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向新求质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9 12:34 2

摘要: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自主品牌纷纷发布最新战略,频繁提及品牌焕新、品牌全新等涉及“新”的关键词。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主品牌已经实现了品牌向上,并展现出更深层次的发展需求,追求创新和变革已成为它们的共同目标。从发展历程来看,自主品牌经历了从突破困境、品牌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自主品牌纷纷发布最新战略,频繁提及品牌焕新、品牌全新等涉及“新”的关键词。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主品牌已经实现了品牌向上,并展现出更深层次的发展需求,追求创新和变革已成为它们的共同目标。从发展历程来看,自主品牌经历了从突破困境、品牌向上到品牌焕新的3个阶段。品牌焕新不仅是品牌向上的深化,还要求品牌在号召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方面达到更高水平。

在品牌向上阶段,自主品牌主要依靠产品创新来推动品牌成长,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在品牌焕新阶段,则是以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双轮驱动,以构建自主品牌的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逐步推进,自主品牌追求创新、实现焕新则是高质量发展的下一步目标。在上海车展期间,自主品牌携带着新产品、新技术,展现出了新实力、新面貌,可以说,自主品牌从“产品升级”到“价值重构”的深层次变革已经拉开帷幕。

品牌向新:自主车企的第二次觉醒

如果说品牌向上是自主品牌的第一次觉醒,那品牌焕新则可以说是自主品牌的第二次觉醒。向新之路如何走,自主品牌在上海车展给出了答案:新车、新技术、品牌新面貌。

作为本届车展规模最大的参展商,上汽集团集中发布了品牌焕新、“Glocal全球视野 本土匠心”等重大战略。上汽集团的品牌焕新最为引人瞩目,堪称“大象转身”。上汽与华为共同打造的“SAIC尚界”,也是品牌焕新的最新成果之一。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回忆上海车展说自己“眼痛、腿痛、心痛”。他说:“眼痛是因为展台太大,参展品牌和展品太多——这可是奇瑞展品最丰富的一次。腿痛是因为展区太大,接近8000平方米。心痛则是因为这么多车、这么多展品、这么多技术、这么大面积,让我不得不思考奇瑞要投入多少资金?”尽管尹同跃的发言带有些许“凡尔赛”的意味,但也透露出奇瑞展现最新技术和产品矩阵的意图。

东风汽车打出“智绘新东风”的口号,发布“天元智能”技术品牌,构建了“一核双基双元”的智能化技术体系,在智能化赛道上迈出关键的一步。长安汽车重点打造数智新汽车、硬核新科技,演绎了未来智慧出行的新场景,提交了长安汽车对于未来出行的答卷。

“新”不单在传统老牌自主品牌,新势力同样展现“新”的一面。蔚来公司旗下的萤火虫品牌与公众见面,相对亲民的售价一改蔚来品牌给人的最初印象,而可爱圆润的造型也与蔚来品牌大相径庭。据悉,蔚来给大家带来的惊喜还不止萤火虫。蔚来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斌表示:“2025年将是蔚来的产品大年和技术收获大年。今年3个品牌一共有9款新车上市,每个季度都有重磅新品推出。”

不难看出,从技术储备到战略布局,自主品牌的“新”正在向全品类覆盖,技术则不断探索前瞻科技的量产可能,“焕新”带给自主品牌的变化或将是“向上”无法比拟的。

内核向新:从参数竞赛到底层突破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指出:“汽车产业正在转向‘智能化的下半场’,决定企业优胜劣汰的关键因素——智能化、全球化、能源多元化,正是长安汽车的三大优势。”长安汽车的全固态电池技术以及“天衡底盘”,勾勒出这家百年车企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清晰轮廓。

李斌认为,智驾芯片、全域操作系统和智能底盘是智能汽车核心技术的“新三大件”。这三大核心技术,决定了智能汽车的体验上限和安全上限。“技术创新”一直是蔚来的核心,也是每一款车的本色。在技术研发成果的支撑下,蔚来正在跑步进入全新的产品周期。他表示,今年对蔚来来说非常有意义,首先是技术收获的大年,全球首颗车规级5纳米的智驾芯片NX9031神玑芯片,可以带来全面管理经营效率的提升;其次是产品大年,今年一共有9款全新车型上市;再次是基建大年,今年蔚来会在27个省级行政区,都要做到每个县都有换电站。

