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7日,2025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水下考古国际培训班暨第十期全国水下考古培训班在平潭开班。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实验区党工委书记赖军,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国家文物局交流合作司副司长朱晔,福建省文旅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实验区党工委委
5月7日,2025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水下考古国际培训班暨第十期全国水下考古培训班在平潭开班。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实验区党工委书记赖军,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国家文物局交流合作司副司长朱晔,福建省文旅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实验区党工委委员潘新雅等出席开班仪式。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主持开班仪式。
罗文利指出,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二周年。十二年来,海上丝绸之路考古成果丰厚,水下考古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关键支撑,在揭示文明间交流互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培训班采用“潜水培训+考古理论课+水下考古实习”的培训方式,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将进一步提高学员水下考古技能水平。希望学员们以专业为本,锤炼过硬本领;以使命为帆,共护海洋遗产;以合作为桥,拉紧友谊纽带。
赖军指出,平潭是开放的前沿、文明的纽带、建设的新军,拥有分布广泛的南岛语族文化和水下考古遗址,架起了平潭与中国台湾地区、与太平洋岛国的历史之桥,也印证了平潭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核心节点地位。希望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等继续关注平潭,共同挖掘“海丝遗珍”,为国家海洋文明传播作出积极贡献。
傅柒生说,福建向海而行、向海而兴、向海而荣,积淀形成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资源,成为我国沿海沉船遗址分布最密集、种类最多样、时代序列最完整的海域,是水下考古培训班与实习的常选之地。希望学员们珍惜时机,加强学习研讨交流,共同解码水下文明的密码。
南非学员伊普菲·穆法马迪代表国际学员发言。他表示,南非文化遗产资源局与中国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的合作,不仅是技术交流,更是连接大洲、历史与人民的桥梁。通过合作,我们不仅保护沉船,更保护它们所代表的全球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这一合作体现了南非乌班图精神,也与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融合。
据悉,培训班共有21名学员,其中15名来自国内各地考古行业一线,6名来自埃及、南非、突尼斯、沙特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将在平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
来源:灾难左右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