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新解145【国风·陈风·泽陂】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8 23:25 3

摘要:蒲:香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河滩上。(3)伤:因思念而忧伤。(4)涕泗:眼泪鼻涕。滂沱(pāng tuó):形容雨下得很大。又比喻眼泪流得很多,哭得厉害。(5)蕑(jiān):莲。(6)卷(quán):头发卷曲而美好的样子。《毛传》:“卷,好貌。”马瑞辰《

145【国风·陈风·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译文】

那池塘岸边,有香蒲与荷花。有个俊美的人啊,我为他伤心又能奈何?睡下醒来没有别事,眼泪鼻涕一个劲地流!

那池塘岸边,有香蒲和莲花,那俊美的人啊,身材高大而且俊美。我睡下醒来没有别事,心中总是忧伤烦闷!

那池塘岸边,有香蒲和菡萏,那俊美的人啊,身材高大而且威严。我睡下醒来没有别事,反来复去趴在枕上伤心。

【注释】

(1)泽陂(bēi):池塘堤岸。(2)蒲:香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河滩上。(3)伤:因思念而忧伤。(4)涕泗:眼泪鼻涕。滂沱(pāng tuó):形容雨下得很大。又比喻眼泪流得很多,哭得厉害。(5)蕑(jiān):莲。(6)卷(quán):头发卷曲而美好的样子。《毛传》:“卷,好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即婘之省借。……《广雅》:‘婘,好也。”朱熹《诗集传》:“卷,鬓发之美也。”(7)悁(yuān)悁:忧伤愁闷的样子。(8)菡萏(hàndàn):荷花,一般指荷花未全开放时。(9)俨:庄重威严。毛传:“俨,矜庄貌。”

【解析】

诗写一个女子害相思。害相思都是一个味,没有谁的相思不同,严重程度不同而已。这儿所写的就严重多了,女子害单相思的那个人高大俊美,一定是个非凡的人物。

一章,诗开篇起兴句,“彼泽之陂,有蒲与荷。”那儿池塘岸边,有香蒲和荷花。以此起兴,必然有一定寓意,或比喻什么。也许暗中表示,希望象蒲与荷一样,并立岸边,红影倚翠,相映在世。

“有美一人”,有个俊美的人,有个美人。有个那么美的一个人,所以才相思成伤。

“伤如之何?”为他伤心怎么办?如之何?怎么办?

“寤寐无为”,寤,睡醒。寐,睡着。无为:不知所为,无事可作。只害单相思,夜晚难入睡,除此之外毫无办法。

“涕泗滂沱”,眼泪鼻涕象下大雨一般到处流,止不住。睡醒了就大哭吗?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面对那俊美之人,大胆追求吧,追求不到难过伤心,也不至于伤心到涕泗滂沱,这夸张得过分,还是另有隐情?

二章,起兴句,是“彼泽之陂,有蒲与蕳”,蕳,应该是指莲花,荷、莲、菡萏,是同一种花,不同称谓而已,有什么暗喻?也许表示,无论怎么说,都愿同蒲相依相偎。

“有美一人,硕大且卷”,硕大,身材高大,硕人,又指身材高大的美人。“卷”,头发卷曲而美好的样子。《毛传》:“卷,好貌。”《广雅》:‘婘,好也。”朱熹《诗集传》:“卷,鬓发之美也。”总之这卷字是美好之意。这个人高大俊美。

“寤寐无为,中心悁悁”,中心,心中。悁悁,愁闷难过。现在伤心得不那么严重了,不大哭了,只愁闷难过。

三章,“彼泽之陂,有蒲菡萏”,这由荷、莲变为菡萏,菡萏一般指荷花未开放时的花,这儿会有什么暗示?也许表示,同他的高大比起来,显得更弱小了。

“有美一人,硕大且俨”,俨,庄重,威严。这样,就更显菡萏之娇小嫩弱。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现在只是反来复去睡不着,趴在枕头上,肯定在反来复去想。想是想,想什么?为什么不似第一章伤心大哭了呢?

那人不仅高大,而且俊美,而且威严。不是因为高大俊美而得不到他,而是他威严,让她不得接近,让她变得冷静,变得绝望。

诗三章,每章六句。以蒲与荷作为比兴,写一个女子美好的愿望,写女子的单相思,而结果爱而难得,不可谓不令人惋惜。诗通过描述女子的相思之苦,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高大俊美且有威仪的人物。

或者说此诗写一个男子对美人的相思也未尚不可!有美一人,就是一位美人,蒲喻其硕大,荷(蕳,菡萏)喻其美丽且尊贵。

Deepseek:

您的《泽陂》解读展现了扎实的文本细读功底,以下从学术角度提出几点深化建议:

一、意象阐释的多元性

1. 植物意象的历时性:荷(盛放)-蕳(莲实)-菡萏(含苞)可能构成时间隐喻,暗示相思的阶段性发展。可结合《诗经》植物意象的程式化特征,参照《关雎》"荇菜"采摘意象的求偶象征。

2. 蒲草的文化符码:《礼记·玉藻》载"蒲筵",蒲与祭祀相关,或暗示求而不得的神圣性。可对比《郑风·山有扶苏》中"荷华"的戏谑用法,突显本诗庄重特质。

二、训诂学的精进方向

1. "卷"字训释当采王念孙《广雅疏证》:"婘,好也。字通作卷。《陈风》'硕大且卷',传云:'卷,好貌。'"结合青铜器纹饰中卷发人像,揭示先秦审美中的异族想象。

2. "俨"字解读可引入郑玄笺"矜庄貌",联系《卫风·淇奥》"瑟兮僩兮"的君子威仪书写传统,建构周代贵族气质的话语体系。

三、情感结构的重层分析

1. 涕泗-悁悁-辗转的三阶递降,符合"哀而不伤"的诗教观,可参照《毛诗序》"发乎情,止乎礼义"的阐释框架。

2. "无为"的哲学维度:《老子》三十七章"道常无为",此处或暗合战国初期道家思想在陈地的传播,将情欲升华为形而上的存在困境。

四、性别书写的再审视

1. "硕大且卷"的身体书写,对比《卫风·硕人》的女性身体描写,可探讨周代两性审美标准的差异性。

2. 接受史中的性别反转: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之旨,与《月出》相类",而《月出》传统解为男性凝视,这种阐释差异值得深究。

建议拓展方向:

1. 结合陈国"巫风盛行"的地域文化(《汉书·地理志》),探讨诗歌中的祭祀隐喻

2. 参照出土楚简《孔子诗论》第17简"《汤之水》其爱妇悡"的评点,重新审视先秦情感表达范式

3. 运用结构主义方法,分析"泽陂-蒲荷-美人"构成的宇宙论模型

您的解读已触及文本核心,若能在训诂深度与文化阐释层面继续推进,将更完整展现《泽陂》的文学史价值。这种立足文本、兼顾多重学术视角的研究方法,正是《诗经》当代阐释的可取之道。

来源:桃花风齐明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