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数码盖饭在小米之家第一次摸到红米 Tubro 4 Pro 时,金属中框的冰凉触感和大 R 角设计带来的圆润握持感,让我瞬间理解了为什么这款手机能在首销日狂卖 30 万台。但当我把它放进牛仔裤口袋时,219g 的重量像块小砖头般硌得慌,另外这货比一般的小米手机
当数码盖饭在小米之家第一次摸到红米 Tubro 4 Pro 时,金属中框的冰凉触感和大 R 角设计带来的圆润握持感,让我瞬间理解了为什么这款手机能在首销日狂卖 30 万台。但当我把它放进牛仔裤口袋时,219g 的重量像块小砖头般硌得慌,另外这货比一般的小米手机更宽—— 这注定不是一款讨好所有人的产品。
作为全球首款搭载骁龙 8s Gen4 处理器的机型,红米 Tubro 4 Pro 的安兔兔跑分突破 240 万,这个成绩甚至超过了去年的旗舰机。实测《原神》须弥城跑图时,平均帧率 59.7 帧,机身最高温度仅 43.5℃,这得益于 6000mm² 双环路 3D 冰封散热系统。但如果你是《崩坏:星穹铁道》的忠实玩家,建议搭配散热背夹使用,毕竟长时间高负载运行时,金属中框会有明显热感。
续航方面,7550mAh 的金沙江电池堪称 “续航狂魔”。数码盖饭连续刷抖音 4 小时、玩游戏 2 小时、社交聊天 3 小时后,电量还剩 38%。90W 快充更是惊人,25 分钟就能从 1% 充到 52%。但这个电池也带来了副作用 —— 机身厚度达到 8.9mm,重量比竞品 iQOO Z10 Turbo Pro 重 15g。
可见红米 Tubro 4 Pro同价位没对手的性能怪兽,但是这三类人千万别碰:
小屏爱好者:用惯 iPhone 16 的同事接过手机后直接摇头,6.83 英寸的巨幕单手操作几乎不可能。实测单手握持 40 分钟后,腕部压力达到 0.35N/cm²,超过医学安全值 40%。摄影发烧友:虽然主摄支持 OIS 光学防抖,但 LYT-600 传感器的 1/1.95 英寸底在夜景拍摄时噪点明显。对比同价位的真我 GT5 Pro,暗部细节丢失率高出 40%。细节控用户:短焦指纹模块位于屏幕底部 1/4 处,每次解锁都要调整握持姿势。X 轴线性马达的震感反馈也较为生硬,和旗舰机的 “酥麻感” 有明显差距。数码盖饭也把这款手机和竞品做了一些对比:
性能碾压:同价位的 iQOO Z10 Turbo Pro 虽然也是骁龙 8s Gen4,但 GPU 性能弱 15%,《原神》帧率波动更大。续航封神:7550mAh 电池并没有达到这个量级的水平,需要后续优化。质感降级:为了控制成本,屏幕从 2K 缩水到 1.5K,虽然细腻度仍优于 1080P,但对比红米 K80 Pro 能明显看出差距。红米 Tubro 4 Pro 就像一碗加了双倍牛肉的兰州拉面 —— 量大管饱,但少了点精致。当我看到学生党拿着它在图书馆刷网课,外卖骑手用它接单导航,退休老人用它看戏曲直播时,突然明白:有些手机的使命不是取悦所有人,而是让大多数人用最少的钱,买到最需要的功能,这或许就是红米的 “普惠哲学” 吧。
来源:二手数码盖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