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州考古博物馆融合了越城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建筑造型以地景式场地设计和越城遗址出土的“石锛”和“钺”为设计原型,规划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地面一层、地下一层,总投资1.6亿元。
官 宣
据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消息
苏州考古博物馆
将于5月17日开馆
苏州考古博物馆
选址于苏州市石湖景区内
位于石湖北侧、越堤路南端
紧邻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越城遗址东北部
2022年底破土动工
其建成开馆
不仅为“百馆之城”苏州注入新鲜血液
更可以溯源江南
回望我们脚下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
苏州考古博物馆融合了越城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建筑造型以地景式场地设计和越城遗址出土的“石锛”和“钺”为设计原型,规划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地面一层、地下一层,总投资1.6亿元。
馆内展陈内容以“苏州地域文明”为主题,于博物馆一层展开基本陈列;负一层的展陈空间则着重宣传苏州的考古发现成果,以及考古教育与互动体验的专题临时展览,集中展示苏州考古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
苏州考古博物馆将展示自2009年苏州考古研究所建所以来,进行的近千项考古调查和勘探项目、百余项考古发掘工作及大量珍贵文物。
苏州考古博物馆是江苏首座富有地域特色的专题博物馆,致力于打造一个贯穿考古全生命周期的展示、研究和探索平台。建馆理念以“苏州考古——我们的精神家园”为核心,将文明探源、考古成果与江南文化巧妙融合。
基本陈列“源起江南——苏州地域文明探源”,以江河湖海的考古地理发展史、考古学理论方法和文物保护理念、考古成果叙事为主线,分为“江海共潮生”“手铲释天书”“考古见姑苏”三大篇章,讲述苏州文明起源、解读考古何为、梳理苏州历史文脉等核心问题。
负一层的“华章江南——苏州考古发现成果”陈列以时间轴为经,构成展览叙事主线,以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面向为纬,分为“文明溯源”“吴越新证”“都会寻踪”“海丝遗痕”四大篇章,构建经纬结合、重点突出的苏州考古叙事逻辑,以及考古工作者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展览甄选陶瓷器、漆木器、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等出土文物1200件(套),其中,五分之四以上的展品与遗迹属于首次亮相。
苏州考古博物馆充分强调各内容展项的“在场感”“参与性”“互动性”。
除常设展览,苏州考古博物馆在户外下沉式广场设有教育探索宫、文物保护修复展示区、临展区和咖啡休闲区等公共活动空间,为公众提供多元化参观体验。
苏州考古博物馆以“专题文化综合体”为定位,不仅是考古遗存的展示空间,更是一个集专题展览、公众考古、沉浸式研学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为苏州的文化和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苏州考古博物馆的收藏以各遗址出土的考古文物为主要对象,涵盖了苏州地区从三山岛的旧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各历史时期,通过细致的考古发掘,文物得以重见天日,并以一种更为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苏州考古博物馆业务工作的开展,体现了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的深度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模式。
在文物鉴定方面,苏州考古博物馆不仅依赖于传统的目鉴与物检手段,更将现代科技考古方法融入其中。
在分类工作方面,依据考古学分期的原则,结合地域特色与器物形态学分析,对馆藏文物进行科学分类。
在文物保护方面,积极探索文物保护的新技术、新材料与新方法。
苏州考古博物馆顺应了考古发展的趋势和人们对历史文化信息的需求,科学系统地展示了田野考古工作规程,阐释了苏州的考古遗址。与此同时,还承担着苏州市普及考古知识、传播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将成为普及考古知识的课堂、严谨活泼的休闲场所、公众喜闻乐见的考古教育基地。在这里,人们可以亲身体验历史的厚重,感受文化的魅力,领略考古的奥秘。
未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文物保护技术的不断提高,苏州考古博物馆的收藏将会更加丰富多样,为观众提供更多精彩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体验。
来源:小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