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4日,上海某小区居民报警称,一只通体火红的狐狸在绿化带乱窜,吓得家长不敢让孩子下楼,遛狗的居民更是心惊胆战。
4月24日,上海某小区居民报警称,一只通体火红的狐狸在绿化带乱窜,吓得家长不敢让孩子下楼,遛狗的居民更是心惊胆战。
消防、民警、林业部门轮番上阵,却因“归属不明”互相推诿,最终这只被网友戏称为“迪士尼尼克本尊”的赤狐,在次日凌晨被车辆撞死。
消防:“这是野生动物,我们不专业。”
民警:“联系林业部门吧。”
林业:“上海没野生赤狐,可能是宠物,找农业农村委。”
农业农村委:“我们管养殖,弃养归公安。”
网友辣评:“建议成立‘狐狸管理局’,专治踢皮球!”
专家揭秘:这狐狸从哪来?
上海自然博物馆研究员何鑫分析,这只赤狐可能有三种“身世”:
1. 野生幼崽被圈养:有人从野外抓幼狐当宠物,养大后发现难驯服;
2. 毛皮厂逃逸:养殖场培育的赤狐保留野生毛色,不慎逃出;
3. 网购弃养:境外网站购买“网红狐狸”,养腻了直接放生。
法律警告:赤狐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个人饲养涉嫌违法!
上海“人狐大战”往事:
2017年杨浦白狐事件:民警用鸡腿诱捕4小时,才将“银狐”关进笼子;
2021年普陀赤狐咬人:租客弃养的狐狸咬伤民警,最终被安乐死;
2022年崇明“火狐狸”:居民报警后,专业人员耗时3小时才安全捕获。
网友调侃:“上海狐狸都成精了,建议派‘胡八一’来收服!”
抖音、小红书搜“狐狸饲养”:大量博主炫耀养“赤狐宝宝”,称其“比狗还乖”;
境外网站标价:一只白狐售价2000-5000元,卖家宣称“已除臭”;
真实风险:狐狸肛门腺分泌奇臭液体,尿液污染环境,还可能传播狂犬病。
专家痛心:“这些人只看到‘萌’,看不到生态灾难!”
追责派:“弃养的人该判刑!”
同情派:“狐狸也是受害者,部门不作为才是真凶!”
吃瓜派:“建议给上海狐狸办身份证,方便管理!”
从赤狐到鳄龟,从蜜袋鼯到薮猫,“异宠热”背后是生态危机。
这次上海赤狐事件,暴露的不仅是管理漏洞,更是部分人对生命的漠视。下次看到“萌宠”视频,先想想:它的自由,真的值得用生态代价换取吗?
今日互动:
来源:哈吖土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