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步伐加快,聚变能源作为“终极清洁能源”正成为各国科技竞赛的新高地。近年来,中国聚变能源研究呈现多元化、快速发展态势,国家队与民营机构齐头并进,多个重点项目在技术路线和商业化探索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梳理下中国聚变能源领域的最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步伐加快,聚变能源作为“终极清洁能源”正成为各国科技竞赛的新高地。近年来,中国聚变能源研究呈现多元化、快速发展态势,国家队与民营机构齐头并进,多个重点项目在技术路线和商业化探索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梳理下中国聚变能源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背后的产业链投资机会。
一、中国聚变能源重点项目全景
1. 江西“聚变星火一号”:裂变-聚变混合堆标杆
项目定位:裂变-聚变混合堆,兼具安全性与能量输出。
投资规模:一期投资160亿元,计划总投资300亿元。
技术亮点:设计Q值(能量增益系数)突破15,远超国际同类项目。
产业意义:有望成为国内外聚变能源商业化示范工程的标杆。
2. 中科院合肥BEST:混合磁体技术,2027年全球首演聚变发电
技术路线:采用混合磁体技术。
建设进度:计划2027年建成,届时将全球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
突破意义:推动中国聚变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发电应用。
3. 环流3号:坚持纯氘-氚路线,100%高温超导运行
技术特色:坚持国际主流的纯氘-氚路线。
创新点:实现100%高温超导运行,技术难度极高。
时间表:预计2045年左右进入示范应用阶段。
4. 星环聚能、成都先觉、能量奇点(洪荒):民营创新力量崛起
星环聚能:专注高温磁体研发,助力聚变装置核心升级。
成都先觉:探索激光约束路径,开辟聚变新赛道。
能量奇点(洪荒):170规划高温超导方案,值得重点关注。
5. 国家级项目:CFETR与“中国聚变”
CFETR(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计划2035年前建成,承担未来聚变能商业化重任。
“中国聚变”项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推进后续注资。
总结:目前我国聚变能源领域已形成“国家队+民营机构”、“聚变+混合堆”全方位、多路线的战略布局,未来有望在技术和商业化方面持续突破。
二、聚变装置核心产业链全梳理
1. 装置核心零部件
紧凑型托卡马克等聚变装置主要包括:
超导磁体(核心技术壁垒)
第一壁、真空容器
核心泵和阀门
冷却系统
偏滤器
成本结构:据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数据,磁体、真空容器、容器内部件等核心部件,占总建设成本50%以上,是最值得关注的产业环节。
2. 上游核心材料
聚变产业链对材料有极高要求,主要包括:
特种金属:特种钢材、钨、铜等,耐高温、抗辐射。
超导带材:低温超导材料:如铌钛、铌锡,应用于传统磁体。
高温超导材料:如YBCO(钇钡铜氧),适用于最新一代高温超导磁体。
3. 国产替代加速
随着聚变装置国产化进程加快,核心零部件和材料的国产替代正在提速,相关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三、投资机会与关注方向
核心材料供应商:特种钢材、钨、铜、超导带材龙头企业。
磁体与真空容器制造商:具备高端制造能力的装备企业。
装置集成与工程公司:参与聚变工程总包、系统集成的企业。
创新型民营企业:深耕高温超导、激光约束等前沿技术的公司。
建议关注:在聚变装置加速落地过程中,核心材料及装置环节的企业将直接受益于订单释放,具备长期成长空间。
相关公司:
1. 精达股份:高温超导材料新势力
亮点:旗下子公司上海超导,深度布局高温超导材料,是国内少数具备自主研发和量产能力的企业。
应用价值:高温超导材料是新一代聚变装置磁体的关键材料,技术含量高、门槛极高。
投资看点:随着聚变装置对高温超导材料需求激增,精达股份有望率先受益。
2. 联创光电:超导磁体制备专家
亮点:公司在超导磁体制备领域拥有领先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聚变、核磁共振等高端装备。
应用价值:聚变装置的高场磁体核心依赖超导磁体,联创光电具备全流程制造能力。
投资看点:聚变产业链扩容,超导磁体市场空间巨大,公司成长性突出。
3. 英杰电气、爱科赛博:电源与动力系统双雄
英杰电气:专注高端智能电源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真空、磁体等聚变核心环节,为聚变装置稳定运行提供动力保障。
爱科赛博:聚焦工业自动化与动力控制,技术实力强,参与多项聚变能源相关工程项目。
投资看点:聚变装置对高可靠性电源和动力系统需求旺盛,两家公司均有望持续受益。
4. 永鼎股份:超导与高端线缆龙头
亮点:拥有超导线缆及高端材料研发能力,产品适用于聚变装置的磁体系统和电力传输。
应用价值:为聚变装置的能量传递和系统稳定性提供基础保障。
投资看点:产业链地位突出,未来订单增长可期。
5. 国光电气、安泰科技:第一壁与偏滤器关键供应商
国光电气:聚焦高端真空电子器件,产品可应用于聚变装置的第一壁和偏滤器等核心部件。
安泰科技:特种金属材料龙头,具备聚变装置所需的高性能钨、钼等材料制备能力。
投资看点:第一壁和偏滤器是聚变装置的“防火墙”,两家公司技术壁垒高,市场稀缺性强。
6. 海陆重工、合锻智能:真空压力容器制造主力
海陆重工:深耕大型压力容器制造,具备聚变装置真空容器的设计与制造能力。
合锻智能:专注高端装备和压力容器,产品可应用于聚变装置的真空系统和结构件。
投资看点:聚变装置建设对高端压力容器需求量大,两家公司有望抢占先机。
来源:扫地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