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升肉降”的四层功夫——太极拳高深莫测,螺旋劲仅仅入门窥豹

摘要:我在近两天掌握了螺旋劲,与人推手,已经是降维打击,原来的那些盘架子无论如何松沉都无奈我何。我不与争,驾驭之术令人惊奇。我的螺旋,就是大药起精气进入体腔,脊椎进一步拉直:这个拉直从脖子以下拉直,牵动尾闾,反倒是拉直脖子窝,迫使大椎的鼓起来的弧度拉直,这显而易见是

一、缘由: 2024年12月8日记。

我在近两天掌握了螺旋劲,与人推手,已经是降维打击,原来的那些盘架子无论如何松沉都无奈我何。我不与争,驾驭之术令人惊奇。我的螺旋,就是大药起精气进入体腔,脊椎进一步拉直:这个拉直从脖子以下拉直,牵动尾闾,反倒是拉直脖子窝,迫使大椎的鼓起来的弧度拉直,这显而易见是一个整个脖子区域的“松炸”,这就是我主张提拉大椎为起步的练习太极拳的主张,我们的四肢和躯干都不可能通过强化产生内劲,内劲不是器械训练可以获得的。

骨骼体系是我们中老年练习太极拳的最好的选择,抻筋拔骨,筋骨一体来练,单纯的拉筋松腰之类体操辅助其对内劲而言,无疑是风马牛耳。提拉大椎穴首先可以固精,大椎是阳气汇聚之地,也是练习太极拳立身中正的关键点。上直才能下稳,一条脊椎树立在骨盆,就是车之大轴,屋之大梁,船之桅杆,他会自动调整下肢与四肢保持平衡,也有利于驱动系统的工作。

脊椎竖起就会带动背部肌肉支撑,腰背顶上来就好比房屋的四柱,有了四柱,脖子才肯向上提拔,拉直脖子,命门才会一起提拉,这样,臀部就坐下来,腰就松下来,尾闾才会松松的炸开,因为精气的缘故,脖子和尾闾都炸开一般,处在松而且交集四肢骨骼的悬挂状态,随时准备发劲。这既是精气神蓄积过程中,我的螺旋技术自动形成了。

那么,这几天我又经历了怎样的变故呢——我用变故表达练拳人生的交集,这是传统文化的指导价值所在。我这个样子打拳,就会招来一些人的斗拳,而且会引发很多观念的冲突,因此,我就在家中自己练。这几天,我的睡眠出奇的好,因此,我在昨天7日晚上,考虑我只否开直播,我自从蜗居在家练拳,就在考虑和试播直播,这种压力下,我必须要解决进一步的问题。于是我在演练中发现了“螺旋劲”的悬挂系统。

全凭四肢躯干螺旋是分散的,也不能演练出乾三连,坤六断的交互转换,螺旋劲应该统一了乾坤阴阳之道,但是,任何力量都要归于合力为零的虚无。炼精化气催发筋骨。炼气化神就要放松筋骨,只有炼神还虚,在虚无处,也就是所有力量的交汇处,合力为零,这个地方就是会阴大腿根——思考着、练习着,将关键词输入,一边查看资料,一边继续打拳。考量上网直播,也只有这个最好的选择。

二、不要过分关注社会的认知,管好自己做好自己就是意义所在。

目前,太极拳练家子开始进入内家功夫的领域,因此,社会上对太极拳的很多认识从老人操发生了一个认知翻转——翻转,是当前人们对很多领域性知识大众化的新说法,教育界翻转课堂就是来自西方对教学的“不教”变成学生的“不学”——就是要求科技智能替代人们的求知,因而,不学而却能进行对专业活动的操作——翻转,又一次成为我们太极拳的二难选择——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动作被误导为松软无力,内涵其精髓不仅在于外在的招式与动作,更在于内在的感觉与体悟,因此,说不清楚任凭神乎其神的误导,说清楚又成为无法实现的“虚拟世界”。

经历了一场认知的华丽蜕变,故而,对其神妙之处的阐述,既易陷入浮夸的迷雾,难以捉摸,又难以构建一个清晰可触的“实体世界”,其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表演和武术秀将会取代传统的实战。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太极拳练习中的几种重要功夫——“骨升肉降”、“自身重量”、“脊柱行拳”以及“周身一家”,通过理解和实践这些感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要领,还能在身心层面获得全面的提升——实打实才是太极拳的本来面目。

