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湛江迈合村的水泥地上,挖土机突突响着开始打转。5月4日,全红婵老家那栋传了月余的“别墅”,终于露出了地基的轮廓。围观的乡亲们凑在警戒线外,盯着工地上挂着的“项目部办公室”牌子直嘀咕:“自建房咋还整出个项目部了?
湛江迈合村的水泥地上,挖土机突突响着开始打转。
5月4日,全红婵老家那栋传了月余的“别墅”,终于露出了地基的轮廓。
围观的乡亲们凑在警戒线外,盯着工地上挂着的“项目部办公室”牌子直嘀咕:“自建房咋还整出个项目部了?
”
,这个曾挤在大伯老宅里的七口之家,如今真要在村里盖起新房了。
全红婵父母蹲在刚打好的地基旁,粗糙的手掌抚过直径近一米的地桩,眼里泛着光。
“沙土软,得打6米深的桩子,不然房子站不稳。
”施工方老总孙总举着手机直播,身后的搅拌机轰隆隆吞着水泥。
可网上早炸开了锅,有人盯着设计图里的两层半小楼直摇头:“奥运冠军的房子就这模样?还没我家新房气派。
”
也有人注意到角落里的绿化带和顶层露台,突然反应过来:“这哪是铺张,分明是把实用刻进了图纸里。”
全红婵的哥哥全进华在直播里搓着手笑,说盖房的钱全是自己直播带货攒的积蓄。
“妹妹在跳台上拼了这么多年,就想让她回家时,有间属于自己的屋子。
”他身后的老墙剥落着墙皮,那是他们一家住了多年的地方。
谁还记得,全红婵刚被选去跳水时,家里人曾因拿不出集训费直叹气。
如今宅基地是村里按规奖励的,200平米的地儿,带着个方方正正的院子,在农村算不上大。
可施工方用EPC模式全包了工程,这让不少人犯了嘀咕:“自建房搞这么正规,是不是占了冠军的光?”
当地乡亲站出来说话了:“沙土区建房本就规矩多,再说正规流程走下来,咋就成特权了?
”
全妈妈曾在采访里抹泪,说全家最盼的就是有栋不漏水的房子,如今愿望成真,却还要被人盯着挑毛病。
“房子是住的,不是给人看的。”有网友翻出全红婵在奥运村吃泡面的照片,“人家拿金牌时没喊苦,盖个房咋就被议论成这样?
”
工地上的钢筋一根接一根立起来,阳光照在涂着白漆的施工板上,晃得人睁不开眼。
没人否认这房子比普通农房讲究,可谁又能忽视背后的辛酸——一家七口挤老宅的日子,早已成了全红婵心里的结。
哥哥全进华说得实在:“妹妹为国争光,当哥的就想把后勤做好,让她没后顾之忧。”
这话让不少人红了眼眶,却也有人揪住“项目部”“深地基”不放,非说这是过度炒作。
矛盾就这么摆着:一边是家人盼着改善生活的朴素心愿,一边是公众对冠军家庭的高期待。
可在迈合村的老辈人看来,这事儿没那么复杂:“孩子有出息了,家里盖房像样些,不偷不抢的,犯得着这么盯着吗?”
他们记得全红婵小时候在田埂上跑的样子,也知道这家人拿了冠军后,依旧把送来的水果分给邻居。
施工还在继续,孙总说预计一年就能完工,到时候全红婵回家,就能从阁楼的露台望见村口的荷塘。
争议声还没停,可地基里的钢筋已经和水泥紧紧咬在一起,像极了这家人默默扛着压力的劲头。
我个人觉得,与其盯着房子的规格,不如看看这家人的本分——哥哥用自己赚的钱建房,父母守着农田不愿收嗟来之食,这才是最该被看见的闪光点。
农村自建房讲究“根基稳当”,这栋小楼的地基打得深,何尝不是这家人做人的根基打得牢?
至于那些争论,或许等全红婵一家真的搬进新房,在露台上晒着谷子、唠着家常时,自然会有答案。
有些事儿,过日子的人心里清楚,外人又何必非得争个是非对错呢?
来源:木易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