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潜失联3天奇迹生还,大量细节首次披露,当事人:饿了就喝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9 09:30 1

摘要:虽然最后救援活动圆满成功,但每次回忆救援细节的时候,大家都捏了一把冷汗,如果不是提前做好了准备,失联的两个工程师也顺利的找到了“避难所”,这次救援活动极有可能功亏一篑。

在一个能见度只有1米的水下洞穴里救人?这个任务听起来就很难去完成,可广西白色的救援队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功的将两个失联工程师给救了出来。

虽然最后救援活动圆满成功,但每次回忆救援细节的时候,大家都捏了一把冷汗,如果不是提前做好了准备,失联的两个工程师也顺利的找到了“避难所”,这次救援活动极有可能功亏一篑。

危险程度满分的洞穴潜水

平时大家一定观看过一些探险类的活动,各种危险的环境让人触目惊心,但在众多探险类活动中,最危险的一定是洞穴类探险,因为在洞穴探险中不但有大量无法预知的风险,其救援难度也非常的高,有的时候甚至都无法找到遇难者。

在众多不同的洞穴探险里,最危险的肯定是洞穴潜水,在这种洞穴里几乎全靠着氧气瓶续命,一旦氧气全部消耗,基本上就可以告别这个世界了。

既然这么危险,为什么还是有人要去洞穴潜水呢,难道仅仅是为了一瞬间的刺激吗,其实这是因为在洞穴里面环境特殊,有很多地表看不到甚至已经绝种的生物,因此大家才会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洞穴里采集数据。

当然,为了更好的达到洞穴潜水的效果,以及安全的离开,每一个参与洞穴潜水的人都会做足功课,可即便如此,危险系数还是非常大的,那么洞穴潜水有多危险呢?

首先,洞穴里的水几乎不和外界流动,水源十分的浑浊,在打着强光手电的情况下,能见度能有一米就不错了,一旦你的手电没电,那就相当于进入了黑夜模式,几乎什么都看不见。

其次,在洞穴内部除了一些十分小的“气穴”,是没有地位给你换气的,你只能依靠自身携带的氧气瓶,如果说运气好能够找到气穴,也只能暂时提供给你一个喘息的地方而已。

最后就是环境带来的心理压力,很多电影里面都形容过这种情况,在洞穴潜水的时候,你什么都看不清,也听不到外面的声音,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找不到路,每过一分钟都感觉像是过去了几个小时。

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加深人体内心最大的恐惧,甚至还会出现十分严重的幻觉,而这些情况会让人的呼吸加重,大量出汗,气血内部的氧气会快速消耗,人体热量也会快速流失,可以说这是才是很多洞穴潜水遇难者的真正死亡原因,而身为工程师的大周以及生态学硕士小周,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绝处逢生,等到了救援人员。

最艰难的处境

这次失联的两个人,其实准备工作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氧气瓶之类的设备该带的都带了,只不过两人还是太“年轻”,低谷了探险的难度,下去没多久就失联了。

根据小周后来的描述,两人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就失去了联系,且氧气量也有很大程度的消耗,在这种情况下,两人只有迅速回到入口或者找到气室才能活下来,但由于水里能见度太低,短时间回不去,因此只能以寻找气室为主,幸运的是,两人都找到了足以让他们短时间存活的气室。

那么两人在找到气室后,是如何存活下来的呢?首先是大周,大周在找到气室后,立刻想办法去解决体温问题,因为人如果长时间泡在水里,体温就会大幅度的下滑,最终因为体温过低而死。

他在保证了自己的身体状态后,也没有随便乱跑,就在自己的浮岛上静静的等待救援队伍,由于他找到的气室,距离入口只有300米左右,因此救援队很顺利的就找到了大周。

小周由于距离入口较远,且找到气室的时间比较晚,因此小周这边相对要危险很多,在找到气室后,小周虽然暂时没有了氧气不足的焦虑,但由于在下面已经超过了24小时,他所携带的电源全部没电,因此他也进入了黑暗状态当中。

