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涛,河北港口集团曹妃甸港矿石码头股份有限公司调度指挥部部长。他已经在渤海湾和各类港机设备打了14年交道,2025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史叶 武新杰 韩建强
在曹妃甸港矿石码头,有一位爱琢磨的港口人宋涛,他和团队的技术创新,帮码头一次次按下“快进键”。
宋涛,河北港口集团曹妃甸港矿石码头股份有限公司调度指挥部部长。他已经在渤海湾和各类港机设备打了14年交道,2025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2011年,宋涛刚到曹妃甸港时,码头正值建设期,琢磨各种的机械原理成了他的工作常态,这也为日后的创新攒下了资本。
港口正式投入运营后,在接卸巴卡粉这类比较硬的铁矿石的时候,宋涛和同事们发现,卸船机的抓斗会出现抓不住料的情况,这会严重影响卸船机的作业效率。
怎么才能让卸船机抓料又多又快?经过两年的研究,宋涛和同事们摸索出了“奇偶成行、隔行抓取”的技巧,“抓完第一个点接着抓第三个点,隔过去的第二个点就会成为一个鼓包,提升满斗率。”
“别看这个创新看起来有点简单,但其实很多创新往往就是一层窗户纸。”宋涛说,在细节之处下功夫,一些创新灵感才会显现出来。
解决了矿石抓取方法的问题,宋涛和同事们又扑在了提升卸船机的抓取速度上,这次他们瞅准了要优化卸船机的作业路径。“一般抓斗需要先起升到一定高度,再水平向漏斗方向运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让抓斗直接走抛物线,节省时间。”宋涛介绍。
让抓斗每次抓料更多,同时压缩单个抓卸循环时长,他们研发的《一种新型桥式卸船机作业方法》应用在接卸40万吨级船舶中,不仅把效率提高了16%,还创下铁矿石接卸每小时1.31万吨的世界纪录,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
2014年,宋涛创新工作室成立。创新,从一个人变成带动一群人。
“工作室的logo是由CST三个字母组成的一个匠字,C代表河北港口集团曹妃甸港,ST是我名字的首字母,整体logo背景为红色,象征这是一支在党建引领下的红色工匠队伍。”宋涛说,整个创新团队平时忙于码头的日常生产作业,只能利用业余的“边角料”时间进行研究,半夜下班是家常便饭,但他们甘之如饴。
在对待创新这回事上,宋涛团队一直保持着“饥饿感”,不断深挖设备潜能和人才潜力。10年来,宋涛创新工作室有20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完成技术改造百余项,创造效益1.5亿多元。
现在,宋涛创新工作室正研发卸船机的升级版本,他说:“预计6月份能有突破,到时候将给公司智慧港口建设再添新助力。”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