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老年人常见的血液肿瘤之一,数据显示,发病中位年龄为 65 岁,81.1% 的中国 CLL 患者位于 51~80 岁年龄间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前言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老年人常见的血液肿瘤之一,数据显示,发病中位年龄为 65 岁,81.1% 的中国 CLL 患者位于 51~80 岁年龄间[1-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CLL 逐渐成为我国常见的白血病类型之一。回顾 CLL 的治疗历程,从传统化疗到免疫化疗,再到如今靶向治疗的发展,CLL 的治疗选择不断丰富[3-4]。尽管如此,CLL 真实世界仍存在诸多未尽之需,有待循证医学的持续突破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本文将立足 CLL 患者治疗之需,剖析最新进展与真实世界研究,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CLL 患者真实世界的治疗现状和挑战
CLL 是一种成熟 B 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其特征是血液、骨髓、淋巴结和脾脏中 CD5阳性 B 细胞克隆性增殖和聚集[3]。过去十年间,随着CLL 的疾病生物学机制和新型靶向治疗取得显著进展,CLL 治疗格局不断重塑。既往 CLL 治疗曾长期依赖传统免疫化疗,苯丁酸氮芥既往是 CLL 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药物,但单药并不能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OS),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方案的问世显著改善了 CLL 患者的 OS[3]。近年来,随着布鲁顿酪氨酸酶抑制剂(BTKi)为代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免疫化疗的地位明显下降[3]多项研究显示,BTKi 相比免疫化疗能够显著改善初治(TN)和复发/难治 (R/R) CLL 患者的长期生存,尤其能显著改善伴高危因素患者的生存[2]。伊布替尼是首个获批用于CLL 的 共价(c)BTKi[5],拥有较长的BTKi 随访数据,但其脱靶引发的不良事件(AE)引发临床关注[5]。新一代BTKi 具有高选择性,脱靶效应较少[5]。ALPINE 研究结果显示,在 R/R 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 患者中,泽布替尼对比伊布替尼治疗AE 发生率分别为房颤/房扑(7.1% vs 17.0%)、心脏 AE(25.9% vs 35.5%)、高血压(27.2% vs 25.3%),因 AE 导致的停药泽布替尼对比伊布替尼为 21.4% vs. 28.3%。与伊布替尼相比,泽布替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更好[6]ELEVATE-RR 研究结果显示,高危(del[17p] 或del[11q]) R/R CLL/SLL 患者中,阿可替尼对比伊布替尼治疗AE 发生率分别为房颤/房扑(9.4% vs. 16.0%; P=0.02)、≥3级感染(30.8% vs. 30.0%)和Richter转化(3.8% vs. 4.9%)。因 AE 导致的停药阿可替尼对比伊布替尼为 14.7% vs. 21.3%。与伊布替尼相比,阿可替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更佳[7]。2025 年 NCCN CLL/SLL 指南第二版更新,基于 cBTKi 的治疗方案(泽布替尼、阿可替尼)纳入 CLL 一线治疗首选推荐。伊布替尼被列入 CLL 一线「其他治疗推荐」[4]。尽管CLL 治疗手段持续丰富,但目前尚无法治愈。BTKi 单药长期治疗模式下 AE 管理是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中国 CLL/SLL 诊疗现状调研显示[2],对于初治患者,受访医生终止BTK抑制剂治疗的原因中32.8% 是由于不良反应,复发/难治患者中受访医生终止BTK抑制剂治疗的原因中30.3%是由于不良反应。导致中断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房颤、重度骨髓抑制、出血以及肺部感染等[2]。有研究显示,BTKi 中断超过 7 天或减量使用会对患者的长期预后产生显著影响[2],CLL 治疗在真实世界内的管理有待进一步优化。既往ELEVATE RR、ALPINE 研究探索了新一代 BTKi 对比一代 BTKi 在 CLL 中的疗效和安全性[6-7]。随着BTKi 在 CLL 治疗中广泛应用,持续涌现的真实世界研究为不同代际 BTKi 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借鉴。伊布替尼
一 项中国回顾性研究评估了2014 年至 2023 年一代 BTKi 伊布替尼治疗 CLL 的长期疗效,研究共纳入 179 例患者,包括 TN 患者 87例(48.6%),R/R 患者 92 例(51.4%)。中位随访 43 个月,TN 组患者的中位 PFS 和总 OS 均未达到。停药原因主要为疾病进展(17.3%)、AE(14.9%)和患者意愿(10.3%)。RR 组中,停药原主要因为疾病进展(32.6%)、AE(17.4%)和患者意愿(12.0%)。R/R 难治患者组的中位 PFS 和 OS 分别为 48.0 个月和 75.0 个月,研究结果显示伊布替尼在 CLL 患者中具有长期生存获益[8]阿可替尼
一 项回顾性研究分析2017 年 7 月至 2021 年 2 月 Flatiron health Database 的数据,评估阿可替尼对比伊布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共纳入 2509 例 CLL/SLL 患者,89.6% 患者接受伊布替尼治疗,14.1% 患者接受阿可替尼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未加权分析时,不同队列之间的停药时间(TTD)没有显著差异。加权分析后,除了心血管风险因素和基线用药情况,各队列间的基线特征达到平衡。阿可替尼组对比伊布替尼的中位 TTD 为 NR vs 23.4 个月(HR=0.70),阿可替尼组对比伊布替尼组的 12 个月加权停药率为 22% vs 31%(p=0.005)[9]泽布替尼
