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寡15年供小叔子上大学,他工作后却再没回家,嫂子去探望后傻眼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9 15:18 2

摘要:在村里人眼中,这桩婚事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两家都是普通的农家,日子过得不富裕,但也有滋有味。

“嫂子,我在城里找到工作了,以后会有出息的,你放心吧。”

电话那头,张小山的声音充满希望。

“小山啊,那你什么时候回来看看?村里人都念叨你呢。”

李秀英攥紧电话,眼角泛起泪光。

“等...等我站稳脚跟吧,到时候给你一个大惊喜。”

三年过去了,惊喜没等到,电话却越来越少……

李秀英二十岁那年,嫁给了邻村老实本分的张大山。

在村里人眼中,这桩婚事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两家都是普通的农家,日子过得不富裕,但也有滋有味。

新婚的喜悦还未消散,张大山就带着十岁的弟弟张小山一起生活。

原来张家父母早亡,张大山一直独自抚养弟弟,如今娶了媳妇,这个家总算有了盼头。

李秀英心地善良,对小叔子视如己出,三人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充满了温馨。

张大山勤劳朴实,早出晚归地干活,只为给妻子和弟弟创造更好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婚后仅仅两年,张大山在外务工时遭遇意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噩耗传来,李秀英如遭雷击,整个人瘫坐在地上,泪水模糊了双眼。

村里的乡亲们纷纷前来吊唁,议论声不绝于耳。

“这才二十多岁就守寡了,这可怎么办啊?”

“还带着个小叔子,日子肯定难过。”

“依我看,还是改嫁的好,年轻轻的,何必守着这个家。”

面对亲友的劝说,李秀英陷入了深深的纠结。

确实,她才二十出头,大好年华尚在,但当她看着张小山那双写满了恐惧和不安的眼睛,心又软了下来。

那天夜里,李秀英坐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思绪万千。

张小山悄悄地走到她身边,怯生生地问:“嫂子,你是不是要走了?”

李秀英看着这个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孩子,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小山,你怎么会这么想?”李秀英抹了抹眼泪。

“我听村里人说的,说你这么年轻,不会守在这里的。”张小山低着头,声音几乎微不可闻。

李秀英沉默了片刻,将张小山拉到身前,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睛:“小山,只要你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嫂子就不走,嫂子会看着你长大成人。”

“嫂子,我一定会好好读书,不会让你失望的。”张小山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就这样,李秀英做出了留下来的决定,她要履行对亡夫的承诺,抚养小叔子长大成人。

02

失去丈夫后,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李秀英瘦弱的肩膀上。

清晨,当村里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李秀英已经起床生火做饭。

她要赶在张小山上学前,准备好热腾腾的早餐,让他能够有精力面对一天的学习。

送走张小山后,李秀英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地里的农活,家里的家务,样样都离不开她的双手。

春天播种,夏天除草,秋天收获,冬天筹备来年的农资,一年四季都没有停歇的时候。

农闲时节,李秀英还会去村里人家帮工,或是到附近的小镇打零工,只为多赚一点钱。

“秀英啊,你也太拼了,别累坏了身子。”邻居王大妈劝道。

李秀英只是笑笑:“小山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学习又费脑子,我得多赚点钱,让他吃好喝好。”

日子虽然艰难,但李秀英从未向命运低头。

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张小山身上,期盼他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张小山也没有辜负嫂子的期望,在学校里成绩名列前茅。

每天放学回家,他都会先做完作业,然后帮嫂子干家务,减轻她的负担。

村里的闲言碎语却从未停止过。

“你看那李秀英,死了丈夫还赖在张家不走,指不定安的什么心思呢。”

“就是,带着个小叔子,图的啥啊?”

“我看啊,等小叔子长大了,她怕是要占为己有。”

这些难听的话传到李秀英耳中,她只是咬紧牙关,不作任何解释。

张小山却忍不住为嫂子抱不平:“嫂子是为了我才留下来的,你们凭什么这么说她!”

