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4岁的“股神”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再次用他的智慧点醒了无数投资者。他轻描淡写地谈起近期市场的起伏,甚至拿伯克希尔股票曾三次暴跌50%举例,还跟1929年的大崩盘做了比较。老巴淡定地说:“如果你的股票下跌15%对你来说很重要,那么你
“投资的第一条原则是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条原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沃伦·巴菲特
股市就像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禅兄认为那起伏不定的波浪就是念想,准确的说是空想;只有海水才是存在的真。海水即价值,波浪即价格!
2025年,94岁的“股神”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再次用他的智慧点醒了无数投资者。他轻描淡写地谈起近期市场的起伏,甚至拿伯克希尔股票曾三次暴跌50%举例,还跟1929年的大崩盘做了比较。老巴淡定地说:“如果你的股票下跌15%对你来说很重要,那么你需要改变你的投资理念。” 一句话,既戳心又发人深省。面对市场波动,巴菲特到底是怎么想的?
一、股神也怕“腰斩”?不,这是投资的“新常态”!
你没听错,巴菲特掌舵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被誉为价值投资典范的公司,其股价也曾经历过三次幅度高达50%的下跌!
1、第一次“腰斩”:1973-1975年
背景:石油危机、经济衰退、市场恐慌。
伯克希尔表现:股价从约$90美元跌至约$40美元,跌幅超过55%。
2、第二次“腰斩”:1998-2000年
背景:互联网泡沫登峰造极,而巴菲特因不投资看不懂的科技股而被嘲笑“廉颇老矣”。
伯克希尔表现:股价从约$80000美元(A类股)的高位一度跌至接近$40000美元,跌幅近50%。
巴菲特说:“你不需要成为一个火箭科学家。投资不是智商160的人一定能击败智商130的人的游戏。”(2000年股东大会前后,巴菲特多次强调坚守自己的能力圈,不被市场狂热所动摇)。
3、第三次“腰斩”:2008-2009年
背景:全球金融危机,雷曼兄弟倒闭,市场陷入极度恐慌。
伯克希尔表现:股价也经历了大幅回调,接近50%。
巴菲特说:“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2008年10月16日,巴菲特在《纽约时报》发表题为《Buy American. I Am.》的文章,公开表示他正在买入美国股票)。他还说:“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是你得到的。”
巴菲特用自家公司的“惨痛”经历告诉我们:市场的大幅波动是常态,甚至是优秀公司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如果你连15%的下跌都承受不了,那说明你的投资心态还没调整到位,或者你选择的投资标的超出了你的认知和风险承受能力。
二、巴菲特如何穿越“惊涛骇浪”?实际案例告诉你!
光说不练假把式。巴菲特不仅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他的投资史,就是一部在市场恐慌中捡拾“带血筹码”的教科书。
1、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的“色拉油丑闻” (1963-1964年)
危机:美国运通的一家子公司因“色拉油丑闻”(一家公司用海水冒充色拉油骗取贷款)而卷入巨大财务危机,市场认为美国运通可能因此破产,股价暴跌近50%。
巴菲特的洞察:他亲自去餐厅、银行观察,发现人们依然在使用美国运通卡和旅行支票,其核心业务的品牌护城河并未受损。
行动与结果:巴菲特投入了当时其合伙公司净资产的40%(约1300万美元)重仓买入。几年后,这笔投资就带来了数倍的回报。
启示:危机中要区分是“永久性伤害”还是“暂时性困难”。当市场价格远低于企业内在价值时,就是绝佳的买入时机。
2、GEICO保险公司(Government Employees Insurance Company)的濒临破产 (1976年)
危机:GEICO因管理不善和错误的定价策略,一度濒临破产,股价从$61美元跌到$2美元。
巴菲特的洞察:巴菲特年轻时就深入研究过GEICO,深知其强大的商业模式和低成本优势。他判断问题出在管理而非商业模式本身。
行动与结果:他开始大举买入,并在后续提供了关键支持。最终GEICO起死回生,成为伯克希尔旗下的重要利润来源。
启示:投资你真正了解并相信其长期价值的公司。短期困境往往是长期投资者的朋友。
3、可口可乐(Coca-Cola)的“新可乐”失败与市场波动 (1988年开始)
背景:1985年可口可乐推出“新可乐”遭遇惨败,但其经典品牌依然强大。1987年股灾后,市场情绪低迷。
巴菲特的洞察:可口可乐拥有无与伦比的品牌、遍布全球的分销网络和简单的商业模式,是典型的“消费垄断型”企业。
