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甘蔗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水果,很多人喜欢吃。尤其在北方的冬天,屋里干得要死,要是饭后啃个两节甘蔗,那滋味真是美美的!
甘蔗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水果,很多人喜欢吃。尤其在北方的冬天,屋里干得要死,要是饭后啃个两节甘蔗,那滋味真是美美的!
在我们老家江苏南通,小时候,大概八十年代吧,也开始引进了甘蔗,于是成了我们童年的最爱。在村里的大路上,在公交车上,经常看到一些人拿根长长的棍子在啃。尤其过年大家碰头,分享一下甘蔗,也是一种礼节和乐趣。甚者,一些农村妇女或老汉,一边大号一边啃甘蔗,南通地区的茅房你是知道的,那真是一种奇特的风景!
甘蔗好吃,但外面的叶难剥,主要是甘蔗的叶子长且锋利,更为难受的是,叶鞘上全是毛刺,你要徒手剥的话,一定刺得你哇哇叫,然后疼几天。但不剥又不行,甘蔗长不好,然后里面生菌生虫,辛辛苦苦种下的甘蔗也白瞎了。剥甘蔗叶正值夏天炎热时,那酸爽,实在是太难忘了。
我们先来说说,
一、那些好吃或特别的甘蔗
我们先来看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甘蔗吧,主要有以下几个,其中江西1个,广西2个,贵州1个,安徽1个,浙江两个、福建1个。大家很奇怪吧,又是没有云南,哈哈,这并不是说云南的甘蔗不好没有名,而是云南的一些地方领导在申请品牌时不够主动积极。
从颜色上来说:甘蔗有黑皮,以广西为著名;紫皮,以贵州为著名;青皮,以浙江为著名;红皮,比较少见,主要在安徽马鞍山和云南;黄皮,在同安等地;木格白,特有品种,广西贵港的;罗汉甘蔗,主要是云南、贵州和四川的。
当然还有一种叫芦蔗,不能吃,是柴火,还有一种叫芦稷,我前面讲过,很好吃,是假甘蔗。
1、东乡甘蔗-江西抚州市东乡区
这个东乡,不是甘肃临夏州的东乡,而是江西抚州市的东乡区,2018年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正宗的东乡甘蔗是青绿色的,比较粗。含蔗糖≥12克/100克。作为赣东丘陵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这里水资源丰富,雨量丰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江西甘蔗栽培和制糖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闻名的甘蔗栽培“八州糖王“,江西就占了三州。
2、旌德青蔗-安徽宣城市旌德县
旌德青蔗是安徽宣城市旌德县的,意外吧,安徽也是甘蔗的重要产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虽然在种植面积与广西、云南无法相比,在市场上也很有名气。
旌德在黄山的东北角,四面环山,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区。
旌德甘蔗也是青绿色的,皮薄易剥。
3、木格白玉蔗-广西贵港市港南区
木格白玉蔗是广西贵港市港南区的木格镇的,主要是当地的自留品种。外观黄白色,蔗糖含量大于12.8g/100g。在业内也是很有名。这个品种很特别。
木格镇在北回归线附近,三面环山形成盆地,形成独特小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这里的甘蔗种植历史悠久,清朝光绪年间就有记载。
4、来宾甘蔗-广西来宾
来宾甘蔗一般有两种,紫红色和绿色,蔗肉黄白色,甜度高,蔗糖含量大于13.4%。
这里的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位于北回归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5、兴义甘蔗-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
兴义甘蔗也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颜色多为深紫色或绿色,皮薄易撕,纤维少,汁液多,被称之为“果中精品”。种植历史也很悠久。
其中糖蔗为浅绿色,蔗糖含量大于13g/100g,主要品种是黔糖4号。
而果蔗为深紫色,含甘蔗率略低,主要品种为黔糖3号。
兴义市地处黔滇桂三省交界处,域内喀斯特地貌占有很大比例,为山地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热量充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合种植甘蔗。