“小山,别跟他们计较。”李秀英拉住气愤的张小山,“嫂子心里清楚就行,别人怎么说不重要。”

岁月如梭,生活的磨难并没有击垮李秀英,反而让她变得更加坚强。

为了节省开支,夏天她不舍得开电风扇,只用一把蒲扇;冬天不舍得买新棉袄,穿着补了又补的旧衣裳。

“嫂子,你也买件新衣服吧,你看你的棉袄都磨破了。”张小山心疼地说。

李秀英笑着摸摸他的头:“不用担心嫂子,等你考上大学了,嫂子再添置新衣裳。”

就这样,李秀英省吃俭用,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张小山的学费和生活费。

村里人看在眼里,态度也渐渐转变,不再说那些难听的话,反而对李秀英生出了敬佩之情。

“秀英这个女人真不简单,换了谁都熬不过来。”

“是啊,她把小叔子照顾得多好,人家上高中了,成绩在县里都是数一数二的。”

“这才是真正的好嫂子啊,老张家祖坟上冒青烟了。”

听到这些话,李秀英心里暖暖的,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03

高考前的那段日子,李秀英比张小山还要紧张。

每天清晨四点多就起床,准备丰盛的早餐,希望给张小山足够的营养和精力。

“嫂子,你别太操心了,我一定会考好的。”张小山看着嫂子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感动。

“小山,嫂子相信你。”李秀英笑着说,眼中满是期待。

高考那天,李秀英特意穿上了难得一件的新衣裳,送张小山到考场。

“小山,放松心态,正常发挥就好。”李秀英站在考场外,紧张地叮嘱着。

“嫂子,你回去吧,别在外面晒着了。”张小山担心地看着嫂子被太阳晒得通红的脸。

“不碍事,嫂子等你,考完了咱们一起回家。”李秀英倔强地站在原地,无论如何都不肯离开。

那一刻,张小山的眼眶湿润了,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考出好成绩,不辜负嫂子的期望。

高考结束后,全村人都在关注张小山的成绩。

放榜那天,张小山激动地跑回家,一脸兴奋地喊道:“嫂子,我考上了省重点大学!”

李秀英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泪水夺眶而出:“太好了,太好了!”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乡亲们纷纷前来祝贺。

“秀英啊,你这些年的苦没白吃,小山出息了!”

“是啊,考上省重点,这在咱村里可是头一份!”

面对大家的祝贺,李秀英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欣慰。

但喜悦过后,现实的压力随之而来。

大学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李秀英辗转各处,借遍了能借的亲戚,才凑齐了第一年的学费。

“嫂子,要不我先不去上学了,工作几年再说吧。”张小山看着愁眉不展的嫂子,心疼地说。

“胡说什么!”李秀英厉声打断他,“嫂子这么多年的付出,就是为了你能上大学,这事没得商量!”

开学那天,李秀英亲自送张小山去省城。

这是她第一次离开村子这么远,对于城市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和陌生。

在拥挤的火车上,李秀英紧紧地抓着票根和行李,生怕丢了或者走错了路。

到了学校后,她帮张小山收拾好宿舍,又千叮咛万嘱咐。

“小山,在学校要好好学习,照顾好自己,有什么困难就给嫂子打电话。”

“嫂子,你放心吧,我不会让你失望的。”张小山郑重地承诺道。

分别的时刻终于到来,李秀英强忍着不舍,转身离开了校园。

走出校门后,她才任泪水肆意流淌,这个从小带到大的孩子,终于要开始自己的人生了。

大学期间,张小山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每逢假期,他都会按时回家,帮嫂子干农活,减轻她的负担。

“小山,你学习那么忙,回来就好好休息,地里的活嫂子能应付。”李秀英心疼地说。

张小山却坚持道:“嫂子,我在学校整天坐着,回来正好活动活动。再说了,这些活我不干谁干?”

看着张小山日渐成熟的模样,李秀英感到欣慰。

她知道,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这个孩子没有辜负她的期望。

“嫂子,等我毕业工作了,一定让你过上好日子。”每次临走前,张小山都会这样承诺。

李秀英则笑着摇摇头:“小山,嫂子不求大富大贵,只希望你能有一技之长,将来生活无忧就好。”

就这样,四年的大学时光很快过去了。

张小山顺利毕业,拿到了学位证书。

那一天,当李秀英看着身穿学士服的张小山,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她的付出,没有白费;她的坚持,得到了回报。

04

大学毕业后,张小山顺利在省城找到了工作。

“嫂子,我在一家公司找到工作了,起薪不高,但有发展空间。”电话那头,张小山的声音充满了喜悦。

李秀英欣慰地笑了:“小山,嫂子为你高兴。不要有压力,慢慢来,一步一步往上走。”

最初的几个月,张小山每周都会给李秀英打电话,详细讲述他在城市的生活和工作。

“嫂子,公司的同事都很好,我正在熟悉业务流程。”

