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板,来箱乌苏!"三年前杭州滨江夜市的吆喝声,如今变成了:"这酒又贵又上头,换青岛纯生吧。"烧烤摊主老陈看着积灰的乌苏箱子苦笑:"去年夏天还能卖三十箱,今年五箱都没卖完。"
夜市霸主惨遭抛弃!曾经喝不起的"夺命大乌苏"为啥没人买了?
"老板,来箱乌苏!"三年前杭州滨江夜市的吆喝声,如今变成了:"这酒又贵又上头,换青岛纯生吧。"烧烤摊主老陈看着积灰的乌苏箱子苦笑:"去年夏天还能卖三十箱,今年五箱都没卖完。"
从网红神酒到过气顶流
2019年的那个夏天,"夺命大乌苏"的传说在酒桌间疯传。620ml的绿色酒瓶配上血红的"WUSU"字样,喝倒过无数自称千杯不醉的勇士。北京工体某酒吧甚至推出"乌苏挑战赛":连吹三瓶不倒免单,结果开业三个月赔了二十万。
新疆小伙艾力记得最疯狂时:"从乌鲁木齐到上海的航班,人人都拎着两箱乌苏当特产。"那时的乌苏不仅是啤酒,更是社交货币。小红书探店博主人手一瓶,抖音"乌苏醉拳挑战"播放量破10亿。
价格刺客现形记
"一瓶乌苏的钱够买三瓶雪花,当我冤种?"00后酒客小王的吐槽道破天机。夜市价格表显示:
乌苏:12元/620ml
雪花勇闯:4元/500ml
青岛经典:6元/500ml
精酿白啤:15元/330ml
烧烤店老板算过笔账:一桌四人喝嗨至少20瓶,选乌苏要240元,换成雪花只要80元。"现在年轻人AA制喝酒,谁当这个冤大头?"
更扎心的是性价比崩塌。精酿酒吧主理人李姐直言:"乌苏的麦芽浓度还没超市啤酒高,凭什么卖精酿价?"她撕开乌苏配料表:水、麦芽、大米、啤酒花制品——典型的工业啤酒配方。
新疆味道消失之谜
在乌鲁木齐酿酒厂工作二十年的马师傅最痛心:"以前的乌苏要用天山雪水发酵28天,现在流水线3天就出厂。"他掏出两张检测报告:
2005年:原麦汁浓度11°P 酒精度4.8%
2023年:原麦汁浓度8.6°P 酒精度4.0%
"嘉士伯收购后换了德国设备,但把灵魂弄丢了。"马师傅说现在的大米添加量翻倍,就为省成本。喝惯老乌苏的客人吐槽:"现在的乌苏就像兑水二锅头,上头不是醉是头疼。"
要钱又要命的双重暴击
"昨天喝乌苏,今早差点被送走!"豆瓣酒鬼组的热帖引发共鸣。三甲医院消化科数据显示:2023年因饮用高度啤酒引发急性胰腺炎病例中,乌苏占比达37%。
95后养生派代表小林说:"我们现在喝酒要看配料表,低度果酒配枸杞才是王道。"《2023年轻人饮酒报告》显示:
72%选择8度以下低度酒
65%关注"零添加"标识
81%拒绝次日宿醉
反观乌苏的营销还在打"夺命"标签,抖音最新广告词竟是:"够烈才够爽!"——完美踩中年轻人雷区。
神秘感破产现场
曾让乌苏封神的"新疆滤镜",正在加速碎裂。有消费者发现瓶身产地标着江苏、广东,戏称:"这是西域大乌苏还是沿海小海鲜?"
更尴尬的是网红人设崩塌。B站测评UP主拆解乌苏酿造工艺,发现与普通啤酒无异,百万播放视频标题直接写:《揭开夺命乌苏的皇帝新衣》。评论区经典吐槽:"花12块喝工业啤,不如加钱买真精酿。"
对手们的降维打击
当乌苏还在吃老本时,竞品早已完成进化:
青岛白啤:添加橙皮香菜籽,走小资路线
雪花黑狮:搞出玫瑰荔枝味,收割小姐姐
燕京U8:主打"小度酒大滋味",瓶身印二维码可查酿造记录
泰山原浆:玩出"7天保鲜"概念,冷链配送上门
就连便利店都来分羹:全家推出的蜜桃嗨啤,9.9元第二瓶半价,直接抢走乌苏的深夜档生意。
最后的救命稻草
不甘心的乌苏今年搞了些骚操作:
推出"西域星空"限量罐,被嘲"新疆风PPT模板"
联名网红烧烤店,结果被扒出用的联名款是贴牌生产
请流量明星代言,粉丝却集体刷屏:"哥哥快跑!"
在精酿圈混迹十年的王老板看得透彻:"乌苏错把网红当品牌,现在反噬来了。就像曾经的江小白,年轻人喝的是新鲜感,不是真感情。"
给所有品牌的警示
乌苏的兴衰史,给消费市场上了三堂课:
别把消费者当傻子:信息透明时代,靠噱头骗不了人
涨价要有硬实力:没有品质支撑的高价都是空中楼阁
抓住年轻人的胃更要抓住心:健康化、个性化才是未来
走在凌晨两点的夜市,看着满地雪花瓶盖,突然想起那句广告语:"乌苏,勇闯天涯。"如今看来,不是乌苏带年轻人勇闯天涯,而是年轻人把它留在了天涯。
来源:珠儿美食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