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9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领航计划——睛彩视界临床诊疗思维交流会”系列直播第二期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眼底疑难疾病的规范化诊疗与技术创新,邀请了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眼科
2025年4月29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领航计划——睛彩视界临床诊疗思维交流会”系列直播第二期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眼底疑难疾病的规范化诊疗与技术创新,邀请了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眼科专家,围绕慢性肾脏疾病相关视网膜病变、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及结核性葡萄膜炎等复杂病例展开深度探讨,并结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应用、微创治疗策略及多学科协作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后简称“同仁医院”)汪朝阳教授担任主席。汪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强调,临床诊疗需在经验和规范间找到平衡,兼顾个体化治疗与患者生活质量,规范化诊疗是提升患者视力的关键,而眼科新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目标的实现。
复杂眼底病变的多维度诊疗策略
《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齐慧君教授分享了一例33岁男性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因双眼视力下降就诊,既往有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移植及高血压病史,眼底表现为广泛微血管瘤、硬性渗出及视盘新生血管。经抗VEGF药物阿柏西普联合靶向激光治疗,患者视网膜下出血吸收,视力显著提升。齐教授指出,慢性肾脏疾病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因子释放等机制引发视网膜微血管异常,其眼底表现易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混淆,需结合全身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综合鉴别。长期随访显示,患者视力稳定在0.8(右眼)和0.5(左眼),印证了全身管理与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同仁医院史雪辉教授、贾力蕴教授以及张永鹏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发表看法。史雪辉教授强调,眼底血管造影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并非绝对禁忌,需权衡临床获益与风险;贾力蕴教授提出,肾性高血压与炎症因子共同驱动视网膜病变,抗VEGF药物对新生血管的强效抑制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张永鹏教授补充,此类病变尚无统一分期标准,需通过多学科协作明确全身因素与眼部的动态关联。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1例》
同仁医院黄瑶教授汇报了一例53岁女性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病例。患者因右眼视物不见3天就诊,右眼眼压仅6.5mmHg,颞上方有黄斑裂孔。通过玻璃体腔注C3F8气体联合抗炎治疗,患者视网膜完全复位,最终仅需激光封闭裂孔,视力恢复至0.5。黄教授分析,玻璃体腔注气可快速提升眼压、打破“低眼压-脉络膜渗漏”恶性循环,同时顶压裂孔促进视网膜下液吸收,显著降低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风险。她强调,严格选择病例(如裂孔位置明确、玻璃体后脱离完全)是避免气体扰动导致并发症的关键。
贾力蕴教授、史雪辉教授及同仁医院张永鹏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分享见解。贾教授指出,注气治疗需精准控制气体量,术中密切监测眼压波动;史教授提醒,注气后脉络膜上腔液体可能经针道渗漏,需注意术后体位管理与炎症控制;张教授则提出,该病例的成功治疗为复杂眼底病变的处理提供了新思路,但需注意观察,防止玻璃体扰动引发PVR等问题。
《双眼葡萄膜炎一例》
同仁医院张熙芳教授结合一例47岁女性双眼葡萄膜炎病例,系统解析了结核性葡萄膜炎的诊疗路径。患者表现为视网膜血管炎、多灶性脉络膜炎及黄斑水肿,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经抗结核药物联合激素治疗,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张教授强调,结核性葡萄膜炎的诊断需综合胸部影像、免疫学检测及眼底特征,抗结核治疗应早期启动、维持治疗并规范减停,联合小剂量激素可控制眼内炎症,减少迟发的超敏反应对眼组织损害。
专家们围绕结核性葡萄膜炎的诊断与治疗展开讨论,史雪辉教授建议将结核筛查纳入葡萄膜炎常规流程,同时警惕免疫抑制患者的假阴性风险;贾力蕴教授提出,局部激素可短期控制炎症,减少全身用药副作用;张永鹏教授补充,结核性葡萄膜炎需长期随访,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激素减量困难或复发病例。
《一直被对照,从未被超越》
同仁医院杨帅教授围绕阿柏西普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治疗中的优势展开阐述。临床实践显示,阿柏西普凭借其融合蛋白类药物的多靶点作用机制,展现出优于单抗类药物的综合治疗特性,在提升患者视力、消退活动性病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对合并色素上皮脱离(PED)或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复杂病例效果突出。真实世界研究证实其疗效稳定性与随机对照试验高度一致,且能显著延长治疗间隔,降低频繁注射带来的负担。单抗类药物随浓度升高可能诱发眼内炎、视网膜血管炎等严重并发症。对比单抗类药物,阿柏西普免疫原性低,安全性高,成为长期治疗的安全选择。
尽管新型药物不断涌现,阿柏西普在解剖学改善的持久性、视力获益的稳定性及复杂病例适应性方面仍保持显著的优势,尤其在难治性DME和反复渗出病例中可作为首选方案。讨论环节中,贾力蕴教授认为,阿柏西普可同时抑制炎症因子与血管渗漏,对合并全身性微血管病变的患者能实现解剖与功能的双重改善。张永鹏教授则强调,阿柏西普的低免疫原性使其在长期治疗中更具优势,尤其适合需多次注射的慢性病患者。
汪朝阳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表示,本次会议通过病例分享与热点讨论,为眼科医生提供了宝贵临床经验。规范化诊疗与个体化治疗是提升患者愈后的关键,而阿柏西普在多种眼科疾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眼科领域学术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期待未来更多类似活动推动眼科诊疗水平持续进步。
编辑|中国医学论坛报 魏子湘
来源: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