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3D打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苏州聚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聚复科技”)向江苏证监局提交了IPO辅导备案。据悉,聚复科技曾于2023年6月启动了IPO辅导,后于2025年1月终止。
近日,3D打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苏州聚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聚复科技”)向江苏证监局提交了IPO辅导备案。据悉,聚复科技曾于2023年6月启动了IPO辅导,后于2025年1月终止。
资料显示,聚复科技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江苏常熟,并在上海以及北美、欧洲等地设立子公司。公司成功完成 7 轮融资,吸引IDG资本、联想之星等投资,最新估值攀升至约30亿元,是全球唯一两次荣获、同时也是中国唯一获得3D打印工业(3D Printing Industry)年度材料企业奖的公司。
公司旗下Polymaker Industrial凭借小批量定制化生产模式,在工业领域为众多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材料与解决方案,已经推出Jam-Free™、Nano-Reinforcement™、Layer-Free™、StabilizedFoaming™、Ash-Free™、Warp-Free™和FiberAdhesion™等技术成果,产品涵盖PLA系列、PETG系列、ABS/ASA系列、PA系列等高分子材料。
3D打印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热塑性树脂、光敏树脂及高分子粉末材料,初始原料为各种基础化工原料。由于开发适配打印工艺的专用材料需突破分子结构设计、热稳定性优化等技术难题,再加成本因素,全球能够生产相关材料的企业集中度较高,我国本土企业在国内高端市场的份额较低,自给率偏低,PA12、改性ABS、光敏树脂等部分产品仍依赖于进口。
以下介绍几种主要3D打印高分子材料的情况:
(1)聚乳酸(PLA)
PLA是FFF 3D打印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通常以细丝形式存在,也可以以颗粒形式存在,具有良好的可打印性,可在较低温度下成型等优势,已经吸引了Polymaker、Recreus、Smart Materials、巴斯夫等材料制造商,以及UltiMaker、Stratasys、Prusa、Zortrax等3D打印机制造商的参与,此外还有道达尔科碧恩、海正生材、光华伟业等。
其中,海正生材2024年年报显示,其聚乳酸树脂销售量创下新高,3D打印耗材业务板块同比增长185.67%,其研发创新的专用树脂有力驱动耗材迭代升级。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PLA材料的衍生版本也在不断推出,如加入木材颗粒、金属粉末等增强成分的PLA材料,提升了产品的外观效果、耐用性和功能性。此外,上游丙交酯提纯技术、增强PLA材料改性技术等仍然存在挑战。
(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G)
PETG融合了 PLA 与 ABS 的优点,具有优异的透明度、较低的热收缩率、良好的层附着力和打印流动性,适用于FDM和SLA技术。包括3DXTech、ColorFabb、Braskem等3D打印材料制造商均有布局。
行业预测其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201.3亿元,但核心原料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供应长期由美国伊斯曼和韩国SK化学主导。国内凯凌化工(2万吨/年)、辽阳石化(2万吨/年示范装置)等逐步突破,但反式异构体比例控制仍落后于国际水平。
2022年中国石油实现PETG成套技术工业化突破,建成10万吨/年产能,成为全球第三家、国内首家全系列PETG生产企业。
(3)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ABS作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热塑性工程塑料之一,是最早用于FDM 3D打印的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耐热性、韧性与柔韧性,制品尺寸稳定,表面光泽性好。
该材料在消费级领域广受UltiMaker、Prusa Research等主流设备厂商适配,成为用户广泛采用的打印耗材。尽管存在热变形温度限制(约105摄氏度)及不可降解等短板,但通过ABS-ESD、ABSplus等改性技术已拓展至汽车、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
主要的生产企业包括巴斯夫、赢创、SABIC、Stratasys等企业,国内有银禧科技、光华伟业等。
(4)聚酰胺(PA)
PA凭借高强度拉伸性、柔韧性及优异层间粘结特性,成为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技术的核心材料,兼具直接成型与金属/陶瓷粉末粘结双重功能。其细分型号中,PA12以低吸水率(
PA12技术壁垒显著,全球产能长期由赢创、阿科玛、艾曼斯和宇部兴产等企业主导,中国万华化学通过自主研发低温缩聚工艺打破垄断,建成万吨级PA12产线。为解决3D打印翘曲问题,华曙高科联合巴斯夫开发结晶调控技术,将制件变形率控制在±0.2%以内,同步推动PA6改性研发。
(5)聚醚醚酮(PEEK)
PEEK已被广泛应用于FDM和SLS 3D打印技术中,因其耐热、耐磨以及优良的强度,在某些领域可替代金属。然而,PEEK的3D打印过程复杂,需在高温下加工且对环境敏感,如易受氯/溴化物和紫外线影响。全球主导企业主要是威格斯、赢创等。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