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60亿的快时尚巨头,为何急着抄山姆“作业”?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20:53 2

摘要:它和UR outlet共享半层店铺,99元/年的会员费、39元的T恤、9元的袜子,瞬间在小红书炸出一片讨论——这可是年入60亿的快时尚巨头UR的“亲儿子”啊!

4月初,广州正佳广场里,一个叫OF的新品牌悄悄开业了。

它和UR outlet共享半层店铺,99元/年的会员费、39元的T恤、9元的袜子,瞬间在小红书炸出一片讨论——这可是年入60亿的快时尚巨头UR的“亲儿子”啊!

作为被称作“ZARA中国学徒”的UR,这几年过得并不轻松。2022年销售额突破60亿的光鲜背后,是快时尚行业集体面临的“中年危机”:消费者买衣服的频次越来越低,社交媒体上“UR到底谁在买”的质疑声不断——设计师联名款价格直逼轻奢,大促时又5折清仓,品牌定位越来越割裂;质量投诉帖里,起球的针织衫、开线的裙子,让“快时尚”成了“快消耗”的代名词。

更现实的压力来自市场变化。

当ZARA、H&M等国际快时尚品牌在中国不断关店收缩,UR却在逆势扩张:全球门店突破400家,海外近20家,2025年还要重点布局纽约、伦敦,5年内海外门店冲200家。

但扩张需要钱,2010年到2019年完成5轮融资的UR,早期投资人到了回报期,上市传闻不断,资本市场需要新故事。

OF的出现,被业内看作UR的“自救实验”。

这个主打付费会员的新品牌,99元/年的VIP能领98元券包,169元的SVIP还能叠加生日券,算下来一件199元的裙子,超级会员能砍到99元——这价格比优衣库还狠。

为什么选会员制?

快时尚最大的痛点就是“复购难”。衣服设计同质化,今天买了明天就过时,消费者很难对品牌产生黏性。UR的算盘很清楚:用会员费把用户“锁”住,每月一张满减券,逼你至少逛12次店;用低价基础款填补“高性价比”市场空白,抓住那些想要快时尚却不想花正价的人。

但这条路并不好走。

5年前H&M试过类似模式,推出Singular Society,会员每月交74元人民币,能买两折的基本款,结果没掀起什么水花。

分析师说得直白:“山姆靠会员费赚钱,是因为日用品高频刚需;衣服一年买不了几次,光靠会员费难撑营收。”

OF的首店开在UR的“发源地”广州正佳广场,和outlet合并运营,这不是巧合。有业内人士分析,UR可能在测试“正价店+折扣店+会员店”的组合拳:UR继续做“快奢”,吸引追求潮流的年轻人;OF用低价锁复购,消化部分库存;outlet清尾货,优化供应链。

更关键的是,会员制能帮UR“读懂”消费者。

山姆靠会员数据优化供应链,推出长沙卤味、烤鸡等爆款;UR或许也想通过OF的会员消费记录,知道用户爱买什么价位、什么款式的衣服,反过来指导设计和生产,降低库存成本——毕竟对服装品牌来说,库存是最大的成本。

OF的出现,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快时尚行业的集体焦虑:当“快”不再是优势,当消费者越来越“精明”,品牌该靠什么留住人?

有人说OF是“抄山姆作业”,但山姆的核心从来不是低价,而是“为会员省更多钱”的真心——从选品到服务,每个细节都在琢磨用户需求。UR要想让OF走通,或许得先放下“快”的执念,在设计原创性、产品质量上多下功夫。毕竟,99元的会员费能锁得住人,但锁不住心;真正能让消费者高频复购的,永远是“穿得好看、穿得久”的衣服。

从年入60亿到冲击2000亿全球营收,UR的野心不小。

但在这个“平替经济”盛行的时代,品牌的生命力从来不是靠“抄作业”,而是靠“练内功”——当OF的会员们不再为凑券而逛店,当UR的衣服不再被吐槽“穿两次就扔”,或许才是快时尚真正熬过周期的那天。

来源:句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