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宫玫瑰园就关税问题发表讲话,宣布将对除符合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之间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之外的所有国家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不符合规定的商品将继续按25%的税率征收)。几乎所有进入美国的商品征收至少10%的关税。他还对数十个与美国存在最高贸易逆
《全球企业月谈》,聊聊全球大企业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都做了些什么,有哪些新动向、新技术、新思路,希望能为读者们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4月份,随着特朗普正式宣布对其他国家开征关税,跨国企业因面临不确定性,纷纷撤回全年业绩预期。更多企业开始削减成本,甚至以大规模裁员应对。
下面,让我们看看过去一个月都发生了什么。
特朗普关税战打乱企业运营节奏
特朗普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关税闪电战向美国和外国企业释出了一条明确信息: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
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宫玫瑰园就关税问题发表讲话,宣布将对除符合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之间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之外的所有国家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不符合规定的商品将继续按25%的税率征收)。几乎所有进入美国的商品征收至少10%的关税。他还对数十个与美国存在最高贸易逆差的国家加征了更高的税率。美国将对所有外国制造的汽车征收25%的关税
半年前,芯片制造商英伟达是投资者心目中美国经济的典范:公司利润极高,创新能力令人瞩目,还有一位魅力十足、常穿皮夹克的创始人黄仁勋。然而,如今这家公司却无意间成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所引发商业噩梦的象征。关税忽视了全球科技供应链的现实,遍布亚洲的主要供应商为苹果、三星、惠普、戴尔、亚马逊和Meta提供从零部件到最终组装的一切服务。二十多年来,全球消费者一直理所当然地享受着顶级科技产品。而如今,这个黄金时代或许已经走到尽头。
大型科技公司的利益与将特朗普送入白宫的运动形成了鲜明对比。硅谷对特朗普的押注似乎变得非常糟糕且迅速。美国总统对全球贸易体系的冲击,使得苹果、英伟达和特斯拉成为复杂电子供应链中最大的受害者之一。美国科技行业在全球化时代成长,并深受其影响。随着可能对嵌入GPU的计算机系统征收毁灭性关税的威胁,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可能会被迫转移到美国之外。
特朗普的贸易攻势反复无常,变幻莫测,企业的手脚几乎全被束缚,唯一能做的就是大幅削减成本。调查显示,84%的受访者表示对当前的政治和法律环境可能对其业务所产生的影响感到“有些担忧”或“非常担忧”。
化工企业陶氏公司(Dow)将推迟一座新厂的建设。医疗器械制造商波士顿科学公司(Boston Scientific)正加紧削减差旅费等非必要支出。面对贸易战不确定性,一批美国和欧洲大公司撤回业绩指引。包括通用汽车、JetBlue、Snap和沃尔沃在内的美国和欧洲的大公司发出警告称,贸易战的走向和后果无法预测,因此对未来业绩进行预测变得毫无意义。
全球最大的消费品集团警告说,特朗普的贸易战正在打击本已脆弱的消费者情绪,并有可能使消费者面临新一轮的价格上涨。由于关税相关的不确定性,食品和个人护理巨头百事公司(PepsiCo)和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下调了今年的财务展望。同时,联合利华(Unilever)和雀巢(Nestle)表示,疲惫的购物者将不得不承受更高的价格。软饮料和多力多滋薯片生产商百事可乐表示,2025年的利润可能停滞不前,取消了个位数增长的预测。宝洁公司表示,正在考虑提高部分商品的价格。
