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癌症有一个最难跨过的坎,近50%的人在此功亏一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8 02:53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一说到癌症,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都差不多:忌口、化疗、放疗、动手术、吃保健品……可真要说到“癌症到底难在哪儿”,很多人还真没整明白。

有些人一查出癌症,吓得跟中了邪似的,从此只吃素,天天喝苦瓜汁,连鸡蛋都不敢碰,仿佛蛋白质是癌细胞的营养液。

另一边,有些人则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照抽烟、照喝酒,嘴上说“心态最重要”,其实是“心理防御机制”在作怪,压根没接受现实。

说到底,癌症最难的那一关,不在医院,不在手术台,也不在药瓶子里,而是在“心理这一关”,是叫做“接受现实、长期对抗、持续配合”的那道坎。

这道坎,近一半的人,真跨不过去。

心理这一关,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难在啥呢?难在你得真正意识到,癌症是个“慢性病”。不是“绝症”,但也不是“感冒”。

它不是打一针就好,也不是咬咬牙就能扛过去的事。

就像是养一只凶猛但服从的狗。

你必须一直牵着它,不能松手。你一松,它就咬你。

但你要是认真训练,它也能乖乖地不咬人,甚至和你和平共处很多年。

问题是,大部分人,一开始情绪就崩了。

一听“癌症”两个字,脑子先炸了。紧接着是拒绝、愤怒、自责、抑郁,然后就进入“放弃治疗”模式。

有人连医生的话都听不进去,自己在网上乱搜,什么偏方都敢试,连“喝尿能治癌”这种年代久远的谣言都有人信。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否认机制”,就是人遇到重大打击时,会下意识否认它的存在。癌症患者里,这种情况特别常见。

而这,恰恰是最容易功亏一篑的地方。

在医学上,癌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管理”的过程。不是打一场仗,而是打游击战——打一阵,喘口气,再打。

可一旦病人心理上不接受“长期对抗”的现实,就很难配合医生走完完整的治疗流程。

有研究显示,大约有40%~50%的癌症患者在确诊后的一两年内,因为心理崩溃、放弃治疗、拒绝复查,而导致病情恶化。

这不是技术不行,而是“人自己把自己放弃了”。

很多人误以为,癌症治疗靠技术、靠药物,其实从生物学角度讲,癌症的生长受免疫系统的控制。而免疫系统,跟情绪密切相关。

长期焦虑、抑郁、失眠,会严重抑制免疫功能。

生物学上有个词叫“细胞因子风暴”,就是情绪激动时,身体里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反而助长癌细胞的活跃度。

换句话说,情绪越崩,癌细胞越高兴。

再说回心理这一关。

人一旦不接受现实,就容易走极端。不是疯狂地尝试偏方,就是彻底摆烂,说什么“活一天算一天”。

这两种态度,其实一个危险,一个致命。

真正的“癌症斗士”,不是天天喊口号那种人,而是能做到稳、静、耐、配合的人。

这不是喊口号,是有科学根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应对癌症的人群,治疗依从性高,复查率高,生活质量也高。

甚至,某些癌种的5年生存率,可以因为“情绪管理得当”提高10%~20%

说得直白一点,心理状态,就是药效的一部分。

不是玄学,是科学。

再说个反常识的点。很多人以为,治癌是医生的事,其实最关键的是患者自己。

医生负责任,能把方案制定好,但执行方案、监测身体、按时复查、合理饮食,这些,全靠患者自己。

癌症不是“打完一针就万事大吉”。它像种菜,不能只播种就完事,还得天天浇水、施肥、除虫。

这些“日常操作”,就是患者自己要做的。

可惜,很多人做不到。尤其在治疗中期,病情开始稳定了,一些人就开始松懈。

化疗没做完,放疗跳过几次,药吃一半停了,复查一拖再拖,最后病情反弹,功亏一篑。

这个“中断治疗”的阶段,就是癌症治疗里最难的一坎。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中国癌症患者的中断治疗率高达30%~40%。

其中一半以上,是出于“心理疲惫”和“情绪放弃”。

说白了,癌症这事儿,拼到最后,拼的不是钱,不是设备,而是“谁能坚持到底”。

从化学角度看,化疗药物有累积毒性,必须按周期打;免疫治疗也有“窗口期”,错过了,就可能失效。

可很多人撑不过这段“熬药”的过程,自己停了。

这就像做饭做到一半,突然不加盐不加火,最后锅里剩一堆夹生饭,既吃不了,也救不回来。

真正的危险,从来不在第一针化疗,而在“第三个疗程之后的放弃”。

也别怪谁,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刚开始还有冲劲,后来就疲了。

这种“心理疲劳”,在心理学上叫“慢性应激反应”,是长期焦虑造成大脑多巴胺系统失调的结果。

多巴胺是调节动机的神经递质,它一崩,人就啥都不想干。吃饭没胃口,说话没力气,看病也懒得去了。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家人、医生、社工的持续支持,人就容易彻底放弃。

说到这儿,得强调一下,癌症不是个人的事,是全家的事。

家庭支持,是癌症康复的重大变量。

研究显示,家庭支持系统完善的癌症患者,其治疗依从性可提高近30%。

这不是说家人多陪着哭,而是要帮病人“管理生活”:按时吃药、定期复查、合理饮食、规律作息。

就像打仗,你是士兵,家人就是后勤。

后勤跟不上,前线再勇猛也打不赢。

再来看一个常被忽略的点:信息焦虑。很多人一得病,就疯狂上网查资料,结果越查越乱,越看越怕。

网上的信息是“碎片化”的,缺乏系统性,很多时候还互相矛盾。

这就容易让病人产生“认知过载”,陷入信息焦虑,不知道听谁的。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找靠谱的医生问清楚,形成信任关系,然后坚定执行方案,不被外界干扰。

这也是癌症治疗中另一个难点:“信任系统”的建立

很多人看病过于“功利”,今天听这个专家,明天换另一个,结果谁的话都没听进去,自己还搞得紧张兮兮。

癌症治疗,不是选最贵的方案,而是选“最适合自己的方案”,然后踏踏实实走到底。

参考文献:
[1]魏丽华,赵建军.癌症患者心理干预对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9):120-122.
[2]刘晓芳.癌症患者免疫功能与情绪状态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30(6):1110-1114.
[3]孙海波,王丽.癌症患者中断治疗的心理因素及干预对策[J].中国肿瘤临床,2023,50(3):235-239.

来源:蔡伦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