在手电没有了光的那一刻,小周悬着的心终于死了,他瞬间想到了人生中所有不好的事,别说是小周了,换任何一个人在那种极端的环境里都没有办法适应,但这对小周来说还只是一个开始。

幽闭环境最让人害怕的没有光,而是会让人对空间和时间没有准确的判断,并并且产生各种幻觉,小周后来就描述过,那个时候的他好像看到了一只超级大的蜘蛛,这个蜘蛛好像要吃了他一样,他害怕的好久才反应过来这是幻觉。

接下来他需要面对的就是身体不断流失的热量,如果他没有办法克服这个问题,他极有可能在救援到来之前便死亡,那么他是如何解决的呢?他首先强迫自己不断的喝水,喝下了足足80捧,然后让身体的尿液顺着双腿流到身边的泥土上。

他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和泥呢?难不成是为了弥补童年的遗憾,他自然没有这个爱好,用尿和泥,是为了把这些带着热量的泥覆盖到身上,达到保温的效果。

在救援队伍到达附近后,他看到了一束光,他本能的感觉到这不是自然光线,而是手电筒打出来的光线,于是他拼命的挥手,最终被救援队伍所发现,安全的获救,此时距离小周进入气室等待救援已经度过了整整73个小时。

在离开洞穴后,他们两人对这次经历十分的害怕,通过很长时间的心理治疗,才能够慢慢的说出洞穴里的那段经历,其实这也正常,普通人在里面别说是73个小时了,待73分钟都会度日如年,在一些其他的救援案例中,就有人因为绝望出现了脑死亡的情况。

有惊无险的完成救援

在收到救援命令后,当地也是在短时间内就组织了一个素质过硬的救援队伍,还带足了救援设备,可即使准备的很充分,在找到失联人员之前还是出事了。

在洞穴里找人可不是游泳,待一会就能上岸,负责救援的人在水里起码要待十几个小时,就算是特警这样“勇猛”的人,也因为低温开始发烧,更不要说普通人了。

那么救援队伍是如何找到大周和小周的呢?救援队伍使用了敲击结合打光两种方式来寻找。

敲击墙的原理很简单,那就是打出一个比较有节奏感的声音,想办法让被就救援的人听到。

此时被救援的人员就可以通过敲击墙壁,将声音反向传播到救援队伍当中,特警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顺利寻找到大周的,当时大周在听到声音后,立刻开始敲墙壁,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双方传递信号成功,救援任务完成了一半。

按道理来说,大周下周应该距离不远才对,可在找到大周后,救援队楞是完全找不到小周的身影,难道他已经不幸“遇难”了,为了顺利找到他,大家只能挨个气室中找进去了。

其实这种救援方式已经算是“碰运气”的方式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唯一的方式,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气室里面有没有小周的身影,救援队也只是不放弃任何一次希望罢了,幸运的是,小周在几乎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顺利找到,成功获救。

而此时,为了找寻小周,救援队伍已经接连寻找了12个气室,距离小周的入口,也深入了足足500米的距离。

500米的距离,在陆地上并没有多远,我们可能散步也只需要两三分钟就能够走到,可在这里面,就像是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救援队伍也是在拼着最后一口气才顺利找到了小周的这个气室。

当大家看到小周的时候,不仅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还被眼前的小周搞的哭笑不得。

为了保温,小周几乎是将自己直接裹成了一个泥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遗落的兵马俑呢,但大家回想起那个发烧的特警后才反应过来,这几乎是他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保温方式,或者说他就是用泥土给自己吊着一口气。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小周的方法确实有点“恶心”,但在生存问题上,“面子”真的是一点都不重要。

结语:这次救援虽然是成功了,但不代表每一次都能成功,毕竟在极端环境下还能找到气室这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并且这种情况对救援队伍也是极大的考验,普通人员根本无法完成救援。

但遗憾的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目前机器依旧无法代替人力前往洞穴内部进行研究,只能依靠人力进行探索,因此如何安全的探索洞穴,是很多科研人员不断努力的方向,毕竟任何一个科研人员的损失都是我们无法承担的。

来源:电影有深度官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