒制,但比师公的传承更规范,他们的经书都是手抄的道教经典,学习和传承都得按规矩来。
道公的信仰内容大多来自道教。他们信仰的神灵和祖师有妙药先生、宏钧老祖、都静和李灵宝老君、广静先生等等。除此之外,道公还信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这合起来就是一百零八神,还有“三清”“三元”“三宝”,以及“太乙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这些道教里的神灵。
道公在法事仪式上,主要就是诵念经文,同时还要写各种文书,像“疏式”“牌式”“旙式”“谍式”“榜式”“章式”等等。做法事的时候,特别注重文书的准备和诵经的准确性。他们做法事的时候比较安静,一般就在屋里写经文、画符咒,手里拿着木剑比划,嘴里小声嘀咕着经文,通过这种方式和神灵沟通,祈求神灵保佑,化解冤孽,处理像生死这样的大事。
什么是麽公
麽公是壮族地区非职业化的神职人员,主要干占卜、驱邪这些事。从本质上讲,麽公算是最古老的巫师了,还保留着原始巫术。他们没有一套系统的宗教体系和传承体系,有点像大家说的“野路子”。
麽公主要靠占卜来预测吉凶祸福,碰上灾难和疾病,就通过驱邪来解决。在壮族地区,麽公很常见,是民间信仰的从业者。麽公的技能有竹签占卜、闻气味断吉凶、跳大神驱小鬼这些,主要解决一些日常遇到的小灾小病。他们的装备特别简单,可能就一根竹筒或者几张纸钱。在民间,有时候随便找个阿婆阿公,都能兼职做麽公的活,所以麽公算是“非主流”的民间信仰从业者。
巫婆神汉在壮族地区代代相传,历史可悠久了。麽公的活动形式比较简单,没有自己专门的宗教经典,仪式也不复杂。他们是壮族在还没和汉族接触的时候就已经存在的老牌巫师,占卜和驱邪的技术、方法,主要靠口传心授,就这么一代一代把最原始的巫术保留了下来。在壮族社会里,麽公虽然看起来不太起眼,但作用可不小,既是民间信仰的传承和守护者。
麽公信仰的东西五花八门,有雷王、社王、灶王、瘟王、官木、家先、三界,还有游伤鬼等等。除此之外,他们还信各种地下神灵和关煞,像“流霞”“单丁”“塘荷”“孤辰孤宿”这些。这些神灵和关煞在麽公占卜和驱邪的时候,都起着重要作用。
麽公的仪式形式很简单,主要通过竹筶、纱纸吊米粒占卜,还有闻气占卜、看香占卜这些方式,来判断吉凶和是不是有神灵作祟。在解送恶神凶鬼的时候,麽公就用一些简单的法具,像一副竹制或者木制的筶,再配合一些简单的仪式,来消灾解难。
他们做法事的时候,就在家门口弄个小祭坛,烧上几柱香,把竹签扔在地上看卦象,有时候还会突然跳一段看起来疯疯癫癫的舞,或者往空中撒纸钱。仪式简单,主要解决的都是生活里的小麻烦,像小孩哭闹、牲畜生病这些事。
简单来说:
师公是“武道士”,跳大神驱鬼,搞大型活动;干“大事”,比如村里有人去世,要主持超度亡灵的大法事,跳傩舞驱鬼,还得和道公一起写文书。
道公是“文道士”,写经书念咒,搞文书工作;干“文职”,负责写经文、画符咒、沟通神灵,相当于法事中的“秘书”。
麽公是“野巫师”,用最土的办法解决日常小麻烦。干“杂事”,谁家孩子夜哭、鸡鸭丢了几只、老婆婆头疼,找他跳个小舞、念几句咒。
虽说师公、道公、麽公在信仰体系、仪式形式和社会角色这些方面都不一样,但他们之间也会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比如说,在有些地方,师公和道公会一起参与某些宗教仪式;麽公有时候也会借鉴师公和道公的仪式、方法,来进行占卜和驱邪活动。
以上解释,仅为一家之言,不一定准确,请读者在下面评论区批评指正。
本文主要参考自2014年出版 蓝冠忠 主编之《大化民间习俗》p14-p21。
来源:聆听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