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物局)指导、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精心策划的“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览已对公众预开展。展览地点位于安徽博物院蜀山馆(新馆)三楼。预开展期间,将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朋友的宝贵意见,对展览进行进一步优化提升,并计划
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物局)指导、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精心策划的“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览已对公众预开展。展览地点位于安徽博物院蜀山馆(新馆)三楼。预开展期间,将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朋友的宝贵意见,对展览进行进一步优化提升,并计划于5月18日正式开放。为助阵本次大展开展,一场阔别九十余载的“鼎”级重逢即将上演——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楚王熊悍鼎首次返乡,与院藏铸客大鼎、楚王匜鼎、鄂君启金节等一批重器共同亮相新展。
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进入了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新阶段,青铜文化高度发达是其社会发展的时代标志。安徽地域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中国青铜时代的文明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览现场
禹会诸侯于涂山后,夏朝建立,开启了中国王朝时代。安徽江淮地区既是夏王朝的兴国之地,也极可能是夏王族的谢幕之区。商朝时期,安徽淮河流域成为商王朝东南锁钥,经济文化影响力延伸到了长江以南。西周时期,安徽地域社会发展加速,淮夷族群崛起,夷夏为控制铜矿资源而开展的博弈,极大地促进了地域文明一体化进程。
春秋时期,安徽地域方国林立,淮夷文化、吴文化、越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在这里激荡碰撞,呈现出多彩瑰丽的文化面貌,至战国时期逐渐融汇于楚文化。战国末期,楚国迁都寿春,辉煌灿烂的楚文化为中华文明的承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现场展出文物
本次展览共展出青铜器、金器、玉器、陶器等文物9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80余件,展览面积1400平方米。展览以“寻踪夏迹”“煌煌商域”“夷立淮土”“诸侯方国”“楚辉照耀”五个单元构建叙事框架,系统呈现安徽地区夏商周时期的文明演进轨迹与辉煌成就,深刻阐释其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关键地位与独特贡献。
版权须知:未经本刊书面许可,任何人或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本刊图文内容。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朋友圈✬
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图片:李鹏飞 张倩莹
编辑:张倩莹
校对:吴巧薇
审核:周卫星 孙 婷
《安徽画报》创刊于1958年,是安徽省唯一一份大型政经文旅类高端期刊,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指导、安徽出版集团主管,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安徽画报》立足主流宣传阵地,以美图美文美术美味传播安徽形象,讲好安徽故事,画说美好安徽。2017年复刊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中国最佳画报”“中国最佳媒体融合奖”“安徽省优秀期刊”“安徽重要外宣窗口阵地”“安徽省版权示范单位”等。
来源:安徽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