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宝贝,远离手足口病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7 21:46 3

摘要: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季节里,小宝贝们的欢声笑语总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欢乐。

// 家长必看 //

手足口病

健康科普

防控知识小课堂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季节里,小宝贝们的欢声笑语总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欢乐。

然而,随着气温的上升,一些季节性传染病也开始蠢蠢欲动,其中就包括让家长们闻之色变的手足口病。

今天,陕西疾控就来与您聊聊这个“小家伙”的防控知识,一起守护宝贝们的健康成长。

认识手足口病

概念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分型

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

*多数为普通型,症状较轻,无需治疗,一般一周左右就能自行恢复;

*少数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分属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 RNA 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其中肠道病毒属A组的71型、柯萨奇A组16型和6型在我国最为常见。

传染源

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肠道病毒在患者的口咽、鼻咽,肠道复制,在皮肤起的疱疹里也有。

所以,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的疱疹里面都有病毒。

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这些含有病毒的物质接触过的地面、墙壁、玩具可能有病毒附着,当然也有传染性。

*当健康的孩子经口摄入这些病毒,比如玩了有病毒的玩具之后吃手;或者患病的小朋友拥抱时,碰到了皮肤上的疱疹,之后吃手;或者直接舔到有病毒附着的玩具、墙面等,都会导致发病。

*另外,部分病毒可以经过呼吸道传播,如果患儿打喷嚏时,健康的孩子正好吸入了病毒,也会导致得病。

易感人群

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 5 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 3 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特别强调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容易出现暴发。

科学防控 从我做起

接种疫苗

EV71疫苗是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

建议家长在宝宝6月龄至5岁期间,按照接种程序完成两剂次接种,为宝宝筑起坚实的免疫屏障。

个人卫生习惯

培养宝宝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特别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时。

同时,教育宝宝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

家庭环境清洁

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宝宝的玩具、餐具等日常用品要定期清洗消毒,减少病毒滋生的机会。

健康饮食

鼓励宝宝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从源头上减少病从口入的风险。

减少聚集

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宝宝前往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降低感染风险。

携手共进 守护健康

陕西疾控温馨提示

手足口病虽不可小觑,但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防控知识,就能有效降低宝宝的感染风险。

让我们携手并进,为宝贝们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守护宝贝们的笑容,让爱与健康同行!

来源:川妹说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