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所载内容源自佛经记载及传统典籍文献,目的在于进行人文历史科普,增进文化认知,不宣扬或传播封建迷信思想,恳请读者朋友以理性开放的态度阅读,取其精华,存其理性。
声明:本文所载内容源自佛经记载及传统典籍文献,目的在于进行人文历史科普,增进文化认知,不宣扬或传播封建迷信思想,恳请读者朋友以理性开放的态度阅读,取其精华,存其理性。
世人皆知达摩祖师是少林寺的开山祖师,更知晓他创立了闻名天下的"易筋经"。
可你可曾听说,达摩祖师还留下了两个远胜于"易筋经"的修行方法?
这三个修行方法传承千年,让一代代少林弟子安康长寿,超越寻常世人服用的灵丹妙药。
人们总在打听少林寺弟子的长寿秘诀,以为是得到了什么神奇灵药。
但达摩祖师早就说过,修行之道胜过千年灵药。
到底这三个修行方法有何玄机?为何能让少林弟子世代安康?
话说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大通元年,达摩祖师从天竺东渡来到中土。
他经历了漫长的航行,终于抵达了建康城。
梁武帝听闻天竺高僧到来,立即召见达摩入宫论道。
可在与梁武帝的对话中,达摩祖师发现帝王虽然广建寺庙、供养僧众,却始终不得佛法真谛。
离开建康后,达摩北上来到嵩山脚下的少林寺。
在这里,他面壁九年,开创了中国禅宗。
一日,达摩祖师看到寺中的僧人们个个面色憔悴,精神不振。
原来许多僧人为了追求解脱,采取过于苦行的方式修行,有的甚至绝食好几天。
达摩祖师见状叹息道:"修行贵在调身养心,过度苦行反而有害。"
这天,一位年轻的僧人顶礼达摩祖师,请问:"弟子日夜精进修行,却总觉得身心疲惫,不知该如何是好?"
达摩祖师看着这位僧人,缓缓道来:"你可知道,为何我要在少林寺创立武功?"
年轻僧人摇头表示不解。
达摩祖师接着说:"修行之路漫长,若不懂得调养身心,即便有再大的决心也难以持久。
我观察到,许多僧人整日枯坐,血脉不通,精神困顿。
这与我在天竺所见的修行方式大不相同。"
"在天竺时,很多修行人都懂得通过适度运动来保持身心健康。
我便根据多年修行经验,创立了一套养生功法,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帮助修行。"
说着,达摩祖师站起身来,开始示范这套功法。
只见他的动作舒缓自然,呼吸绵长,宛如行云流水。
年轻僧人看得入神,不由自主地跟着学习起来。
达摩祖师一边示范,一边解释道:"这是第一个修行方法,名为'易筋经'。
通过这套功法,可以疏通经络,强健筋骨,让身体充满活力。"
年轻僧人跟着练习一会儿,便感觉浑身暖洋洋的,十分舒适。
达摩祖师见他领会得不错,又说:"除了锻炼身体,修行更重要的是调节呼吸。"
说完,他教导年轻僧人一套特殊的呼吸方法。
"呼吸是连接身心的桥梁。"
达摩祖师解释道:"平时人们的呼吸都很浅,只用到肺部的一小部分。
通过这种特殊的呼吸方法,可以让气息达到丹田,滋养五脏六腑。
这就是第二个修行方法。"
年轻僧人按照达摩祖师的指导,开始调整呼吸。
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心越来越平静,烦躁的情绪也慢慢消失了。
正当年轻僧人沉浸在这种美妙的感觉中时,达摩祖师又开口了:"身体养护好了,呼吸调节对了,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
年轻僧人双手合十,恭敬地问道:"不知第三个修行方法是什么?"
达摩祖师意味深长地说:"这第三个方法,才是修行的根本。
它不仅能让人保持健康长寿,更能帮助修行者明心见性。
我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就是在实践这个方法......"
达摩祖师继续说道:
"第三个方法就是禅定。
禅定不是简单的打坐,而是通过特殊的方法让心安住。
当一个人能够做到身心合一,气息调匀,心念不动,就能进入真正的禅定状态。"
接着,达摩祖师详细讲解了禅定的方法:"首先要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采用合适的坐姿。
可以盘腿而坐,也可以坐在椅子上,关键是保持脊背挺直。
然后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不要刻意控制,只是自然地观察。
当杂念生起时,不要抗拒,也不要追逐,就像看云彩一样,让它自然飘过。"
"很多人认为禅定是要让心一片空白,这是错误的理解。
真正的禅定是让心保持清醒和觉知,就像明镜一样,能够如实反映眼前的一切,却不被任何事物所染。"
达摩祖师接着解释:"这三个修行方法看似简单,却包含了身、息、心三个层面的修持。
'易筋经'调节身体,特殊的呼吸方法调节气息,禅定则是调节心念。
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很多人求长生之道,四处寻找灵丹妙药。
其实真正的长生不在外求,而在修心。
当一个人能够做到身心和谐,气息通畅,心念清明,自然就能延年益寿,无须仰仗外物。"
年轻僧人听完达摩祖师的教导,恍然大悟。
从那以后,他开始按照达摩祖师传授的方法修行。
渐渐地,不仅身体变得健康,心也越来越平静,在修行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只要掌握了这三个修行方法就能胜千年灵药,少林弟子世代相传都得享安康。
这三个修行方法后来在少林寺代代相传,成为了珍贵的修行法门。
历代少林僧人都通过这些方法保持身心健康,在修行路上稳步前进。
到了现代,这些方法不仅在少林寺内传承,也开始惠及普通大众,帮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身心的平衡。
达摩祖师的这番教导,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真理:真正的健康长寿不在于外求,而在于修心。
只有做到身心和谐,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康。
这种智慧,穿越千年时空,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来源:心如止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