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退休后的李秀英(化名)本该惬意享受悠然时光,可最近半年,每到晚上,她却总是频繁惊醒、做噩梦、睡不安稳。女儿特意带她去做了详细的医疗检查,各项指标都还不错,但睡眠质量检测却显示:深睡眠每晚不足两个小时。
退休后的李秀英(化名)本该惬意享受悠然时光,可最近半年,每到晚上,她却总是频繁惊醒、做噩梦、睡不安稳。女儿特意带她去做了详细的医疗检查,各项指标都还不错,但睡眠质量检测却显示:深睡眠每晚不足两个小时。
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给李奶奶开了艾司唑仑片,这款常用的镇静安眠药物,刚开始服用效果不错,她半小时内便能入睡。可一个多月后,疗效逐渐减弱,原本只要半片,如今翻倍服用也难以入眠。
其实失眠焦虑困扰,并非李奶奶一人的难题。多数慢性失眠患者都会经历类似困境。当艾司唑仑等传统安眠药效果减退后,不少患者开始寻找替代解决方案,比如褪黑素或者盐酸罗通定片。三类药物到底该怎么选择和使用效果最好?
第一类:艾司唑仑片——作用显著,但问题不可忽视
艾司唑仑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中GABA递质的功能,达到明显镇静催眠效果。短期内(4周以内)使用能快速缓解焦虑紧张的失眠状况。
但如此显著的效果带来的副作用也很明确:
(1)长时间用药耐受性增强:连续服用超过1个月,睡眠效果普遍降低,需要剂量逐渐增加。
(2)安全风险增加:老年患者服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存在夜间起床时摔倒风险增加约20%,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的副作用出现率也明显增加。
因此,艾司唑仑片更推荐用于短期、急性失眠问题,并应逐渐减少剂量、及时过渡到其他治疗手段。
第二类:褪黑素——温和调整生物钟,作用因人而异
褪黑素本是人体自身分泌的生物钟调节激素,它能轻微缩短入睡潜伏期,对于因昼夜节律紊乱产生的入睡困难,确实有辅助调节效果。
但是,褪黑素并非安眠药,仅对轻中度或时差导致的睡眠问题稍有帮助,失眠症状明显或长期焦虑烦躁型失眠患者,服用效果往往不理想。另外长期服用褪黑素,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晨起头晕乏力现象。总体来说,它的特点是费用较低、副作用温和,但仅适合轻度和偶尔失眠的人群,不适合治疗慢性顽固性失眠。
第三类:盐酸罗通定片——从传统药物中延伸出的新选择
盐酸罗通定片是一种从中药延胡索中所含的复合有效成分中提取制备而成,其中主要包括延胡索乙素在内的13种延胡索生物碱。临床上,盐酸罗通定不仅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还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因此常用于合并慢性疼痛症状的失眠患者。
近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盐酸罗通定片通过调节脑内单胺类递质代谢过程,缓解神经系统的兴奋,能一定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对于伴有神经衰弱、慢性疼痛的失眠患者,使用盐酸罗通定片通常效果较为理想。
尤其需注意的是,盐酸罗通定片相比传统镇静安眠药牢靠的一点在于其成瘾性低,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的中老年患者来说,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较小,也不会干扰正常降压降糖治疗。但也正因为其镇静作用,某些人使用后可能偶尔出现口干、头晕、轻微乏力等症状;此外,帕金森患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哪些人群更适合选择盐酸罗通定片?
1.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三高"慢病人群:安全性较高,不易干扰原本的慢病药物治疗。
2.伴有躯体疼痛的慢性失眠患者:能同时缓解慢性疼痛和睡眠问题,协同作用明显。
3.神经衰弱、焦虑为主导的失眠患者:适度调整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改善睡眠质量。
目前,李秀英奶奶在医生指导下,逐渐用盐酸罗通定片替代了以前单纯服用的艾司唑仑,联合褪黑素短期协同调整生物钟管理,如今能正常睡足每晚5-6个小时,对于她来说,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失眠治疗并不存在一种万能特效药,药物疗效因个体情况差异而有所不同。建议患者根据自身的失眠特点,针对性选择用药方案,并辅以睡眠认知行为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才能更科学健康地获得高质量睡眠。药物使用务必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千万避免盲目跟风或长期随意增加药物剂量。
来源:中医谭医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