三、我对螺旋劲之后的根力尚且没有达到,因此,我抓住骨升肉降进一步整理自己的体会:

“骨升肉降”,如鹤立松梢,轻盈而不失稳重;“自身重量”,宛若山岳沉稳,行止间尽显大地之力;“脊柱行拳”,似龙蛇游走,灵动而蕴含无限生机;“周身一家”,则仿佛宇宙和谐,内外相通,浑然一体。通过领悟并践行这些微妙的感觉,我们不仅能精准把握太极拳的精髓所在,更能在身心层面实现质的飞跃,仿佛脱胎换骨,步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实打实的修炼,方显太极拳之真谛,让这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光彩。


### 1、骨升肉降第一层功夫:脊椎、腰胯、脚下三圈螺旋力都是骨骼的力量

“骨升肉降”是太极拳练习中的一种独特感觉,它描述的是习练者在保持骨架挺拔上撑的同时,产生了经过脚下、腰胯、肩圈,把大地的吸引力传递到全身,这样,脊椎为中枢,腰胯为底盘,脚下为支撑,尤其奇妙的是,四肢躯干的运动模式开始发生结构性突变——想一下就知道,一切力量的汇聚都要有一个结合部,这个结合部不是底盘,也不是上肢方向盘,更不是双脚轮胎——而是悬挂构件。

我们设想一下,螺旋力的结合部在哪里?如果仅仅是扭动筋骨,取代了原来的扭动全身的松,固然,螺旋劲的完整性就像旋风,原来松沉劲只是借助体重控制重心的转换好比是汽车借助急转甩掉对手,螺旋劲就像四驱车,可以任意转弯,螺旋转弯,根本没有失去平衡一说。但是,这种认识的骨升肉降还是刚刚觉醒,突然发现新大陆,你还不知道太极拳整个大陆架与海洋结合的奥秘,那就是大腿根成为了裆劲——根劲,就好比一条海沟,他把沉劲沉到地底下几千米的海洋中,它把升劲升到喜马拉雅山脉,这个骨升肉降才是太极拳最后从螺旋劲升级到太极拳——仰之则弥高,覆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因此,太极拳最后的功夫关键还是在大腿根,也就是裆下会阴穴的精气如何在腹腔鼎炉变成锅炉动力,催动全身,这是太极拳最后的“神奇”。

班侯先生有轶事,六月某日在村外粮场乘凉,笑来一人拱手曰,请问班侯先生居处?答:“吾即班侯也。”其人疾出大食中三指击之。班侯见场有草房七尺高,招手说:“朋友,你上去吧!”将其掷上,又言请下罢,速回医治。乡人问曰:“何能掷其上?”日:“仰之弥高。”乡人不解其说。

北方有络万子从学焉,学数年欲试其技,班侯日:“将你掷出元宝式样,可乎?”万笑曰:“略试之。”较手如言,两手两脚朝天,右胯着下如元宝形,入地不能,将脚胯摔脱矣。医好至今腿略颠跛。此人拳甚好,常日俯之弥深,利害极矣。

长者,进也。促者,追也。与人对敌时,可进不可退。伸手长劲,我手愈进愈长,不进则短。我击敌,敌退时我进身跟步,迫使敌不能逃也。敌不逃脱我为顺,敌为背,可能绝其技。总而言之,即粘、连、黏、随之意矣。


### 2、骨升肉降第二层功夫:太极拳的沉与提来自命门与尾闾化掉了“自身重量”

“自身重量”的感觉是太极拳练习中的另一种重要体验。开始练习慢而缓的动作,就需要增强拳架的控制力,当习练者感受到四肢的沉重时,说明他的身体已经真正放松了。放松的状态越好,肩、胯关节松开的程度越大,四肢的沉重感就会越明显。

后来,松沉劲加大了下肢支撑力,产生千斤坠一样的下肢力,因此,螺旋力三圈螺旋,习练者在行拳时能够感受到四肢如同负重一般。这种沉重感并不是僵力或阻力,而是身心放松后肢体受重力作用的结果。因此,拳论中有“由松入沉”的说法。可见,“沉”是对“松”的验证和体现。
在太极拳的行拳过程中,习练者需要顺应地心引力来主宰拳势。他们利用自身的重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来推动拳势进行。沉从脚落,提从脚起,“沉”是顺应地心引力,“提”是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沉与提的转换,习练者能够依靠身体的虚实变化透过脚掌来顺应地球的引力和反弹力,将地球的势能转化为行拳的动力。


