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8 16:36 3

摘要:在华夏文明的璀璨星空中,《道德经》宛如一颗古老而神秘的星辰,散发着跨越千年的智慧光芒。它以深邃的思想、凝练的语言,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谛,为我们在纷扰的人世间提供了安身立命的指引。“知不知,尚也;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垂者不立,跨

在华夏文明的璀璨星空中,《道德经》宛如一颗古老而神秘的星辰,散发着跨越千年的智慧光芒。它以深邃的思想、凝练的语言,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谛,为我们在纷扰的人世间提供了安身立命的指引。“知不知,尚也;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德者不居”,这段经文虽寥寥数语,却蕴含着无尽的哲思,与当下的时政热点、社会万象以及人间百态相互映照,穿透人性的幽微之处,直击灵魂的深处。

“知不知,尚也;不知知,病矣”,这是老子对人类认知境界的深刻洞察。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一种高尚的智慧,体现了谦逊与求知的态度。苏格拉底曾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这种对未知的敬畏和对自身局限的清醒认知,正是“知不知”的生动诠释。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如潮水般涌来。那些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探索的科学家们,深知每一次的突破都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广袤无垠的未知等待着他们去开拓。他们怀揣着“知不知”的精神,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为人类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然而,“不知知”的现象却屡见不鲜,犹如社会肌体上的毒瘤,侵蚀着人们的理性与智慧。在网络世界中,这种病症尤为明显。部分网友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热点事件时,往往仅凭碎片化的信息和片面的观点,就妄下论断,对事件中的当事人进行肆意的指责和谩骂。他们自以为掌握了真相,实则陷入了“不知知”的泥沼,被情绪和偏见所左右。比如,在一些明星绯闻、公共事件的舆论风波中,谣言往往先于真相传播,许多人在未了解事实全貌的情况下,就盲目跟风,发表极端言论,不仅扰乱了网络秩序,也伤害了他人的名誉和权益。这种“不知知”的行为,不仅暴露了个人认知的浅薄,也反映出社会理性精神的缺失。

“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圣人之所以没有弊病,是因为他们能够正视自身的问题,把弊病当作弊病来对待。唐太宗李世民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他以魏征为镜,时刻审视自己的为政得失,虚心纳谏,改正错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在现代社会,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企业的发展,亦或是国家的治理,都需要这种“病病”的精神。一个人只有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一个企业只有敢于直面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战略和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国家只有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挑战,积极改革创新,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垂者不立,跨者不行”,这是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的生动体现。垂头丧气、缺乏斗志的人,难以树立远大的志向,更无法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行;而急于求成、好高骛远的人,往往会因步伐过大而失去平衡,无法走得长远。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无数扶贫干部深入贫困地区,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也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脚踏实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方案,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诠释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重要性。相反,在一些地方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盲目追求GDP增长、大搞形象工程的现象。这些地方政府不顾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规律,过度开发,急于求成,结果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也给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四句话犹如四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的弱点和弊病。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自以为是的人,往往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难以彰显自己的价值;固执己见、听不进不同意见的人,无法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难以明辨是非;自我夸耀、好大喜功的人,往往没有真正的功绩,即使有一些成绩,也会因为过度炫耀而被人忽视;骄傲自满、目空一切的人,无法持续进步,最终难以长久地保持自己的地位和优势。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个别国家的霸权主义行径就是“自视者”“自见者”“自伐者”“自矜者”的典型表现。这些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军事优势,无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肆意干涉他国内政,推行单边主义政策。他们自认为是世界的主宰,对其他国家颐指气使,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反感和抵制。这种霸权主义行径不仅损害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让这些国家在国际上逐渐陷入孤立的境地,失去了应有的尊重和影响力。

“其在道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德者不居。”从道的角度来看,上述那些行为就如同多余的食物和赘肉,不仅毫无用处,而且令人厌恶。有道德、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为了追求个人私利而不择手段、弄虚作假、贪污腐败的人,他们的行为违背了道德和法律的准则,就如同“余食赘行”,遭到人们的唾弃。而那些默默奉献、诚实守信、坚守道德底线的人,他们的行为符合“道”的要求,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赞誉。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他不顾高龄,奔波于田间地头,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着谦逊和质朴的品质,成为了人们心中的道德楷模。

《道德经》的智慧,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时代浪潮中前行的道路;又似一把锐利的手术刀,剖析着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病。在追求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道德经》为指引,秉持谦逊求知的态度,正视自身的不足,遵循客观规律,摒弃自负和虚荣,以道德为准则,脚踏实地地前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寻得内心的宁静与生活的真谛,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

来源:零零柒国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