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防治前,身体这些“无声求救”信号别漏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9 11:43 2

摘要:"脖子一转,嘎嘎响","坐久了,脖子酸得抬不起来"……这些看似平常的小毛病,可能正是颈椎在向你发出紧急求救信号!现代人低头族越来越多,手机、电脑成了"标配",颈椎病也悄悄从"老年病"变成了"全民病"。

"脖子一转,嘎嘎响","坐久了,脖子酸得抬不起来"……这些看似平常的小毛病,可能正是颈椎在向你发出紧急求救信号!现代人低头族越来越多,手机、电脑成了"标配",颈椎病也悄悄从"老年病"变成了"全民病"。

有数据显示,我国颈椎病患病率已高达17.3%,年轻人群中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人把颈椎发出的警告当成小事,直到症状严重才就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颈椎病并非一日形成,它会通过各种方式提醒你——我需要帮助!可惜,很多人对这些信号视而不见。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王医生指出:"许多患者来就诊时,颈椎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他们常说'就是觉得脖子有点不舒服,没想到这么严重'。早期症状被忽视是颈椎病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脖子僵硬、酸痛、发沉,活动受限是最常见的"求救信号"。很多人以为睡一觉就好,却不知这可能是颈椎椎间盘退变、小关节紊乱的表现。持续两周以上的颈部不适应当引起重视!

有些看似普通的头痛,实际是颈椎病引起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李医生解释:"颈源性头痛常表现为枕部胀痛,可放射至额部、颞部,活动颈部后加重。很多患者四处求医治疗偏头痛,却忽略了真正的元凶。"

早上起床突然天旋地转,转头时一阵眩晕……这些看似与颈椎无关的症状,可能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表现。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影响大脑供血,导致眩晕、耳鸣等症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陈教授提醒:"不明原因的眩晕,尤其是伴随颈部不适或转头时加重,应考虑颈椎病可能。"

很多人困惑:为什么我的手指会莫名发麻?指尖刺痛?这可能是颈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颈椎病变压迫神经根,导致对应部位的感觉异常。调查显示,约65%的颈椎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上肢麻木感。

拿东西没劲、手指力量下降、手写字费力……这些力量减退的症状容易被归因于疲劳,实际可能是颈椎压迫神经导致肌肉无力。严重者甚至可发展为上肢无力行走不稳

人的头部重约5千克,正常直立时颈椎承受的压力约5-6千克。低头15度时,压力增至12千克;低头45度时,压力高达22千克!相当于颈椎上顶着一个小学生的重量!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手机用户平均每天低头时间达5-6小时,长期如此,颈椎提前老化不足为奇。

显示器位置过低、椅子高度不当、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环境,正在悄悄"谋杀"你的颈椎。一项针对写字楼白领的调查显示,超过80%的办公环境存在颈椎健康隐患。

心理压力是加速器

压力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导致颈部肌肉紧张,加速颈椎退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身医学科张教授表示:"心理压力与颈椎疼痛呈正相关,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压力导致肌肉紧张,肌肉紧张加重颈椎负担,颈椎不适又增加心理压力。"

枕头太高、太低、太软、太硬,趴着睡、侧睡姿势不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睡眠习惯,却可能是颈椎病的"帮凶"。理想的睡眠姿势应保持颈椎生理曲度,枕头高度以8-10厘米为宜

正确姿势是预防颈椎病的关键。坐姿时,耳朵、肩膀和髋关节应在一条直线上;使用电子设备时,抬高设备高度至视线下方15-20度;每工作一小时,起身活动颈部5分钟。

适当的颈椎操能有效预防和缓解颈椎不适。简单的颈部运动包括:

缓慢前后左右转动头部,每个方向5-10次肩部上下、前后、画圈运动,每种动作10-15次

注意动作要缓慢柔和,有明显不适时应立即停止。

合理的工作环境能大大减轻颈椎负担:

显示器上缘与眼睛等高或略低坐姿时后背有支撑,膝盖与髋关节成90度角键盘位置以手臂自然下垂,前臂与地面平行为宜

职业健康专家建议,工作环境改善投入远小于健康损失成本,值得每位职场人重视。

当出现持续颈部不适、上肢麻木或严重功能障碍时,应及时就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物理治疗:按摩、热敷等康复训练:针对性的肌力和姿势训练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王教授提醒:"早期干预效果最佳,轻度颈椎病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多能取得良好效果。"

颈椎病不是不治之症,但需要我们足够重视。当身体发出求救信号时,请别视而不见。正如北京康复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李教授所言:"颈椎健康是一辈子的事,年轻时不注意,老年时必然付出代价。"

了解颈椎病的风险,识别身体的信号,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我们完全可以与颈椎病和平共处,甚至远离它的困扰。健康的颈椎,不仅意味着少一分疼痛,更代表着高质量的生活和工作效率。

从今天开始,请善待你的颈椎!它支撑着你的头颅,也承载着你的健康与未来。人生路漫漫,别让颈部问题成为前行路上的绊脚石。抬起头来,挺直腰背,迎接更健康的明天!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颈椎病诊治指南(2022年版)》. 中华骨科杂志, 2022, 42(2): 143-155.

王伟, 张长青. 《现代生活方式与颈椎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21, 31(5): 450-457.

Li Y, Li S, Jiang J, et al. Effects of yoga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nonspecific neck pain: A PRISM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edicine, 2019, 98(8): e14649.

中国康复医学会. 《颈椎病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 35(6): 641-650.

Zhang L, Guo C, et al. Smartphone Overuse and Visual Impairment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020, 22(12): e21923.

来源:岳医生健康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