“小山,那你一个人在外面生活还习惯吗?”李秀英关心地问道。

“挺好的,就是有时候会想念嫂子做的饭菜。”张小山半开玩笑地说。

李秀英听后笑得合不拢嘴:“等你有空回来,嫂子给你做一桌好菜。”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小山的电话逐渐变少了。

从每周一次,变成了两周一次,后来甚至一个月才打一次。

每次通话,他总是说工作忙,项目多,没有时间回家。

“小山,你有半年多没回来了,村里人都问起你来。”李秀英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嫂子,我这边真的走不开,公司新项目刚启动,需要我盯着。”张小山的声音听起来疲惫而遥远。

李秀英虽然不太懂城市里的工作节奏,但也能感受到小叔子的压力。

“没事,工作要紧,有空再回来吧。”她宽慰道,心中却不免有些失落。

偶尔,张小山会寄一些钱回家,但从不多说自己的情况。

李秀英试探性地问起他在城里的生活,他却总是轻描淡写地带过。

“挺好的,就是工作忙了点。”这几乎成了他的标准回答。

时间一晃,三年过去了。

张小山一次都没有回过家,连春节都是用“工作脱不开身”作为借口。

电话中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敷衍。

李秀英能感觉到,曾经那个事事与她分享的张小山,似乎变了。

但她不敢多问,怕给小叔子增加压力,只能在心中暗自担忧。

“小山,你身体还好吧?”李秀英关切地问道。

“挺好的,嫂子,你放心。”张小山的回答依旧简短。

“那...你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呢?”李秀英小心翼翼地问,生怕触动了他的逆鳞。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张小山的声音有些飘忽:“等...等我忙完这阵子吧。”

李秀英叹了口气,不再追问。

她知道,城市的生活节奏快,年轻人有自己的事业要打拼,她不应该过多干涉。

但心中的那份牵挂,却怎么也放不下。

每天晚上,她都会看着张小山的照片发呆,那个她一手带大的孩子,现在过得到底怎么样?

05

随着张小山长时间不回家,村里的流言蜚语又开始传播。

“你们知道吗?张秀英那个小叔子,大学毕业后就再没回来过。”村口聚集的几个妇女正在闲聊。

“是啊,这都好几年了吧,连个影子都没见着。”

“我看啊,是在城里发达了,嫌弃这个农村嫂子了。”一个尖酸的声音插了进来。

这些议论很快传到了李秀英的耳中,她只能假装没听见,继续自己的农活。

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说不出的滋味。

她相信张小山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一定有什么原因让他不能回来。

然而,事情在一个普通的下午发生了转机。

邻居王大妈从省城探亲回来,带回了关于张小山的消息。

“秀英啊,我在省城见到你家小山了。”王大妈神秘兮兮地说道。

李秀英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真的吗?他还好吧?”

“好着呢!”王大妈夸张地挥舞着手臂,“穿着名牌西装,出入高档写字楼,一看就是混得不错。”

“是吗...”李秀英半信半疑,她知道张小山工作是不错,但似乎没有王大妈说的那么风光。

“我还听说,他现在做了部门主管,手下管着好几个人呢!”王大妈继续添油加醋。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你听说了吗?张秀英家那个小叔子,在城里当官了!”

“可不是,人家现在出门都是西装革履,哪还记得这个穷山沟。”

“早就说了,读书有出息,这不就是明证吗?”

“可惜啊,一出息就忘了养育之恩,连个电话都不常打,更别说回来看看了。”

李秀英听到这些话,心里五味杂陈。

其实,她还是为张小山的成功感到高兴;但她却又不明白,如果真的如此成功,为什么不回家看看?

晚上,李秀英照例给张小山打电话。

“小山,嫂子听说你现在工作很好,当上主管了?”李秀英试探性地问道。

电话那头明显一顿,张小山的声音有些慌乱:“嗯...前段时间是升职了,待遇也好了一些。”

“那太好了,嫂子为你高兴。”李秀英真诚地说。

“嫂子,我最近换了工作,收入更高了,等我安顿好就多寄钱回去。”张小山的声音突然变得热情起来。

李秀英摇摇头:“小山,嫂子不缺钱,村里现在条件也好了,你自己留着用吧。”

“那不行,嫂子养我这么多年,我不能不孝顺。”张小山坚持道。

通话结束后,李秀英坐在院子里发呆。

她不知道该相信谁的话,是村里人说的张小山忘恩负义,还是王大妈说的他事业有成。

还是说,事实根本不是她所知道的那样?

