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晴用一生的时间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的蓬勃发展:少年时代,她便展现出对文学的热爱,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成为她日后写作的最初滋养;大学毕业后,她进入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曾任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编辑出版《女生贾梅全传》《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全集》《
纪念
周晴(1968年3月—2025年5月2日)
5月2日,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周晴的家人在朋友圈发布消息公告,“我们最亲爱的周晴,在与病魔抗争4年10个月又2天之后,在中山医院离我们而去。”
消息传出后,文学界、出版界同行及好友以不同形式悼念周晴,今天(5月8日)上午举行的告别仪式上,各界人士在现场送别。
周晴用一生的时间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的蓬勃发展:少年时代,她便展现出对文学的热爱,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成为她日后写作的最初滋养;大学毕业后,她进入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曾任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编辑出版《女生贾梅全传》《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全集》《非常小子马鸣加》等图书,推动《十万个为什么》迭代革新,发起"未来作家计划"等活动,赢得广泛赞誉,编创图书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中国好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桂冠童书奖等;她笔耕不辍,创作了《你长大的背影》《小女孩的大理想》《蓝色心事》《紫露香凝》《像雪莲一样绽放》《十二岁的天空》、“了不起的许多多”系列等几十种图书,深受小读者的喜爱。
在少儿出版领域深耕多年,周晴的办公桌上,始终摆放着未完成的《儿童文学审美教育白皮书》大纲,这是她近年来一直致力的项目,也与她的文学观密切相关,她认为,“对儿童文学来说,有爱、有激情、有温暖向上的价值取向非常重要。‘感受真生命和真性情’是儿童文学的魅力所在。”
“良善之心”,周晴曾用这四个字表达对童书写作者心地善良和底线坚守发自内心的呼唤。
“在消费主义、功利主义和精致的利己主义的环境下,我真的盼望儿童文学的走向,可以有这样的坚守和善意。如果可以由每个写作者去努力达成,让良善之心镶嵌在作品中,孩子们读到了、留下了,是可以在他长大后去抵充那些平庸、浅薄和急功近利的。
我开始相信,要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的话,善良是最强大的力量。
对于孩子来说,通过文学的力量,特别是儿童文学,做一个内心善良的人,是不是尤其重要呢?一个内心盛满向善向美的孩子,将来会是个有坚守的、积极乐观的成人。
真心希望在儿童文学世界里,我们可以一次次遇见良善之心的有故事、有情感的表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2年版
今天,我们重温这段肺腑之言,拾捡二十余年间《文学报》上与周晴相关的点滴文字,表达对这位真诚、热情的作家、出版人深切的怀念。
周晴和我
文|郑春华
2025年5月2日写于伦敦
往年我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都会收到来自周晴的祝福,因为我和周晴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都是同一天。今年开始收不到了,以后永远收不到了!我很难过,感觉自己曾经的一部分被周晴永远地带走了!
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
我和周晴在少儿社文艺室共事多年,办公桌面对面,我俩除了聊工作外,还聊很多其他事情,尤其是孩子。我和周晴同样的都有一个儿子,都曾经在上海市总工会幼儿园全托,后来我儿子长大了,我还整理出满满一大袋变形金刚等模型送给她尚小的儿子玩。慢慢地聊着聊着 ,我们从儿子聊到了作品 ,她向我提出出版我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文字版,因为当时主要的传播渠道是动画片。其实在这之前我写该作的剧本已经写到反胃,只想早早告别 ,根本不想再见,但在周晴的一再坚持下我同意了,于是上少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文字版成为最早的版本,后来在她的提议下,我又写了《非常小子马鸣加》和《奇妙学校》。我记得《非常小子马鸣加》一开始订下是写10本,可后来写完7本,我不想写了,就开始向她“哀求”,周晴总是笑眯眯地鼓励我,等待我,却从不点头,直到我最终全部完成。就这样我和周晴成了既是同事关系,又是编辑和作者的关系。我们依然很和谐,即使后来她逐渐成为我的上司,但我看周晴始终是一位能干又机灵的同事,直至今日我都不了解她那会儿是主任还是副主任,还是其他什么职位。因为周晴给我的感觉一直是谦和,愿意付出,特别是很懂得如何跟作者相处,如何激发作者的创作欲望,如何引领作者去跨越一道道障碍攀登属于自己的高峰......在这方面周晴是有大智慧的 ,而在它的背后更是周晴对儿童文学的深情眷恋!
