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问界M8自亮相以来便备受瞩目,订单数据一路飙升,预售订单突破14万台 ,上市72小时大定破4.4万台。这一成绩让业界惊叹,也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但在这亮眼的销售数据背后,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
问界M8爆单背后:理性购车还是营销裹挟?
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问界M8自亮相以来便备受瞩目,订单数据一路飙升,预售订单突破14万台 ,上市72小时大定破4.4万台。这一成绩让业界惊叹,也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但在这亮眼的销售数据背后,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
问界M8能取得如此耀眼的销售成绩,与其自身的产品实力密不可分。它定位为“全场景智能豪华SUV”,预售价36.8万元起,在高端新能源市场中展现出较高性价比,精准覆盖都市精英群体的购车预算区间。在外观上沿用了问界家族的设计风格,整体造型简洁明快,具有不错的辨识度;内饰采用和问界M9类似的三联屏设计,还搭载抬头显示和华为专属音响,豪华属性较高;空间方面,提供五座和六座两种布局,六座车型的第二排还是零重力座椅,舒适度出色;动力上搭载1.5T增程器+前后双电机的动力总成,续航能力突出;操控上,华为途灵智能底盘平台的加持,使其能轻松应对各种路况。此外,问界M8最大的看点是搭载了华为智能座舱和华为乾崑ADS3.0高阶智驾系统,其智驾能力在同价位车型中十分出众。可以说,问界M8各方面表现都较为优秀,是一款极具竞争力的车型。
然而,在消费者还未看到实车、未进行试驾的情况下,问界M8就收获了大量订单。预订1小时小订突破7500台,6小时突破21000台,12小时突破2.8万台 。正式公布价格当天,又有3.2万人转大定。汽车作为一种复杂的商品,涉及众多零配件和整车组装,还有耐久度测试等方面,正常情况下消费者至少试驾后才会考虑购买。但如今问界M8的销售情况却打破了这种常规,消费者在未充分了解产品的情况下就纷纷下单。
对于这种现象,可能存在两种原因。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批高消费能力的家庭,40万左右的购车款对他们来说压力不大,他们对问界M8的品牌和产品高度认可,所以愿意在未深度体验的情况下就下单购买。另一方面,部分普通或工薪家庭,可能受到营销手段的影响,在冲动之下贷款购车。车企或许通过某些营销和广告方式,激发了消费者的感性消费心理,让他们在缺乏理性判断的情况下做出购买决策。比如利用消费者的心理账户和机会成本心理,以小订优惠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先支付5000元小订,而一旦消费者支付了这笔钱,就有可能为了不浪费这5000元而进一步转大定,一步步降低自己的消费底线。这种将心理学应用到营销实战中的做法,可能会形成群体无意识,导致大家冲动下单。
类似的现象也曾出现在汉兰达的销售中。当年汉兰达加价销售,消费者趋之若鹜,“一车传三代,人走车还在”的说法盛行,大家似乎陷入了一种非理性的消费狂热。如今回头看,当时加价购买汉兰达的消费者,很多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懂车,在身边人面前获得优越感。而当这种消费行为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后,理性的声音往往被忽视。现在问界M8的销售情况与之有相似之处,消费者在未试驾、未看实车的情况下就大量交钱预订,都在为自己的购买行为寻找合理性,却忽略了是否真的需要这款车以及这款车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我们必须承认问界M8的技术实力和产品优势,其搭载的先进智驾技术等确实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问界M9更是凭借卓越的产品力,连续8个月蝉联中国豪华市场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冠军 ,仅用6个月时间便突破了10万辆的大定记录,上市仅一年,累计销量成功跨越20万辆大关,在50万以上的全品类车型中占据了约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可以盲目购买。
对于消费者而言,买车是一项重大的消费决策,无论车辆价格高低,都应该谨慎对待。建议在新车上市后观察一段时间,了解其口碑和实际使用情况,最好亲自试驾,充分考虑车辆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和驾驶习惯。即使会错过一些上市权益,多花一些钱,但相比于购买到不适合自己的车,这些都是值得的。而车企在追求销量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提供真实、全面的产品信息,避免过度营销导致消费者盲目跟风购买。唯有如此,汽车市场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
来源:晟途爱车有道汽车养护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