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交社保成潮流?这届年轻人真的不需要养老了吗?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8 09:15 2

摘要:最近刷朋友圈,总能看到这样的讨论:“每月工资到手就月光,哪有钱交社保?”“反正退休还早,现在交的钱几十年后能拿回多少?”身边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开始放弃缴纳社保,甚至有人直接喊出“社保就是智商税”。这届年轻人究竟怎么了?难道他们真的不需要养老和医疗保障了吗

最近刷朋友圈,总能看到这样的讨论:“每月工资到手就月光,哪有钱交社保?”“反正退休还早,现在交的钱几十年后能拿回多少?”身边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开始放弃缴纳社保,甚至有人直接喊出“社保就是智商税”。这届年轻人究竟怎么了?难道他们真的不需要养老和医疗保障了吗?

1. 钱包告急:工资追不上生活成本
“房租占一半,吃饭交通再扣掉,剩下的钱连奶茶自由都实现不了,哪还有钱交社保?”这是不少刚毕业年轻人的真实心声。数据显示,全国灵活就业人群超过2亿,外卖骑手、自由撰稿人、直播博主……这些看似自由的职业背后,是收入波动大、没有单位分担社保的硬伤。以灵活就业身份参保,每年最低缴费超过1万元,对月入四五千的年轻人来说,相当于两个月白干。

2. 算不清的账:投入产出比让人心慌
“现在说要交满20年才能领养老金,等我退休说不定要延迟到70岁,能不能活到领钱那天都难说。”随着2025年延迟退休政策落地,男性逐步延至63岁、女性至58岁,加上2030年起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从15年延长到20年,年轻人开始用“经济账”衡量社保:每月硬挤几百块缴费,不如存银行或买理财更实在。

3. 信任危机:远水难解近渴
95后小陈的吐槽很犀利:“看病报销要跑断腿,养老金涨幅追不上物价,还不如自己买商业保险靠谱。”部分年轻人对社保体系缺乏信心,加上异地转移手续复杂、社保资金管理透明度等问题,更让他们选择“用脚投票”。

1. 养老裸奔:60岁后靠什么活着?
很多人幻想“存钱养老”,但算笔账就清醒:假设每月存1000元,30年本金加利息不到50万。按现在物价,这些钱只够支撑10年基础生活,而我国人均寿命已接近78岁。反观社保养老金,不仅终身发放,还会根据物价上涨调整。北京2024年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已达3800元,抵得上多少人的存款利息?

2. 生病如山倒:一场大病回到解放前
朋友圈里常见的水滴筹,暴露出没有医保的致命伤。28岁的自由摄影师小李曾坚信“年轻不会生病”,直到突发急性阑尾炎,2万元手术费全靠信用卡透支。如果有职工医保,这类手术自费部分通常不超过30%。更别说大病医保能报销数十万元治疗费,这是商业保险难以替代的底气。

3. 隐形福利:失业、工伤、生育都在保障网里
26岁的宝妈小张后悔莫及:“当初觉得生育保险没用,结果自己生孩子花了3万,闺蜜用生育险不但报销了费用,还领了2万津贴。”社保就像隐形安全网,平时感觉不到,失业时能领补助金、工伤时能获赔偿、生育时有津贴,这些关键时刻的托底,远比省下的保费值钱。

1. 优先保住“救命险”
如果实在压力大,建议优先缴纳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保年缴费仅几百元,关键时刻能顶大用。浙江等地已开放灵活就业人员单独参加医保,每月最低缴费不到200元。

2. 活用政策“减负包”
2025年新规允许3年内补缴社保且免滞纳金,北上广深等28个城市每年最高补8000元。政府还给灵活就业者发“红包”——线上参保补贴10%,缴300元实得330元。这些政策用好了,每年能省下一个月房租。

3. 动态调整参保策略
创业初期可先选缴费基数60%的档位,月缴700元左右;收入稳定后提高档次,退休金就能水涨船高。记住“多缴多得”的铁律:同样缴费30年,按100%基数缴费比60%基数,养老金可能翻倍。

4. 把社保当成“长期定投”
与其纠结几十年后的回报,不如把社保看作抗通胀的强制储蓄。养老金已连续21年上涨,年均涨幅超4%,比银行定期存款更保值。何况个人账户的钱,万一没领完还能继承。

结语:
年轻人“断保潮”背后,既有现实无奈,也有认知误区。社保不是完美的制度,但仍是普通人对抗风险的最强护盾。与其在年轻时“裸奔”,不如把握政策红利,用最小成本构建保障防线——毕竟当我们老去时,能依靠的不仅是存折里的数字,更是年轻时埋下的那颗名为“安全感”的种子。

来源:灯塔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