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外贸行业中,运营与业务团队之间的信任裂痕常常成为业绩提升的阻碍。当业绩不理想时,运营指责业务团队无法跟进高质量询盘,业务则抱怨运营提供的线索质量不佳,双方陷入无休止的“互撕循环”。这种对立不仅影响团队士气,还可能导致项目失败甚至影响公司声誉。本文将探讨如何通
在外贸行业中,运营与业务团队之间的信任裂痕常常成为业绩提升的阻碍。当业绩不理想时,运营指责业务团队无法跟进高质量询盘,业务则抱怨运营提供的线索质量不佳,双方陷入无休止的“互撕循环”。这种对立不仅影响团队士气,还可能导致项目失败甚至影响公司声誉。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引入SDR(销售开发代表)机制,从对齐认知、建立科学的询盘流转体系和调整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入手,修复运营与业务之间的信任裂痕,实现从对立到共生的转变,从而提升团队的整体效率和业绩表现。
当业绩不理想时,外贸团队常陷入“互撕循环”。
我遇到过很多外贸人,有运营,有业务,也有管理者。
当聊到这个问题时,运营和业务的情绪都是比较激烈的,第一反应也都是在指责对方的不是,然后双方就开始battle:
运营:“询盘翻了3倍,你们却跟不下来!”(指责)业务:“量大有啥用?70%都是无效客户!”(反驳)最终往往不欢而散。
管理者则会感到非常头痛,这种摩擦如果处理不当
轻则团队因为不满工作环境而选择离开;
重则导致整个项目或业务线的失败,甚至影响公司的长期声誉和市场地位。
一边是市场费用持续投入,一边是转化率持续走低,团队陷入“虚假繁荣陷阱”。
为什么会出现“虚假繁荣”?
过度关注询盘数量:运营迫于KPI的压力,常常盯着询盘量的增长,而忽视了真正的转化率和潜在客户的采购意图。标准不一致:运营和业务对于“高质量询盘”的定义有所偏差,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沟通不畅:运营不够了解业务的跟进痛点,而业务也未能把握流量逻辑。如何破局?
共识先于执行!
很多外贸公司即使做了数据分析、流程优化,仍然无法解决扯皮问题,核心就在于运营和业务两个部门打从心底没有认为彼此是”命运共同体”。
运营:我致力于提升品牌曝光和增加询盘数量。我希望业务团队能理解每一个询盘背后的努力,认真对待这些机会并及时跟进。我们不应该让这些宝贵资源被浪费,每个询盘都是潜在的销售成功。业务:我直接与客户交流,努力将询盘转化为订单。当询盘质量参差不齐时,识别和转化这些潜在客户变得极具挑战。我希望运营能提供更精准的筛选,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转化这些机会。运营与业务之间需要建立一个清晰的理解和认知对齐,确保双方对各自的角色和责任有共同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对齐认知和建立共同目标,运营和业务部门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工作。
Insight:
在大多数外贸公司中,我发现业务部门常常占据主导地位,而运营部门则相对处于弱势。这种不平衡有时令人沮丧,因为我们的贡献和价值却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重视。
基于我的观察,以下我的小私心:
希望管理层能更明确地看到运营团队存在的价值。我们不只是在追求数据指标,我们是业务成果背后的关键动力。
与业务团队协作,明确制定什么样的询盘才算是“高质量”的。
询盘分类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
它可以帮助业务团队更有针对性地处理不同类型的客户,同时也让运营团队更明确自己的推广目标。
以下是一个询盘质量分类的例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Insight: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SDR可以由售前或售后服务团队中的成员兼任,关键在于这些人员需要能够独立于运营和业务部门。
3. 定期进行成效复盘和调整策略每个周期(月/季度/半年/年)召开复盘会议,由四方(运营、SDR、业务、管理者)共同分析成交率低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复盘不仅仅是找出问题,更重要的是总结经验、调整策略。
这种跨部门的合作可以帮助全面分析问题:
详细审查:审查每个销售周期内的所有失败和成功案例,确定哪些策略有效,哪些需要改进。数据驱动:利用数据分析来支持会议的讨论点,确保每项决策都基于实际的业绩数据。经验分享:鼓励团队成员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这不仅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也能从基层收集到宝贵的反馈。策略调整:根据复盘结果,调整未来的销售策略和营销方案,确保策略的及时更新以应对市场变化。通过这种定期的复盘和策略调整,团队可以持续进步,避免未来犯下同样的错误,确保公司的成长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为了确保运营和业务团队能够有效合作,调整他们的考核方式至关重要,这可以帮助团队目标和利益一致:
共同目标:设置共同的KPIs,如转化率、客户满意度和整体销售额,这样做可以鼓励团队协作而非单打独斗。激励措施:设计激励机制,奖励那些促进跨部门合作和达成共同目标的行为。灵活的反馈系统:提供即时和定期的反馈机制,使团队成员可以了解自己的表现,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透明的进展追踪:确保所有团队成员都能实时跟踪到共同目标的进展,这有助于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实施这些考核调整,可以极大地提升团队协作性,减少责任推诿现象,提高团队的整体效率和成交率。
最后,祝愿大家每一封询盘都能成功转化为订单!
本文由 @又青天晴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