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等许多美国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警告称,变幻莫测的关税威胁使企业几乎无法做规划,也吓坏了消费者。美国航空、美国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和阿拉斯加航空(Alaska Air Group)告诉投资者和分析师,休闲旅行已降温,而且由于经济环境导致预测过于困难,它们撤回了全年业绩预期。
随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开始实施,依赖中国制造的美国小型企业陷入困境,几乎没有企业能找到生产其产品的美国工厂。随着特朗普政府推进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145%的关税,人们越来越担心,贸易瘫痪可能会压垮那些借助中国劳动力、材料和技术蓬勃发展的小企业,贸易战可能会扼杀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企业再掀大裁员
在新任首席执行官陈立武领导下试图东山再起的英特尔(Intel)对本季度作出疲软的预测,并表示将裁员以使成本与缩小的业务规模相当。陈立武还表示将迅速采取行动为其认为过于官僚化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英特尔表示,成本削减计划将包括“削减管理层级”,以提升决策效率。公司尚未提供与裁员相关的一次性费用预估,英特尔首席财务官David Zinsner表示目前没有对裁员规模的估计。此前有报道称英特尔计划裁员超过20%。去年,英特尔宣布将裁员15000人,以精简规模并提高效率。
美国物流巨头联合包裹(UPS)宣布今年将裁员2万人,并在6月底前关闭73栋办公楼,以提高美国业务的利润率和效率。UPS指出,此次业务重构与零售巨头亚马逊业务量减少相关。计划通过成本削减,帮助公司减少35亿美元成本支出。同时,UPS还撤回了今年的财务指引,强调特朗普关税引发的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导致公司无法提供预测。此次裁员是继去年早些时候裁减1.2万人后的又一轮大规模人员调整,也是UPS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
大企业分拆专注主营业务
索尼集团(Sony Group)正在考虑分拆其半导体部门,此举将标志着这家PlayStation制造商精简业务并专注于娱乐领域的最新举措。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集团(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的分拆和上市可能最快于今年进行。索尼考虑将所持的半导体业务的大部分股份分配给股东,并可能在分拆后保留少数股权。相关讨论仍在进行中,计划可能改变。当前,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主要向苹果、小米等手机厂商及相机企业供应图像传感器,占据全球53%的市场份额。
ABB集团宣布对其机器人业务单元实施分拆,目标于2026年第二季度推动该业务启动上市交易。ABB机器人业务单元拥有约7000名员工。2024年,该部门实现销售收入23亿美元,约占ABB集团总收入的7%。新公司将凭借新的资本结构独立上市。ABB的机器人业务是仅次于日本发那科(FANUC)的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竞争对手包括安川(Yaskawa)和德国库卡(Kuka)。
德国大陆集团(Continental)表示,将把旗下康迪泰克(CONTITECH)橡胶与塑料业务部门转变为一个独立实体,很可能会将其出售。此次拆分将在其汽车业务部门分拆以及原始设备解决方案业务出售之后实施。康迪泰克很可能在2026年实现独立。在这家德国汽车零部件及轮胎制造商以及整个欧洲汽车行业都处于艰难时期之际,大陆集团计划分拆其汽车业务部门,随后将该部门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
赛诺菲(Sanofi)宣布,已完成将其消费者健康业务欧彼乐(Opella)50.0%的控股权出售予Clayton, Dubilier & Rice(CD&R)的交易。4月30日,欧彼乐正式成为一家独立的全球消费者健康领导者。赛诺菲仍保留欧彼乐48.2%的重要股权。法国国家投资银行(Bpifrance)将持有欧彼乐1.8%的股份,并将加入董事会。该交易已按此前披露的条款完成,赛诺菲共获得约100亿欧元的净现金收益。通过此次交易,赛诺菲已转型成为一家专注于生物制药的企业。
