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阳区2025年第一季度农业经济实现“开门红”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5.36亿元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9 10:18 4

摘要:近日,三亚市吉阳区2025年第一季度农业经济成绩单出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5.36亿元,同比增长0.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09元,同比增长6.6%,特色农业、科技赋能、农旅融合等领域表现突出,实现农业经济“开门红”。

中国农业大学李建生教授在罗蓬田间讲授鲜食玉米种植技术。吉阳区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三亚5月8日电 (熊淑婷)近日,三亚市吉阳区2025年第一季度农业经济成绩单出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5.36亿元,同比增长0.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09元,同比增长6.6%,特色农业、科技赋能、农旅融合等领域表现突出,实现农业经济“开门红”。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吉阳区以“新品种+标准化”模式推动特色农业升级,一季度新增芒果、香蕉、莲雾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2300余亩,并新增种植凤梨、榴莲等“新奇特优”品种67亩。引导农户改种樟树港辣椒、大茅玉米等优质农产品,带动农户增收超300万元。“大茅玉米”区域公用品牌完成商标注册,示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吴氏运城蛋鸡场选址工作正在推进中,投产后预计年新增蛋鸡存栏60万只;通过对接全国批发市场与大型采购商,成功解决线椒滞销23万余斤,挽回农户经济损失30余万元。

中国农业大学李建生教授在罗蓬田间讲授鲜食玉米种植技术。吉阳区宣传部供图

产学研融合提速。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与大茅村开展“一村一院”深度合作,成立三亚大茅村科技小院,主要研究热带特色作物的高产高效和技术创新,以帮助农民掌握新技术实现增产增收为主要任务,助力热带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旅融合激发活力。大茅远洋生态村、玫瑰谷等农旅综合体推出“采摘研学”“田园喜乐会”等项目,一季度接待游客超55万人次,营收5000万余元。加快大茅集市建筑项目、红花文农旅产业园完工建设并投入使用,一季度大茅集市已完成主体施工建设,预计8月完成配套设施建设。

农村改革深化。通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截止2025年3月18日,已累计完成农村产权交易业务11宗,流转面积1048亩,交易金额4287万元,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的214.35%。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吉阳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95家,家庭农场23家,入社农户802人,带动农民1316人。

绿色农业持续推进。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针对豇豆种植实施“防虫网+绿色防控”技术,覆盖面积978.46亩,防治豇豆病虫害,降低农药残留风险,实现豇豆经济质量安全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吉阳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一季度“开门红”为契机,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旅深度融合,为全年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责编:刘瀚涛、席秀琴)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