6、瑞安陶山甘蔗-浙江温州市瑞安市
陶山甘蔗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自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陶山镇。陶山甘蔗有千年的种植历史。
网上对陶山甘蔗的评价很高,说吃了陶山甘蔗,其它的都没味道了。
陶山镇地处温州西北部,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较多,特别是在一些沙质土地上非常适合种植甘蔗。
陶山甘蔗为青皮甘蔗,很清脆,汁多。聊了鲜食外,制成的红糖也很有名。
那接下来我们就说说一个和甘蔗相关的国家地标农产品吧,是由甘蔗制成的糖,在浙江义乌。
7、义乌红糖-浙江金华义乌市
义乌种植糖蔗来加工红糖的历史,可追溯到清顺治年间,距今已有340多年。
据史料记载,佛堂燕里村人贾惟承去闽越玩时,发现了福建人的制糖手法,回来之后,就教人栽培甘蔗,然后制作红糖。后来这个人被大家立像进庙。
在清康熙三十一年时的《义乌县志》中,有“蔗糖:墨者近始习熬”的记载。
清嘉庆七年的《义乌县志》有:“糖蔗,俗呼沙糖。其蔗似黍,秆可啖,俗称糖梗”。
在1997时,义乌被农业部、国家计委列入国家“九五”第一批糖料生产基地建设县,并在1999年被认定为红糖之乡。
义乌的太阳辐射量为浙江省高值区之一,与南方蔗区广东、福建等地接近,所以这也是义乌发展糖蔗产业的底气。
义乌制作红糖一般采用这样的流程:压榨→过滤沉淀→煮沸→捞掉糖沫→熬糖→舀糖→做糖→成品红糖。
最后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甘蔗,很特殊,贼有名,而且是多重国字号!
8、万前百年蔗-福建南平松溪县
在福建南平的松溪县郑墩乡的万前村,生长着一片“百年蔗”,它种植于清代雍正四年(1726),属于竹蔗,一直没换过种,年年萌发新株,宿根又绵延已近300年,也作为“风水蔗”世代保留下来了。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甘蔗,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传统制糖竹蔗的品种,被称为中国甘蔗的活化石。
2018年“万前百年蔗”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2022年,《福建松溪竹蔗栽培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后面可能就是要去申请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了!
2012 年时,万前村成立了“百年蔗”专业合作社,采用根系繁育法,培育扩种这一古老的甘蔗品种,种植面积由0.7亩扩大到300多亩,而后逐渐扩增到周边乡镇达2000多亩。
万前竹蔗相传,是当年村中的魏姓先祖引种的,为什么数百年盛演不衰呢?据分析,主要是松溪流域在数亿年历经火山爆发与地质运动,形成地质类型多样、矿物质丰富的丘陵地质地貌,同时经过几万年物种进化和自然选择,万前竹蔗就成为了世界上唯一地下走茎和竹鞭状根的甘蔗品种,具有强宿根性和抗逆性,适合长年宿根栽培。
它每年清明前后萌发新芽,小雪前后砍收,制成的红糖呈黄白色,松脆可口,味道清甜。1958年8月8日,《福建日报》首次披露了“百年蔗”的消息。
这个百年蔗,确实很神奇,据说,甘蔗的宿根一般只有三至五年,古巴有十六年宿根蔗,斯里兰卡有保留二十五年宿根蔗,而百年未衰,实在是奇迹,真是一笔极其珍贵的遗产。
说完国字号品牌的甘蔗,再来看看一些市面上比较有名的甘蔗吧,这得有云南!
9、云南黄金甘蔗
近几年,云南的黄金甘蔗“抢占”了各地水果店的C位,在网络平台也很热销,其价格也要比黑皮甘蔗还要高上一些。可能是绿绿的好看,皮好剥吧。
云南是享誉全国的“水果王国”,由于立体的气候和丰富的地形地貌,远离工业污染,山清水秀,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所以包括甘蔗在内的各类果品都很不错。
10、广西黑皮甘蔗
除了云南的黄金皮,就是广西的黑皮了。广西有“中国糖都”之美誉,这里的甘蔗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七分之一,甘蔗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一。
后面,我们就来看看甘蔗的一些丰富的知识吧!
