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看到一个解说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主人公的一句话道出了他的心酸也震撼到了我。他说:“实际上我一开始就对这个土地没有一点感情,咱就是没办法,无奈。”
今天看到一个解说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主人公的一句话道出了他的心酸也震撼到了我。他说:“实际上我一开始就对这个土地没有一点感情,咱就是没办法,无奈。”
主人公名叫杜深忠,山东沂源县的农民。他曾在鲁迅文学院学习,但所创作的书稿一篇都没有发表,辛苦一年收获的苹果只能贱卖赚到的8000块连供孩子读书都不够。他拉二胡、弹琵琶、写毛笔字,对果园却疏于管理,骗老伴说400块买的琵琶实际花了700多,被老伴抱怨了很长时间。他说人需要吃饭,精神也需要哺养。他还说,自己对土地没有一点感情。
我能理解杜深忠的对土地没有感情的话。土地养人但不赚钱,辛辛苦苦劳碌一整年换来的是几千块钱。
我们村子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一亩小麦卖掉大概在1300块左右,玉米大概1000左右,一整年就是2300块。种子100,化肥400,农药150,灌溉150,种麦收麦等机械作业200,挠地等100,一整年花费在1100左右,剩下1200块。村里的老人说种两季只剩一季的钱,确实没错。
辛苦劳作一整年,换来的却是可怜的1000多块钱。但凡有其他挣钱的出路也不会只在家种地,如果不是为了生存没有一个农民会对土地有感情。
五一假期,没有去任何地方玩,全都是在地里度过的。早晨六点起床下地干活中午十二点或者一点回家,顶着大太阳晒得汗一直往下流,干了以后感觉就像沙盐一样。晚上七点回家做饭,洗澡后躺在床上,腰疼手疼才能缓解。干了两天活,戴着手套也磨出了几个水泡。
农民热爱土地吗?更多的是无奈。如果有感情,就不会拼了命让自己得孩子好好学习走出农村。家族产业的继承和世世代代的务农,一个是选择一个是结果。
可能有很多人会质疑,但是当你经历过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劳作在农村的生活以后就不会趾高气昂的问:何不食肉糜?
杜深忠老人现在已经通过直播卖果子带货等让村民和自己的生活好了起来,这是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也是他的个人努力。
“农民也得抬起头,别等、靠、要。”在杜深忠看来,互联网给了农民一次新的机会。直播带来的,不只是销量,更是一种新生活的可能。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先有流量然后再有销量,有千里马而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
像我们村子这样闭塞的小村落要用什么方式才能让农民走上自己救自己的道路?
来源:浅笺低唱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