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学院:“红帆领航·匠心筑梦”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党建标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8 14:37 2

摘要: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学院党总支(以下简称:学院党总支)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教育家精神与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深度融合,构建“红帆领航·匠心筑梦”党建品牌体系,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三阶五维”的师资队伍建设特色之路,为服务“制造强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学院党总支(以下简称:学院党总支)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教育家精神与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深度融合,构建“红帆领航·匠心筑梦”党建品牌体系,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三阶五维”的师资队伍建设特色之路,为服务“制造强国”“技能中国”“航运强国”“交通强国”“教育强国”战略提供了坚实思想保障和人才支撑。

红帆引航,构建“三位一体”党建育人新格局

学院党总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创新建立“思想铸魂、组织强基、实践砺能”三维协同机制,打造新时代“工匠之师”培养高地。

思想铸魂工程夯实信仰根基。实施“知行砺能”领航计划,建立“党总支—党支部—教师党员”三阶砺能学习机制,即理论武装铸魂(党总支领学)—党性锤炼强基(党支部带学)—实践创新赋能(教师党员践学),体现“理论学习+实践淬炼”的双向赋能,包含党总支理论学习的纵深推进,突出“双师型”教师能力培养的横向拓展。推出“红色工匠讲堂”“劳模精神进课堂”等特色载体,年均开展专题学习30余场次,覆盖教师党员800余人次。组建由全国“万人名师”领衔的“匠师宣讲团”,深入机舱、实训基地和教学实习船开展“教育家精神与工匠精神”主题宣讲20余场,打造“机舱里的思政课堂”。创新政治学习形式,开展“互动体验式情境党课”“灯塔读书会”等实践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职业血脉。

组织强基工程激活发展动能。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拔教学科研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实现“党建带头人”与“业务带头人”双融合。建立“三会一课”质量评估体系,推行支部工作“月度提示、季度督查、年度考评”机制,促进支部标准化建设。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中,设置多元支部模式,以教研室为单位设置党支部,并在“长阳门轮”等实习基地设立3个流动党员工作站,确保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生产实训同频共振。严抓教师管理,将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技术创新等量化考核,培育出“江苏省模范教师”等一批先进典型。

实践砺能工程锻造大国工匠。以“红色教育园地、工匠精神工坊、产教融合基地”三位一体党建矩阵为载体,塑造覆盖轮机专业全链条的“大国工匠研训中心”,打造技能人才实战能力孵化引擎。构建“课程思政+美育思政”双轮驱动育人模式,自创《匠心传承》《时空对话》等文艺作品,打造新时代职业院校“浸润式”思政教育品牌。依托“艺匠思政开学礼”等活动,厚植工匠精神文化基因,构建情感认同与价值共鸣的双向通道。打造“轮机青年·红匠领航”读书活动,形成“先锋微课展播—典型事迹云展馆—红色剧本杀体验”三层联动,实现党员教育从单向灌输到沉浸共建的革新。

匠心砺剑,打造“五维协同”师资培养新模式

学院党总支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构建“目标同向、资源同享、责任同担、人才共育、成果共创”五维协同机制,实现党建工作与师资建设深度融合。

党建+双师培养,畅通人才培育快车道。创新“课程思政”改革,组建国家级课程思政名师领衔的教学团队,打造“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生涯规划”四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在“船舶柴油机”“轮机自动化”等国家精品课程中植入“大国重器”元素,有机融合VR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让学生在数字化场景中感悟中国智造魅力。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中远海运等龙头企业共建实践基地。近五年教师“双师型”比例提升至86.7%,获国家级、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奖项6项。

党建+科技创新,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以“红·船”党建品牌为引领,创新“科研一线筑堡垒、技术攻关强动能、产教融合促升级”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将党组织建在极地科考助航、船舶动力系统迭代等国家重大项目一线,近三年服务中远海运等企业60余家,获“江苏省交通运输系统最美交通人”等省级荣誉3项。通过“支部搭台、党员领衔、校企联动”模式,形成“党建引领技术突破、成果反哺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累计开展技术攻关项目50余项,为30余家中小企业攻克船舶相关技术难题,授权“船用柴油机智能监测”等专利30余项,相关技术应用于南极科考破冰船等重大工程,构建起“红色引擎驱动、产学研用一体”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党建+社会服务,架起服务社会连心桥。以“党建+社会服务”双轮驱动深化“红匠先锋服务品牌”,组建“轮机小青藤”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理论宣讲+技术帮扶+社区协作”三维服务。组建航海科普宣讲团深入20余个社区、10余所中小学开展“弘扬航海文化”系列活动,开展互动式船模体验课程,惠及社会、教育行业1.2万人次;推进“纵向贯通+横向拓展”服务升级,建立“企业需求—支部任务—党员服务”三单对接机制,新增船员培训等10余类服务,与20余家航运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工作站。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国家及省部级荣誉10余项,形成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党建赋能闭环生态。

向海图强,书写“红蓝交响”育人新篇章

经过持续努力,学院党总支搭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内外协同”的党建工作框架,形成了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党建品牌集群。

组织建设成效凸显。建立“党建+业务”双考核机制,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配备率达100%,通过持续建设,学院党总支获评第二批“江苏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建设单位、“江苏省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下属党支部获评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江苏高校优质党支部”“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先锋队暨党建引领‘四个在前’标兵党支部”创建单位、“江苏省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先锋队擎旗手”重点培育对象等。

育人成果百花齐放。推进“匠心筑梦”育人体系,形成“就业质量高、教学成果优、标杆效应强”的育人新格局。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91%,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7%,其中南极科考助航团队等标杆群体实现高端就业引领。教学创新成效显著,培育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7人,获评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学生团队斩获“双创”“挑战杯”等国家级竞赛奖项12项。产教深度融合催生示范效应,师生深度参与“雪龙号”科考、舰船焊接等国家重大项目,形成“标杆示范—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的良性循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成果。

社会影响持续扩大。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办学成果与社会效益同频共振,形成“党建红引领职教蓝”的辐射效应。党建案例入选地方班组思政优秀案例,打造“红色航海文化出海”品牌,与马来西亚海事学院、印度尼西亚高等航海学院等院校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实训基地,设置留学生班1个。通过党建引领开放办学,学院社会影响力持续攀升,“社会船员培训”惠及全国从业人员,实现了“党建搭台、校企唱戏、服务社会”的良性循环。

来源:新华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