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图1图2所示,两畦子春播茼蒿,相隔不到30米,同一天播种,同一包种子,43天,我的这一畦子已经开始采收了,园友的那畦子还在苗期,这差别究竟有啥奥秘?
同时种茼蒿,一畦已开吃,一畦在苗期,奥秘只一件,连带有3条——种地之苦之乐,不是你想象的那样(336)
图1,我的茼蒿
图2,园友的茼蒿
如图1图2所示,两畦子春播茼蒿,相隔不到30米,同一天播种,同一包种子,43天,我的这一畦子已经开始采收了,园友的那畦子还在苗期,这差别究竟有啥奥秘?
5月4日青年节这天,念着一位青年菜友喜欢吃茼蒿,我掐了一包茼蒿尖相送。昨天,我第二次采收一包,拿回家不须择理,只是清洗干净了,中午就生吃了一小盘。
图3,掐尖茼蒿干干净净不须择理
图4,生吃茼蒿
我园很多青菜都是可以生吃的。纯有机种植,生吃尝鲜,味美放心,这心理作用与蔬菜本身的营养价值叠加,对人体的营卫作用自当会无形强化。
且说这两畦子茼蒿在管护上的差异。
园友见我开始采收茼蒿,惊异之余,立马明白过来,说,看来你这芽苗肥还真管用。
九年园友了,种植蔬菜,在管护上大差不差,也时常互助交流,可这3年,我的菜长势明显见好。比如这两畦子茼蒿对比,看图片就能看得出,我的这畦子胖乎乎绿油油煞是可爱,园友的那畦子却还茎细叶瘦在苗期,这差异,主要是在用不用芽苗叶面肥上。
我的这畦子,刚齐苗,就喷洒过芽苗肥——苗期一共喷洒过4次芽苗肥呢。园友的那畦子,却只是同样的浇水,他一直不信芽苗叶面肥会有大作用。
我的芽苗叶面肥,是依据我对菜性的了解,在沤酿原材料上加加减减的。比如这茼蒿自身的营养成分,富含胡萝卜素与视黄醇和钾、钙、镁、铁,锌、硒;茼蒿独有的香气,源自其自身所含一种挥发油和萜烯类化合物……那我在沤酿芽苗肥备料时,就会有意添加一些黄色水果皮和带异香的果壳果皮,新鲜黄豆、蛋壳、奶底子也都较全乎……
图5,从水果店淘来的果皮和烂水果
图6,自家餐余虾壳和蛋壳
图7,甘橘胡萝卜菠萝皮,与茼蒿菜性甚为相合
图8,切除烂斑的红柚与黄豆
图9,准备粉碎
图10,粉碎后准备装桶沤酿
这些新鲜原材物料沤制肥液,用发馒头的酵母粉当酵引子,肥液透发后,没有异臭味,倒是有酸酸甜甜的好闻酒香味。等到渣汁分离,倒入带盖水桶沉淀后,取汁液按1:9配比兑入清水,给刚齐苗的茼蒿芽苗喷哂。后来,每隔5天喷洒一次,又渐次加量到2:8、3:7配比兑水,20余天里4次喷洒芽苗叶面肥,都是第二三天就会看到菜苗有起色。第四次以后,就转入正常浇水管护了。
图11,吃多少掐多少
图12,留茬留到茎基部一两道叶,就会一枝变两枝或4枝,再过20天又可掐一茬。
昨天,我采摘茼蒿,专掐尖,两家园友都在看。掐嫩尖吃,留住茎基部一道或两道互生叶,两天后再淋施些早已备好了的大桶沤肥——取半液体肥,兑入一半清水,淋施畦面,隔天喷淋小水,又3天后浇灌大水,小水大水轮给,20天后,就又可掐第二茬茼蒿吃了。摆弄好了,丰收采摘3茬,没有问题!
到炎夏,本喜凉冷的茼蒿不爱生长了,吃起来味道也不那么鲜美了,就留一部分开花看。
图13.茼蒿开花也很美
茼蒿有异香,不招虫,留住茼蒿可为周边蔬菜避虫。
开花结实后,采收种籽,留作秋天和来年春播种。
总结上述,我的茼蒿长得快长得好,芽苗叶面肥是外因,主因还是人菜同心,人知菜,懂菜性。
链接话题有3条:一是茼蒿掐尖吃,吃多少掐多少,留住茎基一两道叶好再生;二是让茼蒿开花结实,赏花留种;三是留住茼蒿当田园卫士小助手,防虫避虫。
您种茼蒿有啥妙招?或者您还有啥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声明个事】 近来发现有朋友不止一次搬运抄袭我的文章,还大言不惭自称是TA“独创”。 我一贯主张,有限度引用可以,写成文章还是不要大段大段一二三四的照抄照搬,更不要把任何他人的经验之类说成是自己的“独创”,还自诩为“独门秘籍”,比如芹菜种植芽苗菜和轮茬割10法,比如土豆掐花整枝好不好种种……这类问题,有个对读友负责的责任感在里边。若是读友与你交流甚至请教,问你仨俩问题,回答得上来吗?更有图片为证,借用了我的文字还借图片,那是您在您地里拍照的?那是您到我地里偷拍的?会点搬运抄袭机巧好吧?我是只在外平台看到过类似事件,有的甚至改个名就用,怎么在头条平台也这样明目张胆干?声明一下,欢迎引用我的做法我的观点,不注明出处也可以,但别说成你“独创”和“独门”,好吧?我们都退一步,你收手,我也会就此放过。我是老新闻人,可以说是资深编辑,此类事包括如何处理,都深懂,我是并不注重侵权不侵权的,只怕您有“独创”却没法与读友交流,乃至会误导信得过我的读友菜友。真的只是很担心,也替您担心,但并不想让您难堪。您明白吗?收手吧,别再有第三次。(待续)
来源:可靠河流AT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