近日,华为乾崑发布智驾ADS 4,目标是实现3级自动驾驶,并与11家车企展开合作。多家车企在宣传自己的新车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与华为乾崑的合作,将其辅助驾驶系统作为核心卖点。“岚图FREE+首搭华为乾崑智驾ADS 4”“东风猛士M817,首次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与天元架构”“传祺向往S9,首批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最新ADS 4”。这些宣传语既显示出华为乾崑在智能化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勾勒出未来自主品牌的发力方向。

在AI大模型的加持下,智能座舱风头更胜。星纪魅族携手吉利汽车,在汽车科技领域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其带来的FlymeAuto智能座舱系统凭借出色表现,成为行业焦点。目前,FlymeAuto已接入吉利、领克、银河等品牌的23款车型。

东风汽车发布了“天元智能”技术品牌,构建了颇具东风特色的“一核双基双元”智能化技术体系。“一核”是企业级太极大模型,“双基”是天元电子电气架构和天元OS,在这一底座上孕育出天元智驾和天元智舱的“双元”应用。据介绍,这一全栈自研的大模型具备超千亿参数规模,依托超万份企业知识文档、超10亿组驾驶感知数据、超千万组座舱图文数据等基础资源,基于万卡算力的智算管理调度平台,实现全域融合、全场景赋能、持续自主进化三大核心特征。

可以看出,随着智能化进入深水区,自主品牌正以核心技术突破为矛,刺破同质化竞争迷雾,重构产业价值链条。

生态向新:从产品竞争到标准输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车企更加注重实际,避免了不必要的夸张宣传,将重点放在了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上,围绕人、车、社会等维度,努力构建出行的生态系统。星纪魅族展示了包括AI手机、AR智能眼镜、智能座舱、可穿戴设备在内的全系列产品,专注于“人”的体验。广汽集团积极迎接AI变革的新时代,带来了广汽星灵AI全景图,聚焦“天、人、家、车”四大场景,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出行新格局,使机器人成为生活的伴侣,将出行场景延伸至家庭生活,让汽车转变为“智能移动之家”。

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目前正受到热捧,几乎每个展台都有相关展示。回想几年前,只有小鹏汽车、广汽集团等少数展台展示飞行汽车,而今年机器人握手、机器狗翻跟斗等场景已变得司空见惯。具体来看,小鹏汇天的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与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首次同台亮相。上汽荣威展台则展示了智元机器人的远征A2,后者作为“销售顾问”,向观众介绍荣威纯电D6的车辆配置。在一汽展台,乐聚的夸父机器人与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共同完成了红旗品牌发布会。

“向新”的实践,表现为生态重构在用户端体现为价值的提升。小鹏汽车表示,经过5年研发的AI机器人IRON将于2026年开始大规模工业化量产。目前,小鹏IRON已在小鹏广州工厂投入实训,未来将应用于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和门店服务等领域,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除此之外,深刻变革还体现在产业链角色和竞争逻辑的重构上。自主车企和零部件企业正在向新的角色转变,从过去的模仿、学习、追赶,到今天,越来越多的外国面孔主动来到自主品牌的展台进行交流和学习。上海车展也成为了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上汽与华为共建的“SAIC尚界”品牌,依托鸿蒙智行质量管理体系,将制造标准输出至全球;华为乾崑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搭载于奥迪E5 Sportback,形成了“中国智脑+德国设计”的创新组合。宁德时代攻克了技术难关,“钠新”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达到了行业量产水平的巅峰;亿纬锂能的大圆柱电池方案实现了5分钟内补能300公里,这些技术吸引了众多国际车企寻求合作。

上汽的全球化战略升级至“Glocal 3.0”阶段。未来3年,计划推出17款全新海外车型,覆盖SUV、MPV、皮卡等多种车型,并针对不同区域市场定制技术路线:在欧洲市场强化电动化布局,在东南亚市场深化KD工厂合作,在非洲市场以埃及、南非为支点辐射周边区域。这种战略的底气源于其全球产业链布局——超过100个海外零部件基地、3000家经销商网络及自营物流船队,支撑其连续8年成为中国车企出口的领头羊。