夜深人静时,李秀英常常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她想起了当年小小的张小山,那个会为她擦眼泪的懂事孩子,那个发誓要好好读书不辜负她的少年。

他真的变了吗?

随着逢年过节张小山只打电话不回家,李秀英心中的疑惑越来越深。

她开始怀疑,养育这么多年的小叔子,是否真的如村里人所说,成功后就忘记了自己的嫂子?

06

时光飞逝,一晃又是一年。

李秀英的黑发间已经夹杂了不少银丝,脸上也爬上了细细的皱纹。

这些年来,对张小山的牵挂和疑惑,让她比同龄人显得更为憔悴。

村里人看在眼里,不免又是一番议论。

“秀英啊,你这些年也不容易,要不...考虑找个伴儿吧?”王大妈又来做媒了。

李秀英笑着摇摇头:“我这把年纪了,就别想那些了。”

“哎呀,你才四十出头,正是好年纪呢!村东的李寡妇前段时间不也改嫁了吗?”王大妈不依不饶。

“大妈,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真没这个想法。”李秀英坚定地回绝了。

王大妈叹了口气:“秀英啊,你别傻了,你那小叔子都多少年没回来了,你还指望什么呢?”

这句话像针一样刺痛了李秀英的心。

她不是没想过重新开始,但每当想起对亡夫的承诺,想起含辛茹苦把张小山拉扯大的日子,她就无法迈出那一步。

亲戚们也劝她别再等张小山,趁还不算太老,找个伴儿过日子。

“秀英,你守寡这么多年,已经对得起老张家了。”大伯母语重心长地说。

“是啊,你看你这些年,把小叔子培养成才,现在他在城里发达了,也不记挂你,你何必再为他操心?”二婶也附和道。

李秀英只是淡淡地笑,不置可否。

她知道,这个决定只能由她自己做出。

夜深人静,李秀英坐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思绪万千。

她回想起这十五年来的点点滴滴,从张小山十岁那年开始,到他高考,上大学,再到现在在城市工作。

这个过程中,有欢笑,有泪水,有付出,也有收获。

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但心中却有一个疑问挥之不去:张小山真的变了吗?

就在这时,手机铃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是张小山打来的。

“嫂子,我换了新工作,收入比之前高多了。”电话那头,张小山的声音听起来很兴奋。

“是吗?那太好了。”李秀英勉强笑着回应。

“嗯,公司福利也很好,以后我会多寄钱回去的。”

“小山,嫂子不缺钱,就是想你回来看看。”李秀英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嫂子,我...我最近真的很忙,等忙完这阵子一定回去。”

“你每次都这么说,可都三年多了,连个人影都没见着。”李秀英的声音有些哽咽。

“对不起,嫂子...我...我这边确实走不开。”张小山的声音似乎也有些颤抖。

通话结束后,李秀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她不该这样质问张小山,他在城市打拼也不容易。

但另一方面,她又无法抑制自己的担忧和思念。

就在这纠结之际,张小山的一句话让她猛然惊醒。

“对了,嫂子,我最近认识了个女孩,挺不错的...”

虽然张小山说得含糊,但李秀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

小叔子恋爱了?

是不是因为这个,他才不愿意回家?

如果真是这样,那她更应该去看看,了解情况,支持他的选择。

思前想后,李秀英做出了一个决定:亲自去城里看看张小山。

她要弄清楚这些年来的疑惑,也想看看小叔子现在的生活到底怎么样。

决定一旦做出,李秀英便开始着手准备。

她拿出积攒的一些钱,买了去省城的车票,还特意准备了一些乡里的土特产,打算带给张小山。

临行前,她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的计划,只是简单地对邻居说自己去城里办点事。

她也没有通知张小山,想给他一个“惊喜”。

心中虽然忐忑,但李秀英知道,只有亲眼所见,才能解开心中的谜团。

07

清晨,李秀英坐上了开往省城的长途汽车。

这是她第一次独自前往这个陌生的大城市,心里既期待又紧张。

车窗外,景色从熟悉的田野变成了高楼大厦,李秀英不禁感慨万千。

“小山就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啊。”她喃喃自语。

下了车,李秀英拿出张小山以前留下的地址,按照上面的指示寻找。

城市的喧嚣让她有些不适应,路上的人行色匆匆,没有一个熟悉的面孔。

“大姐,请问这个地址怎么走?”她拦住一位路人询问。

对方看了眼地址,指了指远处:“沿着这条路一直走,过两个红绿灯就能看到了。”

