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下我近期用得最多的一款国产高档MC唱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9 18:48 2

摘要:玩黑胶的资深烧友都有一个心得:在黑胶系统的诸多环节里,唱头是最重要、对声音影响最大的环节之一。道理很简单:唱头是直接“拾音”的,是直接从唱片沟槽里读取信号的。对系统来说,黑胶唱机是“音源”,而对黑胶唱机来说,唱头是它的“源头”。源头是最重要的,源头没有读出的东

玩黑胶的资深烧友都有一个心得:在黑胶系统的诸多环节里,唱头是最重要、对声音影响最大的环节之一。道理很简单:唱头是直接“拾音”的,是直接从唱片沟槽里读取信号的。对系统来说,黑胶唱机是“音源”,而对黑胶唱机来说,唱头是它的“源头”。源头是最重要的,源头没有读出的东西,后面再优秀,也不可能无中生有了。源头有丰富的信息量,后面才有的玩头。

下图是一个MC唱头的简单示意图。

怎么样才能算得上一款优秀的唱头呢?唱头有多个环节,包括针尖(Stylus)、针杆(Cantilever)、悬挂(Suspension)、音圈(Coil)、磁体(Magnet)、外壳(Shell)等部件。每个部件都会影响最终声音,但是直接接触唱片沟槽、从中读出“数据”的,是针尖。从理论上说,针尖越细小,形状和唱片沟槽越吻合,和唱片沟槽贴合得越紧密,就越能读出更多的“信息”,能做到越好的频宽。不谈中低档唱头,只看高端,基本都是这样细小、形状吻合的针尖。这种针尖称为Micro-ridge(简称MR微脊)或者Microline,是目前应用于高档唱头上最多的针尖。其示意图如下。

除了针尖外,针杆也非常重要,因为它负责把针尖读取的信息以振动方式“传递”到音圈。高档针杆的材质,从硼、铍到钻石,都是高硬度、轻质的顶级材料,能够完善地把最细微的振动从针尖传导至音圈。

音圈、磁体和唱头外壳也都会影响声音。最后,一个唱头的完整设计是这些方面的“综合”,这个综合性的设计肯定是存在调声因素的,并不是说把“最好的材料”都拼凑在一起就自动出来一个顶尖而成熟平衡的声音。很多唱头的声音是有性格的,这种性格也是厂家的声音审美与追求。

不过,当我们解剖完唱头的结构和各个环节对声音的影响,不难察觉到,唱头虽然和其他HiFi的东西一样,存在“调音因素”,但是其关键部件的硬素质还是第一位的。如果针尖用的是传统老式的圆锥头(Conical),针杆用的是普通的铝杆,那无论设计者是多么牛逼的大师,这个唱头也只能在较低的水平上完成“平衡成熟的调音”而无法做到优秀的频宽和细节展现,因为已经被粗大的针尖和性能普通的针杆限制死了。

下图是一个传统的圆锥形针尖。它是没可能做到Micro-ridge针尖信息量及频宽的。另外它的磨损也会比Micro-ridge和Microline针尖更快,因为和唱片沟槽的接触面小。和沟槽贴合得更紧密的Micro类针尖都磨损小得多,因为接触面大。

从理论上说,唱头应该是我们国内HiFi厂可以做好,甚至可以领先的。制作唱头是个非常精细的活儿,有点接近“微雕”了,而这方面正是中国手工匠人的专长。在国外,实际负责唱头制作的工人很多是女性,因为女性手巧嘛。但是论手巧,能和我们中国的刺绣女工去比吗?

更不用说国内厂家更善于做到很高的性价比。国外用到蓝宝石/硼杆、MR或Microline针尖、全金属外壳(或高档木壳)的唱头常要2-3万元以上了,国内厂牌却可以拼性价比,在更低的价位用到这些高级的材料和配置。所以我个人是十分看好国内唱头的,特别是高端唱头。虽然这是一个很小众的领域,但我依然认为这是一个国内厂牌最终能获得竞争优势的领域。

国内厂牌做到高档万元级的唱头,我自己就收了两个在玩,都是有代表性的、在黑胶领域耕耘了多年的老牌了。这里只谈谈近期我听得很多的“以声”(EXCSONI)的25周年纪念版MC唱头。

以声EXCSONI是厂家在国内使用的牌子,它同时也做出口,在国外用的是Skyanalog品牌,并且获得了很好的海外评价(见下图)。据厂家说它还为国外名牌做OEM,当然具体细节涉及商业秘密就不能多说了。厂家在唱头领域迄今已经做了26年,可以说经验的积累是很厚实的。

海外媒体的好评

说回这个25周年纪念版的MC唱头,它的用料档次是很让人流口水的:超晶蓝宝石针杆、Micro-ridge针尖、6N纯度单晶铜音圈、CNC铝合金外壳(数控加工),其悬挂系统“炽”还是自研的。这样的配置如果是进口名牌的话,妥妥的两三万元起步。再加点儿品牌历史、大师手作、高贵血统等溢价因素,能卖到更贵。然而,以声的这款唱头在国内只零售一万多元。一万多元的唱头当然也价格不菲了,但是考虑到其顶尖的“配置”,真的是有性价比的。

