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好,我是XXX,是真愛(或:珍愛)网推荐给我你的联系方式,来和你了解认识一下的,请问你目前还是單身吗?”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利晋
编辑 | 苏淮
“你好,我是XXX,是真愛(或:珍愛)网推荐给我你的联系方式,来和你了解认识一下的,请问你目前还是單身吗?”
类似话术的短信,不少注册过珍爱网的用户,甚至未注册过的用户,都曾收到过。
不少网友在小红书上发帖反馈,自己没有注册过珍爱网账户,却收到珍爱网推荐婚恋对象的短信。
截图来源于小红书
为了规避“风险”,不少短信内容字体采用的是谐音字和繁体字,比如“眞”、“愛”等。另外,珍爱网也通过大范围、无差别发送推荐短信进行引流。
相比短信引流,更严重的是,不少借着“珍爱网”、“青藤之恋”等线上婚恋服务平台推荐介绍、以营造特殊角色,引导用户下载非法加密软件进行诈骗。
线上婚恋服务平台,逐渐成为了个人信息泄露、短信骚扰或“电诈”隐患的重灾区。
就用户隐私保护、短信引流、是否涉嫌贩卖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源媒汇致函珍爱网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事实上,一旦用户注册线上App账户或到访线下门店,往往意味着进入珍爱网、世纪佳缘等线上婚恋服务平台“杀猪式”服务链的开始。
在抖音地方“红娘”、陌陌、探探、Soul等陌生交友软件多重夹击之下,加之婚恋观念重大改变,珍爱网、世纪佳缘等婚恋平台,正面临着生存难题。
01
“杀猪式”服务链
实际上,2024年央视“3·15”晚会就曝光了珍爱网、世纪佳缘等线上婚恋服务平台“杀猪式”服务链。随即,深圳市场监管局对珍爱网虚假宣传处于罚款170万元。
这条“杀猪式”服务链是这样的:
第一步是获客,除了前述短信引流之外,珍爱网在微博、抖音等平台大量投放广告获客,比如恋爱性格测试导流,以及“交友”、“脱单”、“彩礼”等关键词搜索。
综合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在获得用户注册信息之后,珍爱网会通过电话“轰炸”、发送虚拟优质匹配对象、捏造成功案例、制造年龄和生育焦虑等方式,推动用户前往线下门店购买“会员服务”。
第二步是在用户到访线下门店后,珍爱网会详细采集个人信息,其中重点采集家庭信息、信用卡额度、花呗额度等。目的是:根据用户付费能力,推送相应价格的服务套餐。
为了诱导消费者购买上万元的会员服务,珍爱网向用户宣传“婚恋服务平台视为解决婚恋问题的唯一渠道”,并诱导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或花呗分期支付,实行多重“收割”;针对没有付费意愿的用户,则将其变成“婚托”,安排与付费会员见面。
在黑猫投诉、小红书等平台上,不少付费会员反馈,在与珍爱网签订服务合同之后,平台没有按要求服务,用户申请退款遭到平台拒绝,或以“系统故障”、“领导审批”等为由延迟数月退款。
同时,当会员用户与安排的相亲对象始终未有成果时,珍爱网会将原因归于用户本身,转而推荐形象咨询服务课程,价格同样动辄上万元。
综上可见,珍爱网,整条服务链是典型的“杀猪式”收割。
在“消费保投诉”上,近一年时间里,珍爱网共有516条投诉纪录,其中主要涉及“退款纠纷”、“诱导消费”、“虚假宣传”、“服务质量差”等。
而在黑猫投诉上,关键词“珍爱网”投诉数量为4871条。其中,用户投诉同样是“服务敷衍”、“虚假宣传”、“诱导消费”、“拒绝退款和拖延退款”等。
截图来源于黑猫投诉平台
更重要的一点,婚恋属于情感领域,是一个非量化性指标,意味着服务质量存在模糊边界,婚恋服务平台在服务合同中设置模糊不清的条款,进而不对用户的损失承担责任。
早在2022年11月,安徽省消委会发布15家婚恋平台不公平格式条款调查报告,其中,珍爱网、世纪佳缘、百合网、我主良缘等平台的服务协议条款,表现出“不负责”、“不退费”、“不保证”、“不平等”等问题。
当前,问题依然未完全改善。久而久之,婚恋服务与诈骗,逐渐被很多人划上了等号。
02
丢失了信任
2024年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后,珍爱网陷入了信任危机。婚恋服务平台如果捏造信息、虚造宣传,丢了用户信任,意味着很快会陷入经营危机。
因为婚恋服务赚的就是“信息差”的钱。
公开信息显示,珍爱网成立于2005年,由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执行董事李松创办。成立初期,珍爱网虽有不少用户,但无人愿意付费。于是,李松将珍爱网经营模式调整为“网站注册+电话红娘服务”,推动用户付费。
