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两天去菜市场买排骨,发现卖猪肉的刘婶摊位上架着一部手机。我还没开口问价,她先冲我摆手:"等会儿啊大兄弟,我先给直播间的家人切个后腿肉!"看着五十多岁的刘婶熟练地操作补光灯,我恍惚间以为走进了哪个网红直播间。
前两天去菜市场买排骨,发现卖猪肉的刘婶摊位上架着一部手机。我还没开口问价,她先冲我摆手:"等会儿啊大兄弟,我先给直播间的家人切个后腿肉!"看着五十多岁的刘婶熟练地操作补光灯,我恍惚间以为走进了哪个网红直播间。
商场里的服装店换了一茬又一茬,街边的店铺随处可见的转让,经济差钱难挣,这是这两年人们普遍所说的话题。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却总有些人闷声发财,我家楼下的理发店改成了直播基地,老板娘很快换了新车。
你发现没有?其实钱根本就没有消失,它只是换了地方流动——就像小时候玩的捉迷藏,不会找的人觉得钱"没了",会找的人早在新地方数钱数到手软。
1. 手机变成新档口
以前租个好铺面就能躺着收钱,现在手机屏才是黄金摊位。朋友小王在县城超市当收银员,晚上直播教人用洗衣液瓶子做花盆,半年赚得比工资多三倍。她说得很实在:"来超市的人越来越少,刷手机的人越来越多,钱当然跟着人跑啊!"
2. 零碎时间就能换钱
我表哥在写字楼当保安,最近搞了个副业—代人跑腿盖章。工商局、税务局等地的大门他都特别熟悉,午休两小时能赚200块。他说现在人都图省事,代遛狗、代排队、代写工作总结……只要你会钻空子,上厕所刷手机的功夫都能变现。
3. 情绪要比东西更值钱
认识一个姐姐做陪聊师,陪人说说话一个小时就能有50元,后来一了解,才知道这个职业在一二线城市特别吃香,有一些高级陪聊师一个小时好几百元。更绝的是有人专门卖"云拥抱",穿着传感衣隔空抱一下收199元,生意好到要限号。这年头,让人开心比卖货来钱快!
小区里开滴滴的周叔给我算了一笔账:早高峰堵车时打开直播,和乘客唠唠嗑,吐槽吐槽交通堵塞问题,好多时候,打赏钱比跑车收入还高。为此,他总结出三条实用经验:
1.把你觉得不值钱的变成宝,方言、手艺、生活经验都是摇钱树。
2.别贪大,越小众越吃香。会教东北人腌酸菜就能当网红,不用成为大厨师。
3.脸皮厚过城墙拐角,刘婶第一次直播切肉手抖得像帕金森,现在面对万人围观眼都不眨。
认识一个95后小伙,他不会做短视频,却专门给网红拍探店视频。他看到了短视频的趋势,知道这个挣钱,于是便组建了一个团队,拍摄剪辑都有,而他只做他擅长的选题规划。
如今,他短视频制作接单接到凌晨三点。用他的话说:"淘金热里最赚的不是挖矿的,是卖铲子的。"
其实,那些动辄百万粉丝的博主,连基本的调色都不会。他们只是把专业性的东西交给了专业的人去做而已。
最近有个词特别火—苟住红利,说白了其实就是跟风追热门,把你现有的本事换个场景用,照样管用。会做饭不用开餐馆,可以教上班族带便当;爱唠嗑不用当主持人,直播陪人聊天就行。就像小区收废品的李叔,现在天天拍"废品改造"视频,居然有广告商求着他贴标
走在街上,看着便利店小妹边理货边直播拆盲盒,我突然想起二十年前下岗潮时,最先摆地摊的人都悄悄住上了楼房。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每次有人说"经济差钱难赚"的时候,其实都有一批人正在新地盘闷声发财。
来源:聚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