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模拟芯片迎政策+技术+市场三重利好,万亿赛道加速崛起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5 20:00 2

摘要:2025 年 4 月 11 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的 “原产地认定新规”,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新规明确将芯片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 ,这一规则的调整对美资模拟芯片企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像德州仪器、ADI 这类模拟芯片巨头,它们 80% 的产能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深度调整的当下,国产模拟芯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这背后离不开政策层面的有力推动与市场需求催生的国产替代浪潮。

2025 年 4 月 11 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的 “原产地认定新规”,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新规明确将芯片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 ,这一规则的调整对美资模拟芯片企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像德州仪器、ADI 这类模拟芯片巨头,它们 80% 的产能集中于美国本土 。按照新规,其产品进口成本陡然飙升 84%-125%。如此高昂的成本增加,使得这些国际大厂在华市场的价格竞争力被大幅削弱。以往,它们凭借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占据着中国市场的大量份额;如今,价格劣势凸显,市场份额的让出似乎已成必然,这无疑为国产模拟芯片厂商打开了市场的大门。

与此同时,汽车产业作为模拟芯片的重要应用领域,也在积极推动芯片的国产化进程。广汽集团联合中兴微电子等 8 家企业发布 12 款车规级芯片的举动,意义非凡。

这 12 款芯片全面覆盖了智能汽车电源管理、制动、集成安全等关键领域

其中,C01 芯片作为我国首款自主设计的新一代 16 核心多域融合中央计算处理芯片,支持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身控制等多领域融合,能够处理复杂运算和实时控制,并且满足车规级 ASIL-D 认证要求,标志着我国在汽车核心计算芯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而 GK01 芯片作为全球首款符合 ASIL-D 功能安全等级的 6 核 RISC-V 芯片,采用 RISC-V 开源架构,支持实时操作系统,可应用于车辆制动、转向等关键控制系统,其达到的 ASIL-D 安全等级,是 ISO 26262 标准中的最高安全等级,要求芯片在功能安全、可靠性等方面达到航空级标准,这也体现了国产车规芯片在安全性能上的卓越追求。

从行业数据来看,当前国产模拟芯片自给率仅为 16% ,但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预计到 2025 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 25% 。在车规级芯片领域,渗透率也有望突破 30% 。政策层面的精准发力,如原产地认定新规,以及企业层面的积极创新,如广汽集团联合研发车规级芯片,共同为国产模拟芯片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确定性增长动力,使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充满想象空间。

在技术层面,国产模拟芯片企业正奋力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从 “能用” 到 “好用” 的跨越,打破国际巨头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

华为海思推出的 AC9610 芯片,无疑是国产模拟芯片技术突破的典型代表。这款芯片的性能指标超越了欧美同类产品 ,精度达到 24 位,采样率高达 2M,具备工业级宽温特性,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稳定工作。其卓越的信噪比表现,在 2M 高速采样时达到 103.5dB,1K 低速时更是冲破了 138dB 的天花板,能够在嘈杂的环境中精准捕捉细微信号。这些优势使其在雷达、医疗器械等高端设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以医疗设备为例,AC9610 芯片的应用使得医学影像的成像效果更加清晰,诊断准确率大幅提升,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分析病患的健康状况,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圣邦股份在高精度 ADC 芯片领域同样取得了重大突破,其研发的 24 位高精度 ADC 芯片打破了 TI 的垄断。这一突破对于我国在数据采集、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发展意义深远。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高精度 ADC 芯片能够更精确地采集传感器数据,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助力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

纳芯微在隔离芯片领域成绩斐然,其隔离芯片国内市占率超 60% ,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企业。在车规级市场,纳芯微的产品覆盖了比亚迪、蔚来等众多知名车企,并且与大陆集团合作开发 ASIL-D 级芯片,2024 年汽车电子收入占比达 45% 。这不仅体现了纳芯微在车规级芯片技术上的实力,也表明国产模拟芯片在汽车电子这一重要应用领域正逐步获得市场认可。

除了芯片设计层面的突破,在制造工艺上,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的 28nm BCD 工艺平台实现了与国际水平的性能对标 。这一工艺平台的突破,推动了国产芯片成本下降 20% ,为国产模拟芯片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较低的成本使得国产芯片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价格优势,能够满足更多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例如,在一些对成本较为敏感的消费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国产芯片凭借成本优势能够更好地与国际品牌竞争。

在技术创新的背后,是企业对研发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以纳芯微为例,其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3.52%,剔除股份支付后增长 44.57% 。通过在日本、韩国、德国等地进行定向招聘,纳芯微不断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吸引了众多国际优秀人才,破解了 “模拟芯片是玄学” 所带来的人才困局。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强大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得企业能够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在市场需求层面,汽车电子与 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成为推动国产模拟芯片市场爆发的双引擎,为国产模拟芯片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模拟芯片最大的增长极。一辆智能电动车需要约 650 颗模拟芯片 ,从动力系统的电池管理,到自动驾驶的传感器信号处理,再到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模拟芯片无处不在。预计到 2025 年,全球车规芯片市场规模将突破 2000 亿元 ,巨大的市场规模吸引着众多国产芯片企业布局。

广汽集团的 C01 芯片和 GK01 芯片已实现量产装车,这两款芯片的成功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C01 芯片作为 16 核中央计算处理芯片,能够高效处理车辆多领域的复杂运算;GK01 芯片达到 ASIL-D 安全等级,确保了车辆关键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它们的量产装车带动国产芯片在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域控制器等领域的市占率提升至 20% ,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国产模拟芯片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市场拓展成果,表明国产芯片正逐步打破国际品牌在这些关键领域的垄断,获得更多主机厂的认可。