技术标准的输出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新特征,上汽与大众签署的技术合作协议显示,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推出的18款新车型中,有15款专为中国市场开发,并首次引入增程式技术路线。这种反向技术输出模式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已不仅是技术革命的参与者,更是未来出行范式的定义者。这场转型的成功,或将重新划定全球汽车产业的权力版图。

行业向新:内卷时代的生存辩证法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呈现三大趋势:技术普及化模糊了高端与普及的界限,生态重塑重新定义了产品价值,全球化3.0促使中国从“制造中心”向“标准发源地”转变。迈向新阶段的品牌建设,本质上是构建新的格局。汽车竞赛进入下半程,构建智能化体系与创新生态战略将成为决胜的关键。

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超过60%。然而,在极致繁荣的背后,是难以言表的激烈竞争。在这场行业狂欢之后,整个行业更需要冷静思考,品牌创新和提升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审美疲劳。”凯联资本产业研究院院长由天宇表示,“车型千篇一律,从A0级到SUV再到MPV,甚至是方盒子越野车,市场陷入了一种盲目跟风的状态。一旦某款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其他车企就会迅速推出类似产品。”由天宇的感慨并非空穴来风。以MPV为例,在岚图梦想家、腾势D9等车型大受欢迎后,“9”字头车型迅速风靡市场,极氪009、小鹏X9、合创V09、理想MEGA等纷纷亮相。尽管市场已饱和,2024年MPV全年销量同比下滑,仍有车企选择跟进MPV市场。

过去两年,在价格战的冲击下,市场一度趋于收缩。然而,今年的市场表现超出预期,新品牌、新战略层出不穷。这究竟是自主品牌的蓬勃发展,还是不顾后果的竭泽而渔?由天宇表示:“像奇瑞、吉利这样的车企,尽管子品牌众多,仍在推出新产品。一方面是因为去年增长达到30%~40%,盈利能力强劲;另一方面,他们可能通过车海战术整合供应链,如领克和极氪的合并,也让他们能够腾出更多资源孵化新产品。”

另一些车企对新产品的探索,更像是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继续挖掘细分市场的增量,如萤火虫品牌。“不同于前两年流行的A00级车型,萤火虫实际上对标的是MINI这样的A0级车,但又介于比亚迪的海鸥和海豚之间。”由天宇指出,“如今的市场细分程度之高,你几乎可以在任何价位找到任何规格和动力形式的车型。”

随着科技普及等趋势的发展,未来车企很难仅凭技术差异赢得市场。接下来,车企更可能围绕配置“做文章”,提供各种“排列组合”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指出,“向新、焕新、全新”成为车企热词,本质上是在产品营销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行业内卷方式的一个“新”出口,同时也是造车进入淘汰赛阶段部分车企寻求新生存手段的一种期盼。

“所有这些新的企业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的关键在于能否利用好或生成出新的战略资源,实现‘盈利’的战略目标。”他认为,车展上的展示固然引人注目,但那些没有参展的企业则更有参考价值。

在极致繁荣与残酷淘汰并存的当下,自主品牌急需在技术突破与商业理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接下来,各方造车势力仍将面临技术突破难、盈利难、融资难、降本难的挑战。曹广平接连提出几个“是否”,在战略上,是否需要补强混合动力技术并继续突破,是否能瞄准高水平辅助驾驶的技术路线,是否能让纯电动车型获得超越传统燃油车的功能性能,是否能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方向上成功上岸,将非常关键。

今年是上海车展40周年,自主汽车从边缘走向世界中心。从“向新”到“求质”,自主品牌的进化之路彰显着中国智造的生生不息。当自主车企从规模领先转向价值创造,这场始于上海车展的变革,正将汽车工业带入一个由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共同驱动的质变时代,自主品牌以全新身份在世界地图上刻下这个来自东方的坐标。

文:张雅慧 编辑:郭晨 版式:李沛洋

给小编加个鸡腿!

来源:中国汽车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