周晴病重期间我没有去医院看望她,因为我没有勇气,因为她比我年轻很多,因为我更不愿将她留在我记忆中的鲜活的形象从此覆盖掉。
而现在,我远在异乡他国,无法送周晴最后一程,这将是我一辈子的遗憾。
周晴,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日子都与你相关,那么在我的有生之年又怎么可能忘记你呢?请你也记得我!
探向远处的写作
——读周晴小说《像雪莲一样绽放》
文|殷健灵
刊于2019年9月26日《文学报》
近年来,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题材各异的儿童文学原创作品,这和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的日益回归理性有关,和纯正儿童文学评判价值尺度的厘清有关,也与读者审美趣味的提高有关。与之相对应的,让人感到新鲜和欣喜的创作纷至沓来——周晴的新作《像雪莲一样绽放》便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部探向远处的作品。这里的“远处”,不仅是指作者将笔触从大都市上海伸向遥远的西藏,更是指作者立意的深远和高远。作者试图藉由故事探讨的一些人生命题:什么是小我,什么是大我,什么是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这些与情怀、理想相关的命题无疑都是一些超脱于凡俗生活之上的“大词”,是属于“自我实现”高级层面的精神追求。这样的立意,在曾经以轻薄搞笑、讨巧读者的校园文学大行其道的创作环境里,显然是新鲜而卓异的,也是充满勇气的。因为作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将置于云端的触不可及的理想与情怀,回归本真而自然的面目,不仅要将它们降于尘世,还要让这些表面虚幻的东西可触可感,更要让它们深入人心——而要将这些东西置于一部儿童文学作品里,去面对人生经验和思考能力有限的小读者,更是一次对作者叙述技巧和谋篇智慧的考验。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版
小说里爷爷的原型,就是周晴的亲外公。多年前,便听周晴说起年迈外公特立独行的“壮举”:他爱爬山,总是独自出行,她是在媒体的报道上,才意外得知外公居然瞒着家人冒着生命危险,步行进入不通公路的西藏墨脱,并在那里捐建了希望小学。外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给了周晴深深的震撼,在陪伴自己孩子成长的岁月里,在和外公长聊以后,对外公的行为,她从费解到理解,以致有了提笔创作的冲动。
故事的种子就这样埋藏在泥土中。也许要感谢周晴近年的忙碌,正因忙碌,让她暂时搁笔,然而,那颗故事的种子并没有沉睡。我始终相信,一个好故事,就像一只蝉历经年久方能羽化而去留下的蝉蜕,也像一坛散发陈香的老酒,它往往不是速成的,而是靠着岁月的发酵、作者人生阅历的积累,方能日臻佳境。而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故事,便是这样一个依托时间慢慢生长的模样。
作者找到了紧贴现实日常生活,符合当下少年读者审美趣味的角度,塑造了生动可感的夏贝、阿炼、魏凯等当代少男少女形象,而故事中的核心人物外公,并不是“英雄”,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角色,他默默做着高尚的“义举”,但在不解真相的家人眼里,外公却是自说自话、让人担忧的老头儿;至于援藏教师彭老师,也在“大我”和“小我”的取舍间做着挣扎……故事试图探讨的的确是置于云端的人生命题,但是它不空泛,也不唱高调,更不说教,作者借小说人物的精神成长,不动声色地融入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当然,关于先前说到的人生命题,小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活出雪莲一样的境界和风骨,走出狭隘的“小我”,去追求高远蓝天下的“大我”;让别人生活得更好,是不是一种更加理想的人生实现?关于这样的问题,年少的读者恐怕要用一生的成长去思考和追索。而倘若他们在少年时便能读到这样一部可以引领精神的儿童文学作品,由此催生他们思考人生的萌芽,无疑是一种难得的幸运。