李秀英道了谢,按照指示找到了地址上的小区。

不过,当她找到物业询问时,却得知张小山已经搬走一年多了。

“对不起,张小山确实住过这里,但已经搬走了。”物业管理员翻看着登记簿说道。

“您知道他搬去哪里了吗?”李秀英焦急地问。

物业管理员摇摇头:“这个我们就不清楚了,住户搬走后一般不会留下新地址。”

李秀英顿时感到一阵失落,她本以为能顺利找到张小山,没想到第一步就遇到了阻碍。

正当她不知所措时,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您是在找张小山吗?”

李秀英转过身,看到一个年轻女孩站在那里。

“是啊,你认识他?”李秀英眼前一亮。

“认识,我是他的邻居,住在他对门。”女孩友好地说道。

“那你知道他现在住在哪里吗?”李秀英急切地问。

女孩想了想:“具体地址我不清楚,但他搬家前提过是去城西那边,好像是一个叫'安居苑'的小区。”

有了这条线索,李秀英再次踏上了寻找的路程。

城西与城东相距甚远,李秀英不得不转乘多次公交车。

当她好不容易找到“安居苑”小区时,又一次碰壁了。

物业表示,小区里确实没有叫张小山的住户。

李秀英疲惫地坐在小区门口的长椅上,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她想起了张小山的大学同学。

在张小山上大学时,有个同学曾经来过他们家,李秀英还记得那个同学的名字:李明。

她试着拨通了李明的电话,幸运的是,号码还能接通。

“您好,请问是李明吗?”李秀英小心翼翼地问道。

“是的,您是...”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疑惑的声音。

“我是张小山的嫂子,李秀英。”她自我介绍道,“我现在在省城,想找一下小山,但联系不上他,你知道他现在住在哪里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阿姨,小山现在住在城郊的'福安小区',具体地址我发短信给您。”

“太感谢了!”李秀英激动地说。

挂断电话后,李明很快发来了详细地址。

李秀英立即按照地址前往,心中既期待又忐忑。

福安小区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周围环境并不繁华。

李明在短信中提到,张小山最近工作变动频繁,但没有透露具体情况。

这让李秀英更加好奇,也更加担忧。

当她辗转多次,终于找到福安小区时,天色已经开始暗下来。

小区的门卫检查了李秀英的身份证后,让她填写了访客登记,然后指引她前往张小山所在的单元楼。

李秀英按照地址,来到了五楼的一间公寓门前。

她深吸一口气,内心充满了期待和不安。

即将揭开的真相会是什么?

张小山这些年过得怎么样?

为什么不愿意回家?

带着这些疑问,李秀英颤抖着手,按响了门铃。

08

随着门铃声响起,李秀英的心跳加速,紧张地攥紧了手中的袋子。

门内传来一阵脚步声,接着是金属锁扣转动的声音。

当门缓缓打开时,李秀英瞬间傻了眼。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狭小的出租屋,空间杂乱,堆满了快递包裹和纸箱。

屋内的墙壁有些发黄,明显是长期没有粉刷过。

而门口站着的,是一个形容憔悴、身形消瘦的年轻人,与她想象中西装革履、意气风发的形象截然不同。

“嫂...嫂子?”张小山震惊地看着门外的李秀英,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T恤,脸色苍白,眼中布满了血丝,整个人看起来疲惫不堪。

李秀英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不敢相信眼前的人就是自己精心培养的小叔子。

“小山...”她轻唤着,声音中带着心疼和不解。

张小山似乎一下子惊醒过来,慌忙将她拉进屋内,关上门。

“嫂子,你怎么来了?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他的声音中既有惊讶,也有慌乱。

李秀英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环顾四周,想要了解小叔子真实的生活状况。

房间角落里,一台旧电脑亮着屏幕,显示着一个客服对话框,一旁堆积着几袋泡面和零食。

墙上贴着几张纸,定睛一看,竟是欠款催收通知和一张医院的诊断书。

最让李秀英心惊的是,床头柜上摆着各种药物,旁边放着一本记录用药时间的笔记本。

“小山,这...”李秀英指着房间,心如刀绞。

张小山羞愧地低下头,几乎不敢直视嫂子的眼睛。

“对不起,嫂子...我...我不想让你看到这些...”他的声音几乎低不可闻。

李秀英强忍泪水,走上前抓住张小山的手:“到底怎么回事?村里人都说你在城里发达了,穿名牌,住豪宅...你为什么不回家?为什么要骗我?”