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2018 年 10 月 1 日至 2023年 9 月 15 日期间接受接受至少 3 个月泽布替尼治疗的≥18 岁 CLL/SLL 患者的治疗模式及 AE 特征[10]。研究中共有281 例患者接受泽布替尼治疗,190 例患者从伊布替尼转为泽布替尼治疗(ibru-zanu)。研究结果显示,泽布替尼组对比伊布替尼组的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s:BTKi使用期间报告的 AEs)和治疗限制性不良事件(TLAEs:导致 BTKi 停药的 AEs)发生率分别为(31.3% vs 36.3%)和(7.8% vs 11.1%)[10]过去十年间,BTKi 的引入使得 CLL 的疗效取得了显著进展。新一代 BTKi 在真实世界的 CLL 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征。基于SEQUOIA 研究、ChangE 研究[11-12],新一代BTKi 泽布替尼、阿可替尼在我国先后获批 CLL 一线治疗适应症。SEQUOIA 研究旨在评估泽布替尼对比 BR 在初治 CLL 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1]。SEQUOIA 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 26.2 个月,经 IRC 评估,泽布替尼对比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方案治疗初治 CLL 24 个月的预估 PFS 率分别为 85.5% vs 69.5%(HR 0.42,双侧 P ChangE 研究旨在评估阿可替尼对比苯丁酸氮芥+利妥昔单抗(C+R)在初治 CLL 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2]。研究结果显示,阿可替尼对比C+R 组的中位 PFS 分别为未达到 vs 15.5 个月,24 个月 PFS 率分别为 92% vs 25%。中国队列的疗效结果与整个队列的疗效结果一致。阿可替尼的安全性特征与既往一致。新一代cBTKi 丰富了 CLL 一线治疗选择,然而 cBTKi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基因突变引发的耐药问题。目前,正在研究的新型非共价(nc)BTKi,显示出克服此类耐药性的活性,展现出一定临床应用的潜力[5]参考文献:
[1]徐卫, 易树华, 冯茹, 等.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诊疗现状:一项多中心问卷调查研究 [J] .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3, 44(5) : 380-387. 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23.05.005.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诊疗指南[J].2022.
[3]Hallek M.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2025 Update on the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herapy. Am J Hematol. 2025;100(3):450-480.
[4]NCCN Guidelines Version 2.2025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5]ST-PIERRE F, MA S. Use of BTK Inhibitors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CLL/SLL): A Practical Guidance [J]. Blood Lymphat Cancer, 2022, 12: 81-98
[6]Brown JR, et al. Sustained benefit of zanubrutinib vs ibrutinib in patients with R/R CLL/SLL: fi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LPINE. Blood. 2024;144(26):2706-2717
[7]Byrd J C, et al. Acalabrutinib versus ibrutinib in previously treated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results of the first randomized phase Ⅲ trial[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1, 39(31): 3441-3452
[8]Yang S,et al.ibrutinib for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in a chinese real-world settingEHA,2024 Abstract PB2555.
[9]Roeker LE, DerSarkissian M, Ryan K, et al. Real-world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acalabrutinib and ibrutinib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Blood Adv. 2023;7(16):4291-4301.
[10]Margaret Krackeler, et al. Real-world treatment patterns and outcomes of zanubrutinib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and small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SLL). 2024ASCO Abstract 11158:
[11]Tam CS, et al. Zanubrutinib versus bendamustine and rituximab in untreated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 and 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SEQUOIA):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22; 23(8):1031-1043.
[12]Qiu L, et al. Acalabrutinib vs Chlorambucil Plus Rituximab in Untreated CLL: Phase 3 ChangE Study. ASH 2024 Abstract 3251
审批编号:CN-158715
过期日期:2025-08-03
声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