童书最重要的是知识体系和情感素养
关于童书出版
文|周晴
刊于2014年11月20日《文学报》
说起做童书出版,我在出版社做了十多年编辑,看到不少同行被市场带着走的情形,我时常告诉自己和年轻的编辑们,做童书面向少儿读者,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和人文关怀来对待。我认为童书最重要的是知识体系和情感素养两部分,特别是后者对现在做童书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常听到不少同龄人说自己小时候看了哪些书对自己影响很大,我们少儿社当年做的一些经典童书也在其中像“十万个为什么”、秦文君“贾里贾梅”等等,这对我们是鼓励也是一种提醒。所以,面对市场热潮时,我会冷静想一想,我们的理念和初衷。市场利润当然很重要,但对于童书来说不是第一位的。
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版
今年年初在欧洲一个童书展上,我们的一个原创系列作品被法国出版方看中进行了版权输出,但他们在细致审核故事之后,对其中一个情节提出了异议,大致是说一个动物拿玩具以开玩笑方式去欺负朋友然后把损坏的玩具卖给别人。对方提出学龄前儿童是不理解这类情节的,所以需要修改。要是放在国内,我们大多是不会对这样的情节留意的,也习以为常了,但法国方面对童书的认真和讲究,对我是很大的触动。我便对同事们说,童言无忌,童书有忌,我们今后做童书要有更高的眼光和专业水准。现在市面上有一些只是好看但缺乏人文素养的童书,或者说通俗的迎合的,我认为很大一部分是编辑的问题,童书编辑的素养和眼光,决定了他会如何做一本童书,如何去和作者沟通交流,我们现在就很注意这方面问题,对年轻编辑以及新发现的作者,前期会做更多的培养。我想通过这样一些方式,能够持续为少儿读者带来希望美好的、趣味和精神引导兼具的好作品。
本色的写作,优雅的突破
周晴儿童文学创作简评
文 | 朱效文
刊于2011年10月13日《文学报》
在上海儿童文学界,周晴是一位低调、内敛、重视修炼内功的作家。她的写作最初从散文和短篇小说起步,并且曾在畅销的青春网络小说中崭露头角。她的长篇小说《QQ宝贝》系列,曾赢得了足以令她感到骄傲的荣誉与收获。但周晴并不因此而满足,或者在这条熟悉的路上长久地走下去,而是选择悄然地转身,甘愿寂寞,潜心地致力于探求儿童文学的美学本质与艺术个性。我深信她追求的不光是畅销,和心灵的阳光。她的三卷本自选集《紫露香凝》《千纸鹤》和《穿心而过》正是她这一时期创作成果的集中体现。
文汇出版社2011年版
长篇小说《十二岁的天空》(见《紫露香凝》),是周晴小说创作中具有突破性的作品。作家精心地描绘了以上海弄堂为背景,展现弄堂孩子独特生活、独特视野和独特民俗风情的小说长卷。她尝试的是乡土文学的城市化写作。体现乡土的、民俗的、城市的文化背景,将儿童的成长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展示属于孩子们的城市文化,展现孩子与城市的共同成长,这在儿童文学中具有独创的意义。它无疑是超越“QQ系列”的,也体现了一个作家对自我的超越。
她将小说放置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展开,大胆地记录了一群特殊年代的孩子,记录了他们特殊的经历与习俗,他们特殊的成长,这对任何一个年代的孩子都有着不俗的意义。一个具体的时代,对于历史的长河而言,就像人体的某一部分对于人体而言,它的意义是永恒的。这样的乡土文学,因其特殊的印迹和永恒的意义,不光儿童能读,成人也会喜欢,它发掘着一代又一代上海小囡心灵的故园。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版
周晴是带着童年生活的充沛记忆走进儿童文学的,但她丝毫不曾减弱对于当下儿童成长的关注。她的长篇小说“许多多”系列,极富儿童情趣和儿童生活气息。读着它们,会令人联想起诺索夫(俄)的经典的儿童小说。学习诺索夫,是许多中国作家的心愿与实践。但周晴是富有创意的。尤为可贵的是,她一反同类小说写顽皮孩子的习惯,塑造了一个并不顽皮,而且学习成绩优秀的当下好孩子形象,并且依然写得个性鲜明,趣味盎然,引人入胜。