张小山的身体微微颤抖,许久才抬起头,眼中噙满泪水:“嫂子,我不敢回去...我怕辜负了你这么多年的期望...”

09

在李秀英的追问下,张小山终于道出了这些年的真相。

大学毕业后,他确实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在一家科技公司担任程序员,收入可观。

“刚开始一切都很顺利,我想等攒够了钱,就回去接你到城里住。”张小山回忆道。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两年前,公司突然倒闭,他失去了工作。

“当时经济不景气,整个行业都不太好,我投了很多简历,但都没有回音。”张小山的声音低沉。

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做起了各种临时工作:送外卖、发传单、做家教。

“那段时间真的很难熬,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但我不想让你担心,就没有告诉你实情。”

正当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份稳定工作时,却发现自己患上了慢性胃病,需要长期服药。

“医生说是长期熬夜和不规律饮食导致的,需要定期吃药控制。”张小山指着床头柜上的药瓶说。

医疗费用占去了他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剩下的钱除了维持基本生活,他几乎都寄回了家里。

“我知道村里条件不好,想着多寄点钱回去,让你生活好一些。”

李秀英听到这里,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傻孩子,嫂子不缺钱,你应该把钱留着养病啊!”

张小山摇摇头:“嫂子,你养我这么多年,我总得尽点孝心。”

至于村里人说他穿名牌,出入高档场所的传言,真相也令人心酸。

“我在二手市场买了几件仿制品,就是为了面试时看起来体面一些。”张小山苦笑道,“可能被村里认识的人看到了,就传成那样了。”

现在,他在一家电商平台做客服,虽然工资不高,但至少稳定,能维持基本生活。

“我不敢回家,嫂子。”张小山抬起头,眼中满是愧疚,“我怕你看到我这样,会觉得失望。你供我读了这么多年书,却换来这样的结果...”

李秀英听完这一切,心疼不已。

她想起了村里人的闲言碎语,想起了自己内心的怀疑,顿时感到一阵愧疚。

原来,小叔子并非忘恩负义,而是因为不想让她担心,不想让她失望,才隐瞒了真相。

张小山始终是那个懂事、孝顺的孩子,只是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小山,你这傻孩子...”李秀英紧紧抱住消瘦的张小山,泪如雨下。

10

房间里,李秀英和张小山相对而坐,多年的误会终于消散。

“嫂子,对不起,我不该骗你。”张小山低着头,声音中充满了愧疚。

李秀英摇摇头:“不是你的错,嫂子才应该道歉,我不该怀疑你。”

“这些年,我每次在电话里听到你的声音,就想回家看看,但又怕你看到我这样会难过...”张小山道出了这些年的辛酸和不敢面对嫂子的愧疚。

李秀英拉着张小山的手,目光温柔而坚定:“小山,家永远是你的避风港,无论你过得好与不好,嫂子都永远支持你。”

张小山听了这话,眼眶湿润了:“嫂子,我一定会好好努力,不辜负你的期望。”

“嫂子不在乎你有没有出息,只在乎你是否平安、健康。”李秀英真诚地说,“这么多年,嫂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你过得好。”

听到这话,张小山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夺眶而出。

多年来压抑的情感,在这一刻如洪水般宣泄而出。

李秀英拍着他的背,像小时候一样安抚着他。

“小山,收拾一下东西,跟嫂子回家吧。”李秀英提议道。

张小山抬起头,有些犹豫:“可是我的工作...”

“你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先回去养好病,再考虑工作的事。”李秀英坚定地说。

张小山思考了片刻,点点头:“嫂子,我会每月回家看望你的。”

“嫂子相信你。”李秀英笑了,眼中的泪水在灯光下闪烁。

两人整理了一下房间,张小山把需要带走的必需品收拾好。

临行前,他给电商平台发了一条消息,请了几天假。

“以后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嫂子,我们一家人,没必要互相隐瞒。”李秀英叮嘱道。

张小山认真地点头:“嫂子,我知道了。”

天色已晚,他们决定第二天一早启程回村。

走出小区的时候,张小山回头望了一眼自己住了一年多的出租屋,心中竟有一丝释然。

这些年,他一直背负着对嫂子的愧疚和自责,不敢面对现实。

而现在,真相大白之后,他反而感到了久违的轻松和安心。

来源:篮球飞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