让珍爱网迅速爆火的,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
2010年,珍爱网与《非诚勿扰》形成深度合作。节目推出不久后,成为国内收视率最高的真人秀娱乐节目。珍爱网借势在地铁、公交、出租车上大规模投放广告,门店规模、会员收费双双得到提高。
起初,李松也推行加盟代理模式,结果发现,门店风格、客户体验、收费标准等多个方面都无法做到统一,于是改为直营模式,并对红娘进行统一的标准化培训,每间店平均有三四十个红娘。
在珍爱网直营门店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李松直言,“直营门店不是资金问题,主要是店长和红娘的培训周期长,无法满足快速开店的需求”。
但其实,珍爱网“数据造假”早已被人诟病。
2016年,网上流传的一份珍爱网融资文件,被外界质疑财务数据涉嫌造假。融资文件提及,珍爱网2015年收入为6.85亿元。但易观智库披露的2015年收入数据则为2.96亿元,二者相距甚远。
尽管李松对此回应称“他们的报告数据完全是错误的”、“我们有这么多的现金流,公司本身是无需融资的”,但很快,李松将珍爱网控制权卖给了太盟集团,自己套现离场。
珍爱网的财务数据问题后续没了下文,但直营模式却成为了当下发展的桎梏,加上在微博、抖音等平台居高不下的营销投入,即“高营销投入+重资产”发展模式,促使珍爱网一步步走向“杀猪式”服务链。
2024年9月,珍爱网直营模式已经出现了危机信号。彼时,珍爱网推出“优达模式”,从直营模式转为服务外包模式,将传统大型门店服务转变为更多小型合作商模式,同时将部分线下红娘改为线上服务。
这成为珍爱网“红娘集体跑路事件”的重要动因。
2025年3月,珍爱网西安、上海、温州、郑州、昆明等多地门店突然闭店,致使会员服务中断、红娘失联。部分会员服务合同未到期,却面临退费难题。
对此,珍爱网董事长肖遂宁表示,“目前,互联网上有传闻称我们在闭店,但实际上我们并不是在关闭,而是在进行调整。首先这并不是我们的决策,因为我们部分服务是外包的,某些操作并非由我们直接负责。”
尽管珍爱网发布声明称“绝不放弃任何客户责任与合同义务”,并提供退费服务,然而在消费保投诉、黑猫投诉等平台上,依然有用户投诉申请退款并未到账。
关于闭店事件的善后工作进展、直营门店调整、如何做好服务外包商管理等情况,源媒汇亦邮件询问过珍爱网方面,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复。
03
自己玩坏了
珍爱网的商业模式,显然,在当前年轻人的婚恋观念下,属于“背道而驰”。
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四成以上消费者对婚恋平台表示担忧,超半数消费者对相亲呈积极态度,在消费者寻找婚恋对象方式倾向中,通过亲友介绍为45.2%、线上结识为42.1%、发展老同学老朋友为41.8%。
珍爱网定位为25-45岁的中青年人群。不可否认,在线上婚恋服务平台成立初期,上述营销手段对于70后、80后有所奏效,但却被90后、00后所排斥。
为了迎合年轻人的生活趋势,自2017年7月起,珍爱网不断对App进行更新,增加动态分享、直播、短视频等社交互动功能。
但在年轻人眼里,珍爱网依然是一个具备很强“目的性”的婚恋服务平台。其中很重要、也很现实的一个原因是:高昂的服务费。
而高昂的服务费,只不过是珍爱网将营销费用、门店经营成本、红娘销售提成等支出,全部转移到用户身上。
或许,有用户愿意承担这些服务费,但问题关键在于,珍爱网缺乏精准匹配和优质客户资源,上述提及的捏造虚拟优质匹配对象、短信无差别引流等就是很好的证明。
这最终让珍爱网沦为了“杀猪盘”。
相反,陌陌、探探、Soul等陌生社交软件,搭讪方式直接、粗暴,用户群体对平台本身功能认知清晰,更能受到当下年轻人的青睐。这些软件,也成为了珍爱网、世纪佳缘等婚恋平台最大的对手。
艾媒咨询分析指出,当前年轻群体更看重感情和精神层面的契合,而非仅仅基于物质条件的考量,且往往会选择信任度高的方式或偏向社交的平台。
同时,婚恋服务行业已逐渐由婚恋网站转向社交APP,其中陌生人社交因其“弱目的性”更受欢迎。
另据Mob研究院数据显示,社交App在95后、00后一代的渗透率接近90%。
尽管陌陌、探探、Soul等社交软件同样经常与“诈骗”、“杀猪盘”、“色情”等关联在一起,也困在盈利难之中,但平台是一个开放式的交友软件,没有年轻人反感的传统婚恋观念和价值输出,更容易让关系自然生长。
在很多人看来,相亲更像是一场“交易”,婚恋服务平台不断强化交易特性,将其转变为一笔明码标价的商品进行买卖,而忽视了婚恋的本质是感情契合和共鸣。
最后,珍爱网自己把自己玩坏了。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来源:源媒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