投资中国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北京与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4月17日举行会谈。这是黄仁勋时隔3个月再次到访北京。黄仁勋在会谈中表示,中国是英伟达非常重要的市场,希望将继续与中国合作。黄仁勋表示,美国政府加强芯片出口管制已对英伟达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西方汽车制造商将在中国推出与本土合作伙伴联合生产的配备新软件与智能功能的汽车,向本土竞争对手发起反击,力图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东山再起。今年上海车展,将首次真正考验他们的全新战略。大众汽车、丰田等车企已采纳“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试图重新吸引那些选择了价格更低、有更多高科技功能的本土品牌电动车的消费者。梅赛德斯-奔驰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在中国推出其电动CLA车型,该车型的核心“大脑”是一套由其中国研发团队开发的操作系统。
“上海国际车展”4月23日开幕。欲卷土重来的日本厂商接连发布新款纯电动汽车(EV)。着力扩充新能源汽车商品的丰田汽车(Toyota Motor)发布EV“bZ”系列新款车型“铂智7”,丰田首次在驾驶座上采用中国IT巨头华为技术的操作系统,表示在汽车上也实现了与智能手机相同的便捷性。本田(Honda)也首次发布了面向中国市场的EV品牌“烨”系列第二弹“烨GT”量产车型,日产汽车(Nissan Motor)也发布了新能源车。
丰田(Toyota Motor)在上海市投资13亿元人民币获得了一块用地,将用于建设高端品牌“雷克萨斯”的工厂。丰田已成立了的全资企业“雷克萨斯(上海)新能源”,根据中国市场需求开发和生产纯电动汽车(EV),这块用地将用于建设生产工厂。雷克萨斯(上海)新能源在上海市西南部的金山区获得了112万平方米的用地。该用地的使用期限为50年。雷克萨斯(上海)新能源的新工厂预计年产能10万辆左右,计划2027年以后开始生产。将新增大约1000个就业岗位。
中国市场监管机构表示,已对杜邦公司(DuPont)在华业务展开反垄断调查。杜邦在最新的年度报告中称,该公司去年的收入有19%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该公司在中国多个城市设有制造工厂,并在上海设有一家研发中心。
日本东陶(TOTO)4月28日称,将关闭位于中国的2个陶瓷洁具生产基地。由于被卷入与竞争对手的价格竞争,东陶的盈利情况恶化,因此判断有必要调整业务。东陶在中国拥有3个生产基地。其中,位于北京和上海的工厂已于同一天停产。将在近期关闭,运营公司也将清算。包括计划2025年内投产的辽宁省大连市的新工厂在内,今后在中国将改为2个基地体制。关闭北京、上海工厂后的产能将比目前减少4成左右,但计划在自动化升级的其余基地提升开工率和生产效率。
日本森永制果(MORINAGA)在中国推出了“盐牛奶糖”。这一产品在到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中颇受欢迎,因此该公司决定开始在中国销售。森永制果正在开拓便利店和生鲜超市等销售渠道,力争将其打造成与“HI-CHEW(嗨啾)”软糖并列的热门商品。为了在中国发售,森永制果委托位于江苏省的糖果制造公司进行生产。与在日本销售的同款产品一样,使用了法国产的岩盐,重现了焦糖浓郁的甜味与盐的独特风味。
回转寿司和西餐连锁店等日系餐饮品牌正在中国大行其道,这些曾在日本通缩时代胜出的“高性价比”餐饮店获得青睐。2月底在中国大陆开设首家店的烤串连锁“鸟贵族”的运营公司计划加速扩张。2021年进军中国大陆的回转寿司“寿司郎”去年8月在北京推出首家门店。截至今年3月底,其大陆门店已增至51家。2003年进入中国、拥有超400家门店的意式餐厅“萨莉亚”未来考虑把中国门店扩张至7000至1万家。
行业趋势和动态
欧洲电池企业纷纷缩减发展雄心并与亚洲竞争对手达成交易,此前北伏(Northvolt)破产,给该地区打造独立电池产业的努力打上问号。瑞典北伏集团曾是过去十年欧洲资金最雄厚的初创企业之一,在今年3月破产前从政府和投资者那里筹集了150亿美元。如今北伏已成为其他初创企业的前车之鉴,这些企业对于实现欧盟的战略目标——在消费者转向电动汽车之际摆脱对中国电池的依赖——至关重要,但他们跟中国和韩国竞争对手还有数年的差距。
来源:全球企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