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白银市被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这是白银连续第六次荣获此项由军地共同颁发的唯一国家级荣誉。
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白银市被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这是白银连续第六次荣获此项由军地共同颁发的唯一国家级荣誉。
白银市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圣地、红西路军的组建地和出发地。新一届全省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开展以来,白银狠抓组织领导、宣传教育、服务保障、共建共享、互办实事等“五大平台”建设,军地合力、军民同心,推进双拥工作惠及广大部队官兵和军人军属,构建起军政军民团结和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工作新格局。
赓续奋进,完善机制聚合力。市委、市政府、白银军分区着眼解决部队官兵热点难点问题,在全省率先出台《白银市解决军人“三后”问题具体措施》。健全完善双拥工作制度15项,做到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政策落实、经费保障、检查考核“五到位”。每年春节、“八一”建军节,党政主要领导走访慰问驻地部队和优抚对象,累计送去慰问品价值300余万元,密切了党政军民血肉联系。
拥军优属,兴办实事固长城。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4100余万元,支持部队改善基础设施、丰富官兵文化生活。市县财政划拨资金87万元,走访慰问驻守边防海岛及执行任务官兵家属1780户。开展春节专项慰问活动,为边防官兵送拥军礼包700份,中小学生制作贺年卡、慰问信1300份,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对此进行了报道。推行“阳光安置”,符合安置政策的退役士兵和转业军官安置达到100%,调动随军家属工作7人,解决军人子女入学入托223人次。市军地领导为一等功现役军人家庭送喜报2人次、奖励金2万元;各县区为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1333份,发放奖励金159万元,营造了尊崇军人、关爱功臣的浓厚社会氛围。
拥政爱民,携手共进担使命。市委、市政府、白银军分区始终坚持军地协同推进,聚合力量资源,在会宁县成立了“大会师民兵连”。驻银部队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投资245万元,结对帮扶20个村、300多户贫困家庭,帮办实事40余件;捐资140余万元,与28所中小学结对共建,援建移民小学2所,资助学生700多人次。西部战区陆军援建红色扶贫公路10公里,惠及沿线6个行政村、1.2万群众。驻银部队官兵与驻训地群众互办实事暖兵心、惠民生,军民结下浓浓鱼水深情,2024年11月《解放军报》以“洁白的哈达,离别的歌”为题进行了报道。
凸显特色,双拥文化写新篇。市委、市政府、白银军分区共同发力,推动双拥文化建设,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提升双拥工作品位。用心讲好红色故事,举办“薪火相传”会宁诗会、西路军在景泰组成研讨会,编印《白银烈士英名录》《中国工农红军在白银的战斗故事》等书籍。举办军地青年联谊、军旅书画联展等活动,连续多年开展送心理健康服务进军营、文化进军营活动。投资2550万元,实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维修项目,制作完成“白银市烈士纪念设施电子地图”。 建成市级以上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30个,打造市双拥文化街和双拥公园,全市建成双拥主题公园、广场5个,双拥文化街3条,开展宣传活动3000多场次,参与人数120多万人次。
服务保障,开拓创新抓落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五好”重要要求,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62家,发放优待证4万余张。完善荣誉激励和困难帮扶援助机制,选树陇原最美退役军人4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2人,累计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5000余人。开展“退役军人事务局长直播带岗”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22场次,联系公安、消防、企业和新疆建设兵团等直招退役军人243名。推进社会化拥军,推出餐饮、购物、文旅、健康医疗等方面优待项目清单57项,全社会尊崇军人、尊重退役军人氛围日渐浓厚。(甘肃省双拥办)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