25周年唱头由于CNC铝合金的缘故自身较重,有十几克,但厂家推荐的针压是很小的,只有1.3克,而且厂家的建议是,在能够稳定循迹的前提下,针压越小越好。

大多数MC唱头的推荐针压在2-2.5克,所以这款唱头的推荐针压其实属于很小的。很小的针压好处是明显的——对针头磨损微小,寿命更久,而且能更敏锐地拾取唱片沟槽里细微的信号。当然,它实质上也对唱盘和唱片状态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唱盘平稳抖动小、唱片状态好。举例来说假如唱片不是纯平,有微小的翘曲,1.3克这种很小的针压就更容易跳,不易正常循迹。

我自己实际使用下来,觉得厂家推荐的1.3克针压真的还是个非常合适的折中点。确实,在唱盘优质、唱片状态优良的前提条件下,针压可以调到更低而正常循迹,但也是有问题的,因为实际遭遇到的唱片,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细微翘曲。还有,假如是常听二手老唱片,那么很多老唱片的沟槽里有洗不干净的积垢,这些“不完美”情况的存在都会容易导致跳针,影响聆听欣赏的体验。把针压适当加大可以降低循迹的难度,使得唱头更容易正常播放那些不太完美的唱片。

无论如何,针压调到1.35克左右,我的绝大多数唱片循迹都没有问题了。稍微翘曲的唱片我都习惯用日本ORB的压平机处理、压平。然后低针压的好处就很明显地显露出来——对声音细节更敏锐的挖掘和再现。

确实,MR微脊针尖、高硬度的蓝宝石针杆,这就决定了25周年唱头的解析力、细节挖掘能力、频宽延展是顶尖水平的,而且声音的动态起伏感优秀而敏锐,音乐表情刻画得丰富而鲜明。

从音响平衡度来说,25周年的声音可以说略偏向轻盈、高解析、空气感丰富,但是它的声音绝不会过于偏高而变成空中楼阁或缺乏底气。可能和高素质CNC挖铝打造的结实外壳有关,它声音的扎实感、底盘的稳固也是没有问题的。就我用过的唱头而言,我发现采用厚重结实的金属外壳的,声音更容易做到优良的密度和扎实感。

25周年这款唱头的音乐表现非常“全面”,大小编制通吃,人声和器乐都有很高的表现水准。我个人听音乐的范围还是挺宽的,古典大小编制、爵士乐大小编制、流行人声、轻音乐,都听。至少也用它播放了上百张各类音乐唱片了,暂时没发现有什么音乐或录音类型上的“不匹配”或局限性。最终,可能唯一需要“克服”的局限性,就是用家是否愿意为一款国产唱头支付超过万元的价格吧。

对这个问题,我个人是毫不犹豫的,就像我前面所分析的,我个人认为国产高档唱头可以做到比进口名牌唱头更高的性价比。我会毫不犹豫为一款顶级的国产唱头支付超过万元的价格,只要它声音好。事实上这已是我的第二款国产万元唱头了(第一款是JASMINE的旗舰唱头“青龙”)。

如果觉得25周年价格实在超预算,我个人还推荐下来一级的EC-3 MKII,如下图。

EC-3 MKII作为以声唱头系列里的“老二”,和25周年有很多共同点,包括挖铝一体成型的外壳,超晶蓝宝石针杆,6N单晶铜音圈,“炽”悬挂系统。主要的差别是它的针尖是超线性Elliptical的,即超线性椭圆头。这种也是常见于高档唱头的高级针尖,仅次于MR微脊,频宽会稍微逊色于MR,但已经是一流的水平。

EC-3MKII连唱头净重、推荐针压和输出电平都和25周年完全相同。价格便宜了不少,在9k价位。我也试听过这款唱头,觉得素质一流,声音也极其平衡。除了在高频泛音和轻盈飘逸感方面比25周年略逊一筹外,其余都相当。因此也是一款值得推荐的高档MC唱头。

最后还是那句话,我个人希望越来越多的黑胶玩家能破除对洋品牌的迷信,尝试国产品牌的中高档唱头。其实我们可以观察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国产品牌早已以更优越的性价比把洋品牌赶到一小块领地去了,比如HiFi耳机就是如此。无论是入耳式耳塞还是头戴式耳机,以前都是洋品牌的天下,而现在的市场大半是国产品牌的,进口名牌只能占一小块了。性价比低些的、没有足够特色的洋品牌都已经凉了。我相信黑胶、唱头最终也会是这样的情况——当然,由于这是一个小众市场,关注度相对低,需要国内的黑胶厂家和发烧友都付出努力。

来源:耳机俱乐部小白

相关推荐