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上市公司、国企,高薪诱惑试岗,有人为求职被骗数十万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8 04:15 2

摘要:正值2025年“金三银四”招聘旺季,无数求职者满怀期待投递简历时,一场精心设计的“职场杀猪盘”正悄然收割他们的希望与积蓄。

正值2025年“金三银四”招聘旺季,无数求职者满怀期待投递简历时,一场精心设计的“职场杀猪盘”正悄然收割他们的希望与积蓄。

骗子冒充上市公司、国企HR,通过短信广撒网,以“带薪试岗”“日结高薪”为诱饵,将求职者引入深渊。

首日,受害者只需完成简单任务即可获得一两百元返利,尝到甜头后放松警惕。

次日,骗子以“测试支付系统”“数字人民币稳定性”为由,要求垫资操作,承诺高额返利。

一旦转账完成,群内“托”便以操作失误为由施压,甚至逼迫贷款补款。

有人被诱导线下交付现金,有人背上数万元债务,更有甚者被骗数十万,求职季秒变“破财季”。

这些骗局瞄准财务、行政等热门岗位,伪造知名企业招聘文书,利用封闭的聊天群组和伪造的“保密协议”制造信息茧房,让受害者孤立无援。

骗术不高明,却精准拿捏人性弱点

骗子深谙求职者的焦虑:应届生怕落后于同龄人,失业者急于养家糊口。

他们用“薪资高出行业50%”的噱头制造稀缺感,用“试岗返利”建立信任,再用“集体垫资失误”激发愧疚感——层层心理操控下,连高学历者都难逃陷阱。

正如受害者自嘲:“为了工作唯唯诺诺,谁知骗子虎视眈眈。”这种对生存渴望的利用,比直接抢劫更卑劣!

平台监管失职,算法成帮凶

招聘软件放任虚假信息泛滥,求职者海投简历后,个人信息早已被黑产倒卖。

更讽刺的是,部分平台算法持续推送同质化招聘信息,将求职者困在“高薪茧房”中,屏蔽了反诈警示。

当“大数据推荐”变成“精准诈骗导航”,技术的中立性早已荡然无存!

信息茧房:骗局背后的社会害虫

许多受害者直到被骗后才搜索到同类案例,惊呼“信息茧房太严重”。

社交平台算法一味迎合用户喜好,压抑防骗科普的传播。

而部分人因“耻感心理”选择沉默,进一步加剧信息闭塞。

当社会防诈教育输给流量逻辑,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头“待宰的猪”。

尽管《劳动合同法》明令禁止招聘收费,但骗子通过“公益捐款”“数据测试”等话术绕开法律红线。

更令人愤怒的是,受害者往往因证据不足或流程繁琐放弃追责,而骗子换个马甲便能重操旧业。

这场“杀猪盘”狂欢,暴露出就业市场的系统性溃烂:资本的贪婪,将普通人逼成“待割的韭菜”。

但希望仍在——云南已推出《求职陷阱典型案例集》开展警示教育。

四部门正专项整治算法乱象,打破信息茧房。

我们呼吁:求职者请牢记“凡收费皆诈骗”,平台须承担信息审核之责,法律应严惩“职场屠夫”。

毕竟,当找工作变成一场“幸存者游戏”,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来源:南风不知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