在消费电子与新能源的交叉领域,南芯科技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其 200W 快充芯片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市占率排名第一 ,满足了消费者对快速充电的迫切需求。同时,南芯科技的无线充电芯片能够适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这一创新应用实现了消费电子技术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的有效融合。2024 年,南芯科技收入增长 120% ,如此高的增长率充分体现了其在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协同发展的潜力,也证明了国产模拟芯片在细分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适配能够取得显著的市场成效。

AIoT 领域同样为国产模拟芯片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随着 5G 基站建设的加速推进,对模拟芯片的需求呈现几何级增长。在 5G 通信中,信号链模拟芯片的转换器产品 ADC 和 DAC 芯片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并为基站能耗监控与调节提供数据;电源管理芯片则需满足 5G 基站更多天线、射频组件和更高频率无线电的要求。

此外,AI 服务器算力领域的发展也为模拟芯片创造了新的机遇。AI 芯片功耗不断攀升,如英伟达 B200 功耗大 1000W ,这催生了对大电流 E-fuse 和 POL 产品的需求。在这些新兴领域,国产模拟芯片企业积极布局,加速国产化进程。例如,圣邦股份在 AI 服务器场景中,其多种车规级芯片有望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普及而迎来放量 ;杰华特的 48V 数据中心 VRM 已通过英伟达 H100/B200 服务器认证,转换效率高达 96%,并进入字节跳动、阿里云供应链 ,在数据中心电源管理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尽管国产模拟芯片在技术和市场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当前国产模拟芯片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中仅占 6%-8% ,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无限机遇。

在市场竞争中,价格战成为国产模拟芯片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国际模拟芯片巨头凭借其庞大的规模和成熟的产业链,能够通过价格战来挤压国产厂商的市场空间。例如,在某些通用模拟芯片市场,国际大厂通过降低价格,使得国产厂商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据市场数据显示,在价格战较为激烈的时期,部分国产模拟芯片的价格甚至出现了 30% - 50% 的降幅 ,这对国产厂商的盈利能力造成了严重影响。

面对国际巨头的价格战,国产厂商积极采取 “车规认证 + 成本优势” 的策略来抢占市场。杰华特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车载电源芯片价格仅为 TI 的 60% ,凭借这一成本优势,成功进入蔚来供应链,实现了对国际品牌的替代。车规认证是进入汽车市场的关键门槛,通过严格的车规认证,国产厂商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得到了保障,为其在汽车电子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国产头部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破局。纳芯微聚焦车规级磁传感器领域,与大陆集团合作开发 ASIL-D 级芯片,在汽车电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2024 年汽车电子收入占比达 45% 。思瑞浦则在运算放大器领域深耕,其运算放大器精度达 0.1μV/℃ ,性能达到全球前五,成功替代 TI 的 OPA 系列产品,与中兴、华为等企业紧密合作,订单占比超 50% 。这些企业通过专注于特定领域,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实现了差异化发展,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除了产品和技术的差异化,构建本地化服务优势也是国产模拟芯片企业的重要竞争力。在汽车电子领域,本地化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车企的需求。例如,国产芯片企业能够更快速地响应车企的技术支持请求,提供更及时的售后服务。在产品定制方面,国产企业可以根据车企的特定需求,快速调整产品设计,实现定制化生产。这种本地化服务优势,是国际巨头难以在短期内复制的,为国产模拟芯片企业在汽车电子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与低空经济领域正逐渐成为国产模拟芯片发展的新蓝海,为其开辟了第二增长曲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据预测,203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 151 亿美元 ,模拟芯片作为人形机器人的关键组成部分,在电源管理、传感器信号处理等环节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电源管理方面,模拟芯片需要确保机器人各部件稳定供电,满足其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能耗需求;在传感器信号处理方面,模拟芯片要对机器人身上众多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精准处理,为机器人的智能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纳芯微、圣邦股份等企业已提前布局相关领域 ,积极研发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的模拟芯片。例如,纳芯微在传感器信号调理和隔离技术上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人形机器人传感器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使其在复杂环境中也能稳定运行;圣邦股份凭借其在高性能模拟芯片设计方面的技术积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高精度、低噪声的信号处理解决方案,助力机器人实现更精准的感知和动作控制。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涵盖无人机、工业巡检等多个领域,对芯片的集成度和低功耗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无人机领域,芯片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集成多种功能,同时要具备低功耗特性,以延长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国产厂商在电机驱动、电源管理等细分领域加速渗透 ,不断推出符合低空经济需求的芯片产品。在电机驱动方面,国产芯片能够实现更高效的电机控制,提升无人机的飞行性能和稳定性;在电源管理方面,国产芯片可以优化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无人机的能耗。在工业巡检场景中,无人机搭载的国产芯片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采集到的图像和数据信息,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为工业生产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在技术标准层面,华为联合高校构建 RISC-V 生态的举措意义重大 。RISC-V 作为开源指令集架构,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华为通过与高校合作,能够整合产学研各方资源,加速 RISC-V 架构在国产模拟芯片中的应用和创新。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国产芯片标准的国际化进程,打破国际巨头在芯片标准领域的垄断,还能吸引更多国际企业和开发者参与到国产芯片生态中来,为国产模拟芯片未来参与全球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构建完善的 RISC-V 生态,国产模拟芯片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实现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转变。

来源:解说百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