读周晴的“许多多”系列,使我确信并不只有写顽皮孩子才能写出情趣,写好孩子同样能写得有趣感人。周晴的办法是抓住孩子与众不同的个性来写,从个性中体现情趣,而不是立足于让孩子出丑。比如开学前,小学生许多多准备了许许多多小橡皮。奇怪,这是为什么呀?原来,他是为了在女生问他借橡皮用时,可以表现出男子汉的气概,大方地对女生说:“送给你,不要还了。”又如学校开放日,学生可以给老师提意见,但却没有同学敢提,只有许多多写了条子;不过写完后他却有点后悔,有点害怕了;但结果峰回路转,老师事后竟表扬了他。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年版
如何写好不顽皮的男孩子(小学生),在我的印象中似乎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周晴的尝试具有开拓的意义。她的小说《插嘴大王许多多》,在我读过的中国同类小说中称得上是出色的一种。她讲述的故事,总是传递着一种蕴于平常之中的不平常的创意与才气。
周晴的儿童文学创作,是一种最纯朴、最简明、最本色的儿童文学创作。她以一种质朴、白描、轻灵的文笔,展示着中国化的简约和对于儿童的深刻理解。特别是她将儿童小说、散文中的儿童情趣自然地融入到语言、个性和情感当中,不刻意搞笑却又趣味盎然;为儿童文学的趣味表达,推开了一扇雅致的窗口。
心情的春天
关于孩子
文|周晴
刊于2003年5月22日《文学报》
周晴春日留影
接连一个星期的阴雨绵绵,这段时间,心情一直灿烂不起来。我觉得其间也有一些是临近生日的那份不自在,想来岁月一天天老去,我们却都无法获得更多。
所以整个星期中,儿子周末回来就成了一件我始终期盼的事情,似乎只有陪伴他的日子会给我一点亮光,无奈一直要等到星期五。
星期五,照旧是个雨日,那天早上一起来,朝窗外张望的时候,我却看到了一派翡翠般的绿色,春天是跟着那些小雨悄悄来了呀,心情也就舒畅了些,换了套漂亮的衣装,等待着下午的临近,想象着握着他的小手一起回家的情景,心情里就先有了一分安宁和快乐。心里还念着,季节变换的日子快过去了,不知道折磨他的季节性湿疹是不是好转了?他在幼儿园有没有游泳呢?一个星期过得开不开心?
果然,看到他的那一刹那,心情完全松弛开来。一路上,迫不及待地问他幼儿园里的点点滴滴。这个星期,按多多自己的说法,他基本是个好人了,因为身上的皮肤基本不再有破损,湿疹似乎好了大半,上个星期送去时特意对老师说,因为这恼人的湿疹,他有一个多月没游泳了,所以如果无大碍就让他游泳吧!想来如他这样的孩子应该是有一种从众心理,这一段时间,老是看别人在泳池里欢闹,他一定会为自己难过的。
到家后和他一起席地而坐,看他拿出心爱的汽车,忽然想起问他:“那你这个星期一定游过泳了吧?”没想到,他摇摇头,指着耳朵后面还没有完全愈合的一点点伤口对我说:“老师说没关系,可以游泳的,但我决定不游泳,等完全好透了,下个星期就可以游了。”
看他平静地说这些的时候,我几乎有点惊讶,不知道看着同学游泳的时候,他是如何克制自己的这份欲望的?在如今几乎人人都有点急功近利的时候,我却从一个六岁的孩子身上,看到了一种从容与平静。
我忽然觉得多多有点了不起,这甚至不太像一个儿童的举动!很想探究究竟是因为什么,于是忍不住又问他:“老师都同意了,那一定是你不喜欢游泳了?”
“谁说的?我太喜欢游泳了!”他急于表白,甚至有点口吃,然后才继续用平静的口吻说,“可毛病好了,以后可以游泳的时候有的是,不是吗?”说完也不看我,就又一个人进入了游戏状态,用几张纸画出了一条条铁轨,开始了汽车和火车比赛的游戏,他忘我地做起司机,口中还念念有词,把火车一下就开到了北京。
我坐在旁边看着他,很意外他的回答。似乎是在不经意中,他说出的简直就是一条真理。未来很长,我们是应该有点耐心的。
我没再说什么,决定认真做一回他的乘客,两个人一起,把家里所有的“汽车”都搬了出来,接成长长的“火车”,玩得忘了吃晚饭……
屋外的雨还在下,而就在和儿子玩耍的时间里,我的心情回复了以往的快乐和宁静,我知道,岁月给人的,有时候不单单是无奈和慢慢老去,其中还是会渗透着许多快乐的。很多事情也许并没有改变,但如果心情释然,一切都会不一样。岁月的好坏,有时也许就取决于心情的好坏,与金钱和其他都没什么大关系。
新媒体编辑:李凌俊、郑周明
图片来源:资料图
这些平台都可以找到我们,
可不要失联哦
@文艺速效丸
@文艺速效丸
小宇宙播客
来源:文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