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7日,亚太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受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及全球避险情绪升温影响,日韩股市开盘后迅速跳水,日经225指数跌幅一度扩大至8%,韩国KOSPI指数跌近5%,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此次暴跌不仅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更凸显地缘政治博弈对
2025年4月7日,亚太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受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及全球避险情绪升温影响,日韩股市开盘后迅速跳水,日经225指数跌幅一度扩大至8%,韩国KOSPI指数跌近5%,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此次暴跌不仅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更凸显地缘政治博弈对资本市场的深远冲击。
一、市场表现:指数断崖式下跌,熔断机制触发
日本市场:
日经225指数开盘即下跌1.9%,随后跌幅迅速扩大至8%,失守33000点关口,为2024年8月以来首次;
东证指数同步暴跌7.7%,期货市场因触及跌停板暂停交易。
韩国市场:
KOSPI指数开盘跌4.3%,盘中跌幅扩大至5.4%,SK海力士、现代重工等权重股跌幅超6%;
韩国政府紧急暂停程序化交易卖单,财政部长称将出台行业支持措施。
其他市场:
-澳大利亚标普200指数大跌6%,贵金属、原油及加密货币同步重挫,COMEX白银跌超5%,比特币下挫10%。
二、直接诱因: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冲击
4月2日,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引发多国反对。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于4月4日宣布,自4月10日起对美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进一步加剧市场恐慌。
产业链冲击分析:
日本汽车业:丰田、本田等车企股价跌幅超5%,市场担忧美国对汽车及零部件的高关税将削弱出口竞争力;
韩国半导体:三星电子、SK海力士跌超5%,半导体行业高度依赖中美市场,关税或导致全球供应链重构。
三、深层逻辑:经济滞胀风险与政策博弈
美国经济隐忧:
高关税可能推升美国通胀水平,加剧滞胀风险。中信证券指出,若美股持续波动,特朗普政府或被迫调整关税节奏;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淡化市场反应,称股市下跌为“短期现象”,但未能缓解投资者焦虑。
亚洲市场韧性差异:
中国资产表现出相对抗跌性,A股跌幅显著小于日韩及美股。广发证券认为,中国逆周期调节政策及科技自主可控战略为市场提供支撑;
越南胡志明指数单日暴跌6.7%,新兴市场受冲击更为剧烈。
四、应对措施与市场展望
短期政策对冲:
韩国暂停程序化交易卖单,并计划为受冲击行业提供财政支持;
中国商务部强调扩消费政策,中央财政预留储备工具应对不确定性。
中长期趋势:
流动性危机风险:若美元流动性紧张加剧,全球风险资产或进一步承压,美联储可能介入救市;
经济重构期:中信证券预测,关税博弈或持续2-3个月,美国若陷入衰退,中国内需刺激政策有望成为新一轮牛市起点。
五、企业应对:多元化布局与风险规避
华利集团:正与越南等国家沟通关税落地细节,观望政策后续演变;
依依股份:加速开拓欧洲、东南亚市场,降低对美国依赖;
新宝股份:北美销售占比30%-40%,通过FOB模式转移关税成本。
结语:全球化的裂痕与市场的新秩序
日韩股市的暴跌不仅是资本市场的震荡,更是全球化退潮与大国博弈的缩影。当关税成为政治工具,产业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未来,市场的稳定将取决于政策协调能力与经济韧性的平衡。正如广发证券所言:“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唯有夯实内需与科技根基,方能抵御外部冲击,在变局中把握先机。
来源:童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