行动与结果:巴菲特在1988年至1989年投入10.2亿美元重仓买入可口可乐,此后几十年,这笔投资为他带来了超过十倍的收益(算上分红远不止)。即使期间可口可乐也经历了多次市场波动和股价回调,巴菲特始终坚定持有。
启示:伟大的公司值得长期持有。不要因为短期的市场噪音而卖出优质资产。正如巴菲特所说:“我最喜欢的持股期限是永远。”
三、A股启示录:我们身边的“巴菲特时刻”
你可能会说,那是美国,巴菲特有他的国运。其实,投资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A股市场虽然年轻,但也曾上演过类似的“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剧本。
案例:贵州茅台 (600519.SH)
回顾:作为A股的“股王”,贵州茅台也并非一路长虹。例如,在2012年底至2014年初,受“三公消费”限制及塑化剂风波影响,茅台股价一度从高点下跌超过50%。当时市场一片悲观,认为茅台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价值投资者的视角:真正理解茅台品牌价值、文化底蕴、供不应求的商业模式以及强大的定价权的投资者,会视此次回调为难得的买入机会。他们明白,高端白酒的社交属性和国人的饮酒文化短期内难以改变,茅台的护城河依然深厚。
结果:那些在恐慌中坚持下来,甚至逆势买入的投资者,在随后几年获得了惊人的回报。茅台股价在调整结束后,开启了更为波澜壮阔的上涨。
关键点:
识别核心竞争力:这家公司的“护城河”是什么?是品牌、技术、成本、网络效应还是牌照?
区分短期利空与长期趋势:当前的困难是会摧毁公司,还是仅仅影响短期业绩?行业的大方向是否依然向好?
估值与安全边际:即便公司优秀,也要在价格合理甚至低估时买入,给自己留足“安全边际”。本杰明·格雷厄姆说:“安全边际是投资成功的基石。”
四、普通投资者如何修炼“巴菲特心态”?
听了这么多,到底怎么才能像巴菲特那样,在市场“血流成河”时面不改色,甚至逆流而上呢?
1、彻底理解你投资的是“公司”而非“股票代码”:
巴菲特:“我们持有股票的期限越长,我们关心每天价格波动的程度就越低。”
你要问自己:如果股市关门三年,我还愿意持有这家公司的股份吗?如果你连公司是做什么的、怎么赚钱的、有什么竞争优势都说不清楚,那下跌15%你肯定慌。
2、设定合理的预期,接受波动是常态:
不要指望股市是你随用随取的ATM机,更不要幻想一夜暴富。
市场短期是“投票机”,情绪驱动;长期是“称重机”,价值决定。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跌不涨的优质公司。伯克希尔都跌过三次50%,你的股票凭什么不能跌15%?
3、永远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
巴菲特:“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大小,而是待在能力圈的边界之内。”
不懂不做。不跟风炒作自己不了解的热点概念。这样,当市场波动时,你才能有坚定的持股信心。
4、现金为王,留有余地:
巴菲特手头常备大量现金,不是因为他保守,而是为了在市场出现“天上掉馅饼”的机会时(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他有足够的“子弹”去捡便宜货。
对于普通投资者,这意味着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更不要加杠杆投资。
5、独立思考,逆向操作:
“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当媒体一片唱衰、身边朋友纷纷割肉时,你是否敢于冷静分析,寻找被错杀的优质资产?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深刻的认知。
禅兄认为:巴菲特之所以成为股神,不在于他能预测市场的短期涨跌,而在于他深刻理解商业的本质,拥有穿越周期的智慧和强大的内心。他用几十年的投资实践告诉我们:重大的错误和意外时有发生,市场需要合适的心态。
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与其天天盯着K线图焦虑不安,不如多花点时间研究公司基本面,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修炼一颗强大的“平常心”。当你真正把投资当成一项长期的事业,而不是一场短期的赌博,那么市场的每一次大幅回调,对你而言,或许就不再是危机,而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了。
记住巴菲特的话:“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湿雪长坡”,在投资的马拉松中笑到最后!
附:Berkshire’s Performance vs. the S&P 500
来源:燕青策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