二、甘蔗的价值
很多人也许知道,甘蔗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农作物。在东南亚国家则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北甜菜南甘蔗嘛,甘蔗是生产糖料的唯二农作物,战略地位极高。
其在世界农业经济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自2000年开始一直保持甘蔗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世界第三的位置。前两个就是巴西和印度。
全世界每年生产的蔗糖约有70%来源于甘蔗。也有说法是,甘蔗为全世界供应了80%的糖。全世界有超过100多个国家种植甘蔗,全球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900万公顷。
中国最大的甘蔗和食糖生产中心位于广西,其甘蔗种植面积、产量以及所生产的食糖产量均占全国的60%以上。有数据说,甘蔗对我国糖业的贡献达92%以上,远高于甜菜。我问了DEEPSEEK,说是90%左右,大差不差吧。
在品种上,大家也知道,按其用途分为糖蔗和果蔗。果蔗皮软,纤维含量较少,汁多,而糖蔗皮硬,纤维成分高,适口性差,但含糖高,所以用来榨汁制糖。
除了吃和制糖,甘蔗还有其他的用处。比如甘蔗的茎可以入药,节上生出的嫩芽(叫蔗鸡)、液汁精制而成的沙糖、冰糖也是药材。在医学上,甘蔗具有清热生津,润燥和中,解毒之效,主治烦热,消渴,呕哕反胃,干咳,大便燥结,痈疽疮肿。
现在很多地方将甘蔗发展成一些饮料,以及制成果醋、果酒。
甘蔗渣也常用于制造环保颗粒、种菜和育苗的基质,以及食用菌的菌棒等。
甘蔗的叶梢也可以用于发酵后用作饲料。
甘蔗还有一个大的用途在工业上用于生产工业乙醇。有数据表明,甘蔗为全球贡献了40%的乙醇,尤其巴西,利用甘蔗制作工业乙醇,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产业。
我们再来认识一下,
三、甘蔗是个啥?
甘蔗的拉丁文是Saccharum officinarum L.,甘蔗属,属于多年生的高大实心草本。但由于现在种植很广,所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常是当年生的,不能越冬。
一般说来,甘蔗宿根的寿命只有三至六年,而在西印度洋普格里卡岛最年长的宿根甘蔗,高达25年。
一棵甘蔗一般高3到6米,有20-40个节,茎上会有白的果粉。前面说了,叶片无毛但锋利,但叶鞘上全是刺毛。
很多北方人以及西北人是没有见过甘蔗开花的,甘蔗花和芦苇差不多吧,和南方的一种河滩边上的芦蔗很像,但后者是空心的,不能吃。
理论上甘蔗花能结籽的,这个籽是可以繁殖的,但比较难,后面会说到。
在植物学史上,有个叫林奈(Carl Linnaeus)的人,在1753年的第一版《植物志》中最早将甘蔗属分为甘蔗和茅根,并将栽培种甘蔗命名为S. officinarum,自此以后,栽培种甘蔗的命名被沿用至今。在拉丁语中,Saccharum的意思是糖。
1927年,荷兰的植物学家Jeswiet将甘蔗属分为热带种、割手密种、中国种和印度种。而随后大茎野生种和肉质花穗种的发现,进一步完善了甘蔗属的分类。
现代栽培甘蔗是由热带种和割手密杂交育种形成的异源多倍体。基因组染色体中约有70%-80%来源于热带种,约10%-20%来源于割手密,剩余的约10%的基因组序列来自于两个物种染色体的种间重组。通常研究认为,热带种提供了高糖性状,割手密提供了分蘖、抗逆抗虫性状。
甘蔗对温度、水、肥要求比较高,整个生长期需要较高的光照强度。同时甘蔗也是喜硅作物,吸收的硅量超过其它任何一种矿物元素。
我们再来看看,
四、甘蔗是国产种还是进口种?
