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朱建军夫妇的甜瓜大棚,阵阵瓜香扑面而来。翠绿的藤蔓间,金黄饱满的甜瓜长势喜人。夫妻俩正娴熟地打理着瓜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8年前,朱建军夫妇还守着家里一亩多地和几亩老果园过日子,年收入不到3万元。2017年,朱建军接触到了大棚农业,发展设施农业,不受天
在什社乡李岭村,朱建军和高晓霞夫妇凭借勤劳的双手和不服输的劲头,成功从传统农户转型为设施农业能手,钱袋子鼓起来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走进朱建军夫妇的甜瓜大棚,阵阵瓜香扑面而来。翠绿的藤蔓间,金黄饱满的甜瓜长势喜人。夫妻俩正娴熟地打理着瓜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8年前,朱建军夫妇还守着家里一亩多地和几亩老果园过日子,年收入不到3万元。2017年,朱建军接触到了大棚农业,发展设施农业,不受天气影响,还能种反季果蔬卖出高价,这让他和妻子动了心。第一年投资7000元搭建一座钢架大棚,通过“甜瓜+辣椒”的轮作模式,当年就实现纯收入1.2万元。尝到甜头后,他们逐年扩大规模,目前已有4座甜瓜棚和4座辣椒棚。
什社乡李岭村村民朱建军说:“甜瓜是‘五一’前上市,七月下旬采摘结束,市民可以进园采摘,也可以在网上网购,预计一个甜瓜棚收入1.8万元到2万元。”
除了甜瓜,夫妻俩的4棚螺丝椒已经进入花期,预计6月初上市。通过科学种植和错峰销售,每个辣椒棚同样能带来2万元左右的收益。同时,朱建军夫妻还搭上了互联网快车,高晓霞通过直播带货,通过电商推广自家甜瓜,增加销售额。
从传统种植到设施农业,从线下销售到网络带货,朱建军夫妇用勤劳和智慧,在黄土地上书写着新时代农民的致富经。
记者:程娟娟
责 编丨张 龙
编 辑丨王 绮
来源:西峰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