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心象】危建清:寻踪吴越山水 溯源危氏文脉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8 18:20 2

摘要:当别人把精力用在广场舞、用在麻将桌上时,危建清正像徐霞客一样奔波记录着名胜古迹、记录着历史遗存。当别人把精力用在家长里短、用在觥筹交盏上时,危建清正全国各地走访宗亲,翻阅历史,追根溯源,精心瞩目以古鉴今。

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称之为平凡,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称之为不凡,一个人一辈子把事做出成就,影响众人,则称之为非凡。

当别人把精力用在广场舞、用在麻将桌上时,危建清正像徐霞客一样奔波记录着名胜古迹、记录着历史遗存。当别人把精力用在家长里短、用在觥筹交盏上时,危建清正全国各地走访宗亲,翻阅历史,追根溯源,精心瞩目以古鉴今。

危建清,江西省萍乡市人,曾任萍乡市湘东区城建局规划科科长、工程师,还曾在浙江做过工程监理。现在已经退休多年,实属一介布衣,却是一位真力弥漫的文人,他除了著有《危氏文化溯源》,还著有《吴越峰岭映山红》大型文旅丛书。

当危建清第一次到浙江时,浙江的风土人情、英雄故事、先贤盛儒就曾触动过他的内心,后来,危建清在浙江做工程监理工作时他走访了很多名胜古迹,内心常常泛起波澜,也萌发了系统记录下来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迹的转换,记录名胜古迹的念头愈发强烈,甚至让他欲罢不能,于是,他开启了人生的苦旅。

《吴越峰岭映山红》通过纪实的手法,以浙江全境为素材,详尽介绍浙江的风貌人情、沧桑巨变、历史故事、经典人物等内容。《吴越峰岭映山红》从初稿到完成,历时6年多时间,汇集了浙江省域600多个风景名胜,共计六卷,300多万字。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姓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承国史方志,下联姓氏族谱,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也记录着华夏文明的渊源。

为了深挖姓氏文化蕴藏的丰富资源,危建清笃定恒心,倾注心血,在走访全国各地宗亲时,他没有任何外界援助,更没有任何单位赞助,危建清仅凭每月二千多元的养老金作为经费,乘车,他从不敢坐高铁,因为坐一趟高铁的费用可以坐好几趟普通火车,餐饮,他多以馒头、米饭为主,肉菜则是奢侈之品,住宿他常常住小旅馆,偶尔也在公园凳子上打发一夜。

自2017年5月正式启动《危氏文化溯源》的编撰工作,危建清历时七年有余,行程十万多公里,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几百个县市,上干个族群。他一路遍记诸姓,寻根溯源,一路捉襟见肘,筚路蓝缕,他走遍了全国危氏宗亲,他也倾其全部情感、倾其全部家底

《危氏文化溯源》集各地宗亲族史、古今英贤、人物事略为一体,系统展现了华夏危氏古老的历史,此书共六卷,253篇,720章,400万字,每卷近600页。当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时,危建清全家激动得相拥而泣,喜不自禁,他们为危建清创造了奇迹而感动,他们为危建清填补了历史空白而自豪。

《危氏文化溯源》以常见姓氏文化为稽录对象,采用调查、专访、座谈等形式,运用纪实文学、游记风格等手法,将姓氏源流、世系传承、迁徙繁衍、族群分布、古今名贤、英烈轶事、祭祀文化、宗亲活动、县邑历史、自然环境、商贸交通、民俗风情等,全面系统地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危氏文化溯源》自团结出版社面向社会发行之后,引起广大的社会反响,先后被国家档案馆、国家图书馆等国家级文化单位收藏,还被湖北、河南、江西、福建、安徽、湖南等省级档案馆和图书馆收藏,作者危建清也多次受邀参加中国传统文化高峰论坛、世纪大采风高峰论坛,受邀参加在西安举行的好家风峰会,并代表华夏危氏向中华始祖轩辕黄帝敬献花篮。危建清还受邀参加中央电视频道举办的公益事业大典,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邀请拍摄“对话公益”访谈等等一系列活动。

毫无疑问,危建清借助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文化工程,刻划出一个与淳净深远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的文化符号,如精神图腾一般,描绘出一部圣洁而深厚的文化巨著。那巨著之所以被众多单位收藏是因为其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史料价值、收藏价值,而危建清被多家单位邀请参加各种活动,则因为从其书中,看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也看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人生价值的展现。

事实上,几十年以来,危建清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四时朝暮,他经心著目,春夏秋冬,他考证杂记。他远离喧器,躬耕求索是非得失与他眇不相关,人世间的谀诈他也全然不知。他蓄素守中,积健为雄,他怀着宁寂而旷远的心境,把生命意义、心境情感、生活感悟统统笼于《危氏文化溯源》《吴越峰岭映山红》之中。

在那里他踽踽而行,世俗事功早已在“不移白首之心”的淡泊与旷达之中消融,而心灵面对历史陈迹,并创作出经史典籍---《危氏文化溯源》《吴越峰岭映山红》则贡献于社会,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

更妙的是,《危氏文化溯源》《吴越峰岭映山红》虽然都是大部头书籍,却都有很强的可读性,尤其《危氏文化溯源》虽然是史料价值的纪实题材,却有着诗词歌赋的洗练、有着老庄孔孟的妙悟,还带着哲学思辨的精神。

以无为之心践有为之行,以出世之心敬入世之事,以不世之心修经典之作,危建清撰写《危氏文化溯源》《吴越峰岭映山红》两部鸿篇巨制,共计700多万字,那是情感所在,更是一种生命能量的爆发,不仅仅体现于危建清呕心沥血的编纂过程,更多体现出危建清对中华危氏传承人的时代担当。

而社会各界人士也通过各种渠道纷纷阐发感想,并向危建清致以崇高的敬意,其历史价值、文学价值、传承价值、收藏价值,已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阔步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危建清虽然已经“白首”,却正以“不忘初心”的时代使命,通过激越的情愫以扛鼎之作、时代之品,为自己代言,为时代代言,而读者观其大手笔,亦油然而生逸气壮歌。

十多年的时间里,撰写《危氏文化溯源》《吴越峰岭映山红》两部鸿篇巨制,危建清似若得到了某种神启,在蒙受了生命的意义之后,他以血脉奋张的情感,持续贯注着激情投入其中,他孜孜以求,精益求精,他也干帆历尽,终得大成。

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关系到民族和国家复兴的系统性工程,我们不仅要实现“文史丛书进高校,文旅丛书赠学子”的目标。更寄希望于党和国家对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能够组织在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有着深厚底蕴的文史学家,特别是文史方面有深刻研究的学者,组成民族传统文化复兴演讲团,亲赴全国各省区所有高校,对高校学子开展民族文化教育。

宣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文化核心价值和理论体系,强调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在倡导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前提下,逐步加强海峡两岸的民族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最终实现台湾回归和祖国统一。

重点讲述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古今名贤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讲好家史、族史、民族史、国家史。推动各省区的各姓氏和各族群,开展姓氏和族群的文化溯源,讲好姓氏和族群自己身边故事。

树立以古今名贤的民族精神,以及家国情怀为主体的学习楷模,教育所有高校的学子,要有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成为具有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为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而奋斗的栋梁之才。

(文/桑干)

文章转自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来源:名家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