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看待杨坤发长文回应遭网红“四川芬达”模仿、玩梗:不会撤诉?杨坤质疑“四川芬达”不是真心道歉和悔过,只是为了“炒作赚流量”,靠争议涨粉百万,靠直播继续获利。他声称“四川芬达”早已透支了最后的信任。“如果今天我撤诉,明天他们是否会用‘道歉后被追责’的剧本继续编
如何看待杨坤发长文回应遭网红“四川芬达”模仿、玩梗:不会撤诉?杨坤质疑“四川芬达”不是真心道歉和悔过,只是为了“炒作赚流量”,靠争议涨粉百万,靠直播继续获利。他声称“四川芬达”早已透支了最后的信任。“如果今天我撤诉,明天他们是否会用‘道歉后被追责’的剧本继续编排我?这种反复无常的操作,早已透支了我最后的信任。所以这次,即便我看到网络上有很多声音让我应该‘和解’,否则就是‘小肚鸡肠’,或者觉得‘赢了又能怎样’‘不如接住这波流量’等声音。我依然认为,这个事情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娱乐事件了,我想守住的也不只是个人名誉,更是作为公众人物应有的底线。”
我看了微博长文中有两个关键词很点睛,“冒犯”、“侮辱”。我也看了四川芬达的几个网友转发的视频,的确会让人产生不适感,如果是杨坤本人看到了肯定是不舒服的!,如果一定要分等级的话,模仿。网络时代,即使你有再强的影响力,你也不能“挟天子令诸侯(装可怜博同情,做错事了还发起不该有的舆论站队)”
你品你细品!模仿其实很正常,这样还能增加人家的流量,也是正向流量,只要模仿不去商业化,没有影响人家本人的市场,一般模仿很多明星艺人、歌手都是容忍度很高的!玩梗,这个在脱口秀节目、在一些相声、小品的语言类节目中,也有一些调侃,玩梗有时候也是在人家允许下,不会给人家造成巨大压力或者引导舆论带来特别不好的影响下进行的!
但冒犯就不一样了,我也看到了有网友发视频,在杨坤演唱会喊刀郎。对于杨坤被冒犯上升到侮辱这个层面,可能是2023年刀郎的一首歌《罗刹海市》产生了一些想法和回忆,开始发酵产生的影响,而这首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人和一群人的网络冒犯,在评论区,在很多的线下场合,在一些作品中就带着了情绪化,带着了出气的目的,也有一些是接机希望增长人气!
但有时候不回应,没有人制止。就会助长一些气焰。反正人多,追究我追究不过来!也有一些网络的网民或者达人可能会想:既然冒犯都没事,是不是可以更进一步……于是就在此下手了!
这种现象可能就是一种冒犯
无论以往是怎样的,事情已经过去,毕竟当事人也没有去起诉追究,其实当年的那些事,只是一种话题,可以去对比作品,可以简单聊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感觉!但不能带着情绪化去攻击,不能去恶俗化!
对于一个歌手,这不仅影响了人家的名誉,甚至可能在一些网络舆论影响下,有一些人甚至会抑郁,如果人家一定要追究造成的伤害,很多人还是逃不掉的!最关键的是不仅仅是影响健康,也可能影响人家的事业。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人家本人,人家会怎样。别去影响人家的正常生活和事业,这是模仿和玩梗的底线!
究竟是搞笑还是侮辱,这个评判的最低标准就是道德与底线
如果说冒犯可能是无知的,是被带节奏的,是情绪化的。侮辱那就是故意的针对的(虽然四川芬达的作品里面有:“纯属搞笑,无任何针对,无任何不良引导!娱乐!请勿模仿!”但内心是怎么样想的可不是一句就能掩盖的,你说任何不良引导,那也需要“大众眼睛”裁判去审视),过分的侮辱可能是想要走反差路线提升播放量,是借机想要流量想要去提升名气的,这就是吃人血馒头。不说法律层面,从道德层面都说不过去!从回应中能看出来,这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出手!如果是真实情况,人家给了纠正错误的机会,并不是没有。但依旧如此,认为自己是网红有支撑力,把很多人当软柿子,这两年有一些网红的确是这样的。(附图一张,我们来看看杨坤本人回应的长文的内容)
看完之后啥感受,如果是事实,那的确无法容忍了,感觉有舆论能力,有操控网络话题能力,就能扭转局势(就能扭曲事实颠倒黑白?),但殊不知法律、道德这是一个衡量的标尺,你一旦逾越。你可能要承受你冒犯和侮辱带来的后果。这是一次公开的声明,也是一次杀一儆百的警示,就是告诉大家调侃有度,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曲事”和我一起交流!
来源:曲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