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纬33°至南纬30°之间,其中以南北纬25°之间更为集中,在东南亚、太平洋诸岛国、大洋洲岛屿和古巴等地都广泛种植。
在我们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广泛种植,而再往北的中部省份,也能种,一般小规模,种了自己吃吃玩玩。
那么甘蔗是个泊来品还是当家品呢?它的地理起源,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论,一直存有争议。根据甘蔗资源调查研究结果,甘蔗极有可能起源于印度、南太平洋新几内亚以及中国,因为这3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极为丰富的甘蔗野生资源,应是甘蔗的起源中心地带。
在我国,关于甘蔗的最早记载来自《诗经》,记载了公元12世纪之前,就已经进行了甘蔗的栽培和利用。而世界上对于甘蔗的最早记载发生在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印度期间。
此外,中国许多古籍还记载了甘蔗的不同名称、品种、用途、栽培方法以及制糖工具等,这些都表明甘蔗的种植栽培起源于中国,种蔗和制糖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向世界各地传播的。
在世界上,关于甘蔗的起源和进化,最流行的假说是由Brandes在1958年提出,热带种由新几内亚的大茎野生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驯化衍生而来,然后由于人口迁移等活动将这些栽培的热带种传播至太平洋和亚洲大陆,并与当地的割手密种自然杂交进而产生了印度种和中国种。
我们再来看看,
五、中国的甘蔗栽培历史
前面说了,甘蔗在中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福建,远古时期,居住在岭南地区的壮侗语族的先民就已掌握甘蔗的栽培和制糖技术。
甘蔗在上古时期叫柘,也叫诸柘。在《楚辞·招魂》有:“腼鳖炮羔,有柘浆些。”在六朝时始称甘蔗,在中古以前是上层社会的高级水果。
到了汉代,《汉书·礼乐志·郊祀歌》中记有:“泰尊柘浆析朝醒”,而在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也载有“诸柘巴苴”。
后来,甘蔗名称出现了。比如东方朔的《神异经》称旰蔗。而曹丕的《典论》中称干蔗。《吴志·孙亮传》引《江表传》称甘蔗;在《齐民要术》的引《异物志》也称甘蔗。
可见汉朝以来,甘蔗一词已成为普遍名称。汉朝时期,华南地区的百越族先民已开始大规模栽种甘蔗。如公元一世纪的《神异经》说:“南方荒内,旰蔗之林。”这说明在一世纪时,中国南方已有成片栽种甘蔗了。
秦汉时期,闽北山区就有野生竹蔗资源。闽越王国的先民将野生杂交自然形成的竹蔗,在闽江源头建溪流域沿岸种植,《西京杂记》里有闽越王将蔗糖与牛乳混合制成的石蜜献与汉帝刘邦的记载。闽北一带广为种植的宿根蔗是指上一年甘蔗收砍之后,留在地中蔗蔸萌芽再生复长出的甘蔗。
我们在文学上,有很多用到蔗的,比如蔗尾,比喻先苦后甜,有后福。而蔗境,比喻人的晚景美好。
苏东坡作《咏甘蔗》,“老境于吾渐不佳,一生拗性旧秋崖。笑人煮积何时熟,生啖青青竹一排。”说的是酸甜苦辣一路走过。
此后,季羡林的《糖史》洋洋洒洒70万字,对近代以前中外甘蔗种植、制糖历史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
李治寰的《中国食糖史稿》从糖的起源、糖与人类的关系、制糖的三种原料(食物糖、蔗糖、甜菜糖)及其历史进行了多重探索。
我们再来看,
六、如何种甘蔗
甘蔗一般有五种种植方式,具体是:
种籽繁殖:发芽率很低,由于籽小啊,而且育苗时间长,培育条件要求较高,当年产量又不好,所以除了用于科研育种外,很少用这种方式种植。
插条繁殖:这是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将蔗茎切成含有一个芽或数个芽的插条,经过浸种消毒,芽长大后,埋到土里种。在南方,为了充分利用,常常用成熟甘蔗的梢部来种,而且梢头苗的发芽率也高。
芽片育秧:在南方也用得比较多,就是只取芽带点肉,在苗床先育苗,然后再移栽。剩下的甘蔗可以制糖,不影响。
分蘖育秧:甘蔗发芽长苗了之后有很多棵,可以用这个分蘖来种,也是一种充分的利用。
蔗头、蔗笋育秧:甘蔗收获时,每株都有2-3个地下的活芽蘖,也可用它育秧。
综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更多的思考与探讨,可以关注我的账号并访问我的主页。当然,同样期待你的理性批评和不同意见。
编者注:杨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员。中组部第21批援疆博士团专家成员。江苏省委组织部第13批科技镇长团专家成员。亚洲开发银行(ADB)、湄公学院(MI)、东亚智库网络NEAT、东盟粮食安全信息系统(AFSIS)粮食安全专家、减贫专家、生态农业专家、营养导向农业专家、农民合作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社交媒体专家,长期从事国内外农业农村产业安全与绿色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农度众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