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宁夏自然资源厅以“深耕自然资源科普沃土”为目标,充分发挥行业科普特色,加大优质科普服务供给,不断提升科普能力建设,在人才培养、矩阵联动、产品创新、服务下沉等多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自然资源科普服务路径,宁夏自然资源科普成为宁夏科普阵地上
近年来,宁夏自然资源厅以“深耕自然资源科普沃土”为目标,充分发挥行业科普特色,加大优质科普服务供给,不断提升科普能力建设,在人才培养、矩阵联动、产品创新、服务下沉等多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自然资源科普服务路径,宁夏自然资源科普成为宁夏科普阵地上一张闪亮的名片。
一、以赛促培,构建“优中选优”科普人才梯队
一是打造科普人才选拔平台。开展科普活动,创作科普产品,科普人才是基础。从2020年开始,宁夏自然资源厅已成功举办自然资源科普讲解比赛6次,选拔培育一批“懂专业、会讲解、善传播”的复合型科普人才100多名,实现了科普人才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突破。宁夏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多次被自然资源部和自治区表彰为优秀组织奖项,科普选手多次在区内外获得优异成绩。二是加强科普志愿者团队建设。2024年宁夏自然资源科技志愿服务队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注册,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120名,标志着宁夏自然资源科技志愿服务向正规化专业化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其中“耕地守护者”科普宣传队曾荣获“典赞2023科普宁夏”年度科普团队奖项。三是通过实战锤炼科普能力。宁夏的科普工作者在台下精细打磨作品、严谨编织知识脉络,在台上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架起科学与大众的桥梁,通过一场场科普互动,不断提升科普成效,放大科普效能。宁夏科普活动的主要策划组织者郭敏同志荣获“典赞2023科普宁夏”年度科普人物奖项,是自治区级党政机关唯一获奖人员。
二、多维联动,构建“全域覆盖”的科普活动新矩阵
一是节点化主题宣传。紧密围绕世界地球日、科技活动周、全国土地日、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全国科普日五个主题科普宣传节点,通过开展“研学教育”“主题活动”“科普展览”“线上直播”等科普“六进”活动(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展馆、进企业、进广场),让社会公众了解自然科学、触摸科技成果、感受科技创新。仅2024年,开展科普活动110多场,受众3万余人。我厅连续两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二是下沉式服务网络。在自然资源相关科普时间节点,主动下沉基层一线,组织科普志愿者将自然资源科普知识融入中小学教学课程。比如,广泛动员基层学校、联合美术培训机构参与,组织少儿手绘地图大赛;再如,围绕破解青少年暑期“托管难”的问题,面向社会招募70名青少年开展“小小讲解员”“小小地质家”活动等等。三是数字化融合传播。不断开发适应新媒体特点的科普内容创作,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家乡地质地貌、古生物资源等领域的科学知识和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创作,产出原创性优质科普作品二十多部、空中课堂15集,有效加大自然资源领域网络科普内容供给。
三、创新驱动,打造“特色鲜明”的科普产品体系
一是IP化形象设计。多途径充实完善科普作品素材库,制作了以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员“图图”、地下水监测与保护宣传员“小水滴蓝蓝”、耕地保护宣传员“宁耕宝”、贺兰山生态修复见证者“小雪豹”卡通形象为代表的原创优质科普作品二十多部,通过打造拟人化IP矩阵,将科普知识转化为角色故事,并在科普中国、i自然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形成一定的品牌辨识度。《如果地图会说话》获得自然资源部科普短视频大赛和宁夏2021科普作品“典赞·传播奖”双项优秀奖。登记注册版权的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员“图图”,已成为自然资源科普活动中一个“行走”的IP,开发的一系列文创周边“图图”人偶、表情包、笔盒、帆布包等科普产品,深受群众喜爱。二是场景化互动体验。目前,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已形成13个精品研学、4个大型团队研学、1个户外研学。开发的“小小地质家”“小小讲解员”“出发吧,地球少年”等主题科普活动和沉浸式研学课程,让社会公众在实践中学科学用科学。2024年开发的《丑小鸭变形记之制作琥珀首饰》《黄河上的军舰——羊皮筏子》研学课包,进一步丰富了研学内容,形成系统的研学体系。国家版图意识宣传特色活动、博物馆奇妙夜主题科普活动被中国科协评为“2024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科普活动”。三是科技资源科普化。组织开展“博物馆奇妙夜”“听诊地球”“VR互动体验”“科普影片展播”等活动,将自然资源知识、非遗文化、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通俗内容,使科普受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汲取科学营养。其中“时光印记——探寻远古生命”、“与石对话——寻找瑰石起源”等一系列特色科普活动通过线上直播、电话连线等形式进行宣传,让更多受众沉浸式乐享自然资源科普知识。
经过多年积累努力,宁夏已构建起“1+1+5+N”(“1”场科普讲解大赛、“1”个自然资源科普基地、“5”个节日主要系列宣传活动、“N”个科普作品及文创周边)的多层级、有特色的年度科普活动矩阵,不断扩大自然资源科普活动影响、提升科普品牌的传播效能、科普受众人数不断攀升,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科普工作成效显著。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创新科普工作机制和模式,加大优质科普服务供给,提升科普工作成效,让自然资源科普在服务和宣传自然资源主责主业的同时,惠及更多群体,为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来源:小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