### 3、骨升肉降的第三层功夫:脊柱行拳中轴驱动
“脊柱行拳”是太极拳练习中的又一重要原则。它是指以脊柱为主动、以手脚为从动的行拳方式。在太极拳的初级阶段,习练者往往用手脚来打拳,这使得他们使用的是局部力和僵力。然而,随着功夫的加深,习练者逐渐学会以腰带脊,发挥腰部的枢纽作用。
进一步地,随着习练者功夫的不断提升,“腰”会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广阔的概念。它先是与胯成一体,以腰胯来带动手脚;接着脊柱上下伸展,形成一个连接百会和会阴穴的身体中轴线(也称“中垂线”)。在这个中轴线的带动下,臂和腿如同牵挂在身体的中轴线上一般,行拳时四肢在中轴线的带动下运动,起于中轴线,终于中轴线。

在太极拳的行拳过程中,习练者需要体会“以腰带臂”和“步随身换”的感觉。上肢要随着腰部的转动而带动手臂的运动;下肢则要随着身体的移动而调整步伐。通过这种中轴驱动的方式,习练者能够使拳势更加协调统一、流畅自然。
脊柱在太极拳的行拳过程中有三种运动方式:上下拉伸、左右转动和前后张弛。上下拉伸可以使人体脊柱的S曲线得到适当调直,纠正头颈不端和突臀的毛病;左右转动是太极拳形成圆弧动作的动力源;前后张弛则是随着拳势的蓄发开合而含送张弛的。通过这三种运动方式的结合运用,习练者能够使脊柱在行拳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 4、骨升肉降的第四层功夫:周身一家,知劲懂劲到听劲
“周身一家”是太极拳练习中的最高境界之一。它是指行拳时“一动而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状态。在太极拳中,不存在身体的局部运动。无论是举手投足、呼吸眼神还是意念活动,都是太极拳整体运动的组成部分。这种整体运动观是太极拳区别于日常生活及其它一些运动项目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要求习练者在行拳过程中始终保持全身贯通、协调统一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拳势更加流畅自然、刚柔相济——这既是自己知道自己的劲,知劲懂劲。那么,只有到了大腿根提领下,四肢进一步松沉,这样,才能完全放松脊椎,精气才能化神化虚,来力完全化为一叶不加的触发。

考虑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主要是练形,要求习练者体会“太极无手,腰便是手”的感觉;中级阶段是练气,要求习练者体会“太极无手,气便是手”的感觉;高级阶段则是练神,要求习练者体会“太极无手,神便是手”的感觉。第三个阶段才是听劲。通俗的讲,初级阶段是建好车架子,中级阶段是开动发动机,高级阶段则是装上方向盘和变速箱、刹车。

### 5、骨升肉降的基本功夫:三圈螺旋状与腿根开合桩——我开发出了这个桩法作为我的功夫之本,进而拆解85式的分解动作。

在这三个阶段中,桩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初级阶段站桩好车架与车厢架上去保持结合;中级阶段是追求大梁保持稳定,高级阶段才会追求四驱的松沉开合。盘旋与开合是太极拳固精化气,固根培元之后产生的内劲形态,太极拳桩功是一种身体条件的基础,只有与精气结合才有脊椎和拳架结合的起点,因此,太极拳的内在原理就是固精化气到炼精化气。通过站桩练习,习练者可以逐渐培养起对太极拳内在感觉的感知和体悟能力。同时,站桩还能帮助习练者调整呼吸、放松身心、增强体力耐力等方面的能力。
在站桩过程中,习练者需要始终保持身心放松、呼吸自然的状态。通过不断调整姿势和呼吸方式,习练者可以逐渐深入体会到太极拳的内在奥秘和精髓所在。同时,站桩还能帮助习练者培养起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综上所述,“骨升肉降”、“自身重量”、“脊柱行拳”以及“周身一家”是太极拳练习中的四种重要感觉。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太极拳的内在体系和精髓所在。通过深入理解和实践这些感觉,习练者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要领和技巧,还能在身心层面获得全面的提升和成长。

来源:太极无边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