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医疗领域,输血是一项极为重要且常见的治疗手段。从外科手术中的失血补充,到某些严重疾病的救治,输血常常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输血背后的临床操作及检验工作充满了神秘色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层面纱。
在医疗领域,输血是一项极为重要且常见的治疗手段。从外科手术中的失血补充,到某些严重疾病的救治,输血常常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输血背后的临床操作及检验工作充满了神秘色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层面纱。
临床输血并非简单的血液输注。在输血之前,有着一系列严谨且细致的准备工作。其中,血型检测是第一步。我们都知道常见的血型系统为 ABO 血型系统和 Rh 血型系统。在医院检验科,医护人员会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通过特定的试剂进行检测。例如,在 ABO 血型检测中,若血液与抗 A 试剂发生凝集反应,而与抗 B 试剂不发生反应,那么该患者的血型即为 A 型。通过这样准确的血型鉴定,才能确保后续输血时血型的匹配。
除了血型检测,交叉配血试验同样不可或缺。这是为了进一步验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液是否相容。交叉配血分为主侧和次侧。主侧是将受血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混合,次侧则是将供血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混合。只有当主侧和次侧均不发生凝集反应时,才表明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液是相容的,可以进行输血。这一过程就像是为血液寻找完美的 “伴侣”,任何一点不匹配都可能引发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输血的流程也有着严格的规范。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是否需要输血。例如,对于急性大量失血的患者,当失血量达到一定程度,危及生命时,输血就成为挽救生命的必要手段。在确定输血后,护士会仔细核对患者的信息,包括姓名、年龄、住院号、血型等,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同时,血库工作人员也会对准备发出的血液进行再次核对,包括血液的血型、有效期、外观等。只有经过多道核对程序,血液才能被安全地送到患者床边进行输注。
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因为即使经过了严格的检测和准备,仍有可能出现一些输血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等。一旦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如寒战、发热、皮肤瘙痒等,医护人员会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这也体现了临床输血过程中持续监测的重要性。
而检验在临床输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除了前面提到的血型检测和交叉配血,检验还包括对血液质量的检测。血站采集的血液在进入医院血库之前,会进行一系列严格的检验,包括对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只有检测合格的血液才能进入临床使用,这大大降低了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此外,医院检验科还会对库存血液定期进行抽检,确保血液在储存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临床输血及检验的幕后工作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体系。从血型检测到交叉配血,从临床评估到输血过程的监测,再到严格的血液质量检验,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的专业与责任。正是这些幕后工作的存在,才使得输血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为无数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辉县